话说明朝嘉庆年间,在扬州府一个偏僻的小村,居住着两个亲兄弟,大哥王大贵,二弟王二贵。
听到名字,就知道哥俩肯定会很富有,其实不然,王二贵因打抱不平,被人诬陷吃了官司,便在监牢中关了一年。
等再次放出,家中财物也毁于一旦,被亲哥哥王大贵强行霸占,瞬间,沦落为穷光蛋。
因为愧对列祖列宗,王二贵不再说出自己真名,自己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唤作王二小。
别看家业没了,名声还不错,认识他的街坊四邻也有同情之心,都会主动施舍些小钱。
但是,时间长了,也没有人可怜了,无奈之下,王二小只能向哥哥伸出援助之手。
王大贵却是个吝啬鬼,视财如命的家伙,哪里能会给钱,和老婆商量后,就把王二小赶出了家门。
“小二,父母留下的家业已经被你败光,以后不要再来了,我和你嫂子也要过正常的生活。”
说完,脸色一变的王大贵,狠心丢出几枚铜钱,便把大门紧紧关闭。
要说,都到了这种地步了,有点积攒的小钱,就好好找活干呗,但是,王二小还不死心,老想着东山再起。
没有几天,到了赌场后,就把身上的钱输了个精光,到了身无分文的时段。
这天,正在路上闲逛的王二小,犹如一只迷了路的羔羊,不知往哪里去了。
就在王二小走投无路,内心郁闷,为了吃口饱饭而发愁之时,突然间,发现前面围观着不少的人群,正在观看墙壁上贴着的一张布告。
原来,从苏州府刚刚调来一个知府老爷,平时喜欢吟诗作对,以来结交天下风流才子。
贴出布告,告知天下民众,如有得到知府大人赏识的诗词,必有重赏。
于是,这个消息如雪片一样,传遍了扬州府地,这也让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前往。
但是,其结果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有的才子却是倒霉到家,没有得到知府大人的赏钱不说,还被打了许多板子。
得知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也让那些想去碰碰运气的人等,望而止步。
现在,到了这个时段,已经十几天了,再没人敢前往吟诗。
听到这个消息,王二小不由得兴奋起来:“天意,真是天意,让我王二小有了出头之日。”
旁边有位老伯一听,便是打量了王二小几眼。
“哈哈,你咋呼个啥,你一个臭乞丐,也想试试嘛?”
王二小听到此话,也是来了气:“对,我想试上一试。”
老伯闻声,摇了一下头后,又是大叫一声:“别冲动,千万别随便去,那里可不是你去的地方。”
王二小道:“冻饿而死,倒不如去试上一试。”
说完,王二小豪不犹豫的把布告撕下,并笑眯眯说:“我去碰碰运气。”
正在一旁,看守告示的两个差官一看,立马把王二小抓住。
“大胆的刁民,怎么把布告撕了,你该当何罪?”
王二小则是不然,哈哈一笑的道:“我是前来吟诗的人。”
闻听此话,两个差官不由得互看一眼,面露惊色。
“你一个臭要饭的苦小子,也有这个胆,我看你分明是找死?”
王二小却是不然,又大笑道:“没有金刚钻,也不敢揽瓷器活,麻烦二位差官给我通报一声。”
话一出口,旁边看布告的人等,立刻骚动起来。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衣衫褴褛,臭要饭的小子,竟敢撕了官府的布告。
一名秀才道:“小子,你真是自不量力,也不掂量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
“哈哈,瞧你那副德行,也不撒泡尿照照,真是痴心妄想。”
在众人的嘲笑下,两个官差把眼睛一瞪,立刻把王二小押到了府衙。
得到禀报,知府大人居中而坐,虎视眈眈的看着王二小。
“下跪何人?”
“小人王二小,参见知府老爷。”
“大胆的王二小,你有何学何才,也敢到此吟诗作对?”
听到问话,王二小不住的磕头:“老爷,小人幼年时期,也上过几年私书。”
知府大人一听,眼珠子就是一瞪,打量了王二小几眼后,心中暗自想:“嘿嘿,这个要饭的臭小子,也想碰碰运气吗?”
“嘿,那个题目至今还没人吟出,不如让他试上一试。”
想了一会的知府大人,点了点头,答应下来,领着一帮衙役官差,带上王二小,到了后院中。
知府大人在院内看了片刻,指着一个挂在屋檐下的老鳖,说道:“这样,以此鳖为题。”
知府大人言已出口,官差们的目光,纷纷看向了王二小。
面对官差们锋利的眼神,王二小可是有点吃不消了,瞬间,脸上也是冒出了汗。
见状,一名官差大叫道:“小子,如作不出,赶快给我滚蛋,省得浪费大老爷宝贵的时间。”
王二小一听,眼珠子转了又转,支支吾吾的吟道:“檐下老鳖圆又圆,五花香肉在里边。老爷只把鳖肉用,鳖盖挂在房外面。”
听到此诗,知府大人脸色一变,不住的点头:“可以,有点意思,有点意思。”
知府已点头,院内的其他人等也跟着拍马屁,纷纷叫起好来。
“好,好啊!”
一个师爷哈哈大笑道:“好小子,你还真有两套,我没有想到的,你全想到了,果然有些才华。”
其实,对于一个街头要饭的人来说,能作出此诗也是不错了。
在经过摸底的知府大人眼里,比那些富家子弟强多了,再说,也挑不出大毛病,只是词语土了点。
就在王二小愣愣发呆之时,知府大人又淡淡的说:“二小,我再给你出个题。”
说来,知府大人也是够精明的,心中一直在琢磨:“这个街头要饭的傻小子,说不定是蒙的,再给他出个题,看看到底如何?”
到了这个时候,王二小也没有退路了,浑身打着哆嗦,暗自想:“豁出去了,大不了挨一顿板子。”
于是,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上前鞠个躬:“请大老爷出题。”
知府大人则是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又在院内观看起来。
此时,院内一棵小树上拴着一只山羊,于是,理理胡须的知府大人,指了指山羊说道:“二小,那你就以山羊为题,来吟诗一首。”
瞬间,官差们的眼光又落在了王二小身上,希望他能再次吟出奇句。
王二小沉思半天,眼中闪过一道灵光,便摇头吟句道:“说这个山羊白似银,又会吃草来呀啃麦根。大老爷要它没食用,不如送给我作诗人。”
王二小言已出口,便获得了阵阵掌声:“好,好啊!”
知府大人也是脸色一喜,仰天哈哈大笑起来:“果然是首好诗。”
“来人呢,让二小把山羊牵走,赏赐纹银十两,面粉一袋。”
知府大人一发话,这也让王二小欣喜若狂,自己冒着被打的危险到此,真的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多谢知府老爷的赏赐。”
说话之时,蹦蹦蹦,王二小跪地,又磕了几个响头。
等王二小把面粉扛到肩膀,感觉一边有点重,立刻说道:“老爷,一袋面粉扛到肩上有点偏沉,不好走路啊!”
知府大人一听,哈哈大笑道:“这个好说,把你右肩上再放上一袋面粉,就不偏沉了。”
说完,立即吩咐差人扛来了一袋面粉,放到了王二小的右肩上。
“谢大老爷的赏赐……”
答谢一声,高高兴兴的王二小,扛着两袋面粉,手里牵着山羊,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了府衙。
望着王二小离去的背影,理理胡须的知府大人,也笑了。
“各位差官,此人和我当初一样,也是落难之人,本官有心帮他度过难关。”
“大人,你真是爱民如子,我等深受教诲。”
不管知府他们怎么说,当王二小走出府衙时,外面站满了人群,全想知道这个臭要饭的会是个什么结果。
当看到王二小扛着两袋面粉,牵着一只山羊出来时,众人全懵逼了。
让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臭要饭的穷小子,竟然安然无事的走出了府衙,并得到了赏赐。
小说《民间怪异杂谈》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