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朔赵煦的现代都市小说《七年苦修,小王爷武林第一畅销巨作》,由网络作家“残月断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潜力佳作《七年苦修,小王爷武林第一》,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赵朔赵煦,也是实力作者“残月断星”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扫地僧嘱咐道,“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让你先修洗髓经,再练易筋经。”“师父良苦用心,弟子今日方知。”“嗯~”扫地僧微微点头,“你且将这易筋经带回去,好好熟记,但凡有不懂之处,尽管来问我。”真正说起来,扫地僧对赵朔几乎是散养状态,但是每次的指点都是正中要害,使得赵朔进步飞速。近两年来,赵朔的武学修为越发高深,大部分事情已......
《七年苦修,小王爷武林第一畅销巨作》精彩片段
赵朔进入村中后,就看到一户五十多岁的夫妇。
男人正要爬梯子去上面修补屋顶。
只是腿脚似乎有些不太利索,踉踉跄跄的,一脚竟然是踩空。
“危险!”
手中没拿着什么东西,只有一根绳索,手中一甩,便是丢过去。
绳子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围着那个男子缠了一圈,紧紧的箍住。
赵朔用力一拉,男子才站稳了脚,扶住梯子一阵大喘气,看向赵朔好像在说些什么,只是风太大了,赵朔耳边只有风声,男子距离赵朔又远,根本听不清。
待到走近之后,男子连连感谢着,“小兄弟,多谢你啊,要不然我从这么高的地方掉下来,非得要我半条命不可!”
“大叔,雪天路滑,凡事小心些。”
赵朔说道,“屋顶太高了,我来帮你修一下好了。”
看着地上准备好的木板,赵朔绳子一卷,带着这些木材,一跃而起,跳上了屋顶。
一手持木板,一手拿着锤子,在屋顶上一阵敲敲打打的,将漏的地方全都补好,这才跳下来。
“大叔,你看怎么样?”
“哎,好,年轻人就是身子骨好,补的比我强多了!”
男子嘿嘿笑着,看上去憨厚朴实。
“小伙子,去我们家里喝一杯热茶,暖暖身子吧。”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赵朔进去之后,只能说没有风了,但还是很冷。
“大叔,怎么称呼啊?”
“哦,俺叫乔三槐,这是家里的婆娘!”
男子没有隐瞒,直接说了出来。
“乔三槐?”赵朔心想,该不会这么巧吧,“您该不会有个儿子叫乔峰吧~”
“嘿,你这小伙儿咋知道的?”提到儿子,乔三槐感觉更有话可聊了。
“我家峰儿啊,那可叫一个厉害!”
乔三槐竖起来大拇指,“二十多岁就成为了丐帮帮主的弟子,如今已经接替了位子,成为了丐帮帮主,到处锄强扶弱!”
“老头我听说,人家都管他叫什么,北乔峰!对,北乔峰!”
“乔峰乔大侠的名讳,我也是有所耳闻。”赵朔笑着说道,他对乔峰的感官很不错。
“想当初,乔帮主为丐帮立下了七大功劳,江湖中人谁不叹服?”
“哪有,哪有?”
乔三槐连连摆手,但眼神中的笑意,却是,再多说点,我爱听!
“哈哈,乔老爷子也是个性情中人。”
赵朔喝完一口茶汤,便是告辞,“两位老人家留步,今年大雪破坏了许多东西,我还要去帮助别家。”
“哎,孩子慢点啊。”
目送赵朔离开,乔三槐夫妇还感叹,“是个好孩子啊!”
赵朔忙碌了一整天,先是将一些能修补的修补好,再帮忙将屋顶上的积雪除掉,一整天忙的不可开交。
直到很晚,玄苦收集了村中十余家房屋彻底毁坏的人家,打算将他们带回少林寺先安顿好,等来年开春,由少林寺帮他们重建家园。
回到山上后,赵朔没忘了再去朝岳峰。
“师父,弟子今日未能前来,还望师父见谅。”
“傻徒儿,起来吧。”
扫地僧知晓前后事,甚是欣慰,“你能够不将武功排在第一位,以百姓为先,为师很满意。”
“能够有一颗慈悲之心,已经超过许多人了。”
“弟子只是凭良心做事,但求无愧于心就好。”
“无愧于心...说得好。”
扫地僧看赵朔,轻声道,“你跟着为师已经有七个年头,少林七十二绝技,为师也是传于你大半,只等日后不断的打磨,自可水到渠成。”
“眼下你洗髓经已经大成,身体早已无垢无尘,也是修炼这个时候了。”
扫地僧从袖中取出一本书,上面写着“易筋经”。
字迹看上去很新,应该是最近才写的。
“师父,按照弟子所知,这易筋经一直珍藏在少林寺菩提院中,看守森严,您这...”
扫地僧明白赵朔的意思,轻敲他的脑袋,“当年为师学这易筋经时,如今这少林寺中的和尚都还没出生呢。”
“藏在菩提院中的,是原本,为师手中的是手抄本,并无不同。”
赵朔激动的接过《易筋经》,七年的时间,七年寒暑从未间断的练功,便是为了能够一窥这易筋经之奥妙!
要知道,《易筋经》可是和《九阴真经》、《九阳真经》以及《神照经》并列为四大内功秘籍。
修炼过易筋经后,可做到一身之气血,周而不散,行而不断,内劲生生不息,一收一放之际,自然而施,如潮水一般滔滔不绝,又如惊雷一般,凭空炸响,莫能与之对敌!
尤为擅长和敌人鏖战,时间越长,优势越显,易筋经所展现出来的威力更强!
“易筋经和洗髓经,乃是相辅相成之用,修炼之时,切忌三心二意。”
扫地僧嘱咐道,“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让你先修洗髓经,再练易筋经。”
“师父良苦用心,弟子今日方知。”
“嗯~”扫地僧微微点头,“你且将这易筋经带回去,好好熟记,但凡有不懂之处,尽管来问我。”
真正说起来,扫地僧对赵朔几乎是散养状态,但是每次的指点都是正中要害,使得赵朔进步飞速。
近两年来,赵朔的武学修为越发高深,大部分事情已经可以自行去做,基本上可以放手了。
“弟子定当好好参修易筋经。”
时间已经很晚了,赵朔也是赶着回去,直接不走寻常路。
甩出绳索,直接冲出悬崖去,赵朔踩在绳子上,借助绳子的力道飞出,眼看余力将尽,伸手一捞绳子,轻挥出去,缠绕着一块岩石,身体打横,双脚踩着岩石,攀附到了对面的山峰之上!
如此在山峰之间辗转,很快就回到了少室山上。
“少林寺的无上瑰宝,多少少林僧人梦寐以求的宝典,如今就在我的手中!”
赵朔看着易筋经,心中难以抑制的欢喜。
“三年!三年的时间,我一定要将这易筋经参悟透彻。”
“到时候管他什么三老四绝,统统不在话下!”
“子瞻公,看到咱们大宋这大好河山,不知道你作何感想啊?”
赵朔骑马当先,看向身后的马车道。
“我...呕~,襄王殿下,老臣恳请襄王殿下,能否慢些?老臣一大把年纪了,实在是遭受不住您这一路的颠簸劳碌啊!”
苏轼捂着胸口,好像下一刻就要吐出来似的。
“哎,子瞻公真的是要好好锻炼下身体了。”
赵朔无奈吩咐亲王车队,“全队慢行!”
“多谢襄王饶了老臣一命呐。”
苏轼如蒙大赦,长松了一口气,晕吐感降下去许多。
车队虽然速度慢下来,但是从早到晚,除了吃饭和休息之外,一直在赶路,没有一丝停歇。
“我的天爷哎,累死老夫了。”
晚上,车队停下来暂且休息,苏轼揉着腰跳下车来舒展筋骨,这才觉得舒服许多。
“子瞻公过来坐,如今天寒,烤烤火舒服些。”
赵朔招了招手,让苏轼过来一起坐着。
旁边的还有张忠和王汉,这俩人是赵朔特意从赵煦手里抢过来的,如今担任赵朔的亲卫军将领,也算是变相的升官了。
苏轼也不客气,跟着赵朔坐在一起,双手放在火上烤着。
赵朔手里拿着一个棍子,不断的翻滚着火堆。
苏轼只能瞧见火堆里面烧着东西,至于具体是什么,那就不太清楚了。
“嘿,好了!”
过了一会儿,赵朔忽的说起话来,用棍子将火堆中的东西拨弄出来,一共是四个土块一样的东西。
“王爷,您烧这土块有什么用?”
离开了京师,苏轼也没有了身上的枷锁,嘴巴又恢复了往日的大大咧咧。
“子瞻公,我听人说,您对于吃东西一块向来有自己的门道,不如你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
赵朔调侃着苏轼道。
叫花鸡这东西,现在还不是太流行,而且又是乞丐发明的,并没有太多人吃过,苏轼自然是没有见过的。
提到吃的,苏轼的眼睛都亮了,轻捋胡须,好奇道,“莫非这里面是什么好吃的不成?”
“哈哈,提到吃的,子瞻公你的眼睛都亮了。”赵朔不再逗苏轼玩,“这就让您老品鉴品鉴这东西味道如何?”
说着,赵朔拿起一块石头,向着其中一个土块砸去,外层的土早就被烤的干燥,直接碎掉落在地上,里面包裹着一层荷叶,上面还冒着热气。
揭开荷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油光嫩滑的烤鸡。
散发出来的味道,惹得苏轼直咽口水,眼睛紧盯着赵朔手中烤鸡,一眨不眨的。
“瞧瞧子瞻公你这模样,呐!”
调侃归调侃,对于这位前辈,赵朔还是很尊重的,直接撕扯下来一根鸡腿,递给了苏轼。
“子瞻公,尝尝本王手艺如何?”
苏轼忙不迭的接过去鸡腿,连连道谢,“多谢王爷!”
“客气!”赵朔也是撕下来另一根鸡腿,刚要动口咬下去,看到那哥俩眼巴巴的样子,微微摇头,指着地上的另一只鸡,“这个你俩去分!”
“谢王爷!”
两人憨憨一笑,他们之前跟着赵朔吃过叫花鸡,不用教,直接动手吃起来。
“啧~香啊!”
苏轼将鸡腿放在鼻子下面,猛的吸了一大口气,然后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满满的都是幸福感啊!
“好吃,真是太好吃了!”
没一会儿就将整根鸡腿吃的干干净净。
“王爷,属下吃过的鸡肉也不算少数,为何您做的如此美味?”
苏轼不只是喜欢吃,还喜欢琢磨做美食,美食当前,只会吃没有用,会做了才能以后每天都享受。
“这有什么的,且听我说。”赵朔也是来了兴致,和苏轼交流起来吃鸡的诀窍。
“我啊,抓住了鸡之后,不用刀不用剑,直接将它的脖子扭断,不放血将毛拔干净,在它的后门开个小口将内脏洗净。”
一边说着,赵朔一边比划着手,讲明其中的关窍。
“这烤鸡之前的准备,我倒是从未听闻过,闻所未闻。”
苏轼讶然道。
“这是自然,这是由乞丐发明,只不过我又在上面进行了改进。”
毕竟乞丐们吃的,可是连鸡毛都不拔的,赵朔实在过不去心里那一关,就在步骤上面稍微改动,这样一来干净又卫生,多好!
赵朔继续说道,“我再在鸡的体内,放上肉丁、猪油和香料、料酒这些,拿荷叶将鸡包裹好,再用调好的黄泥再包裹一层,放入火中不断的烤着,等到吃的时候,鸡就变得鲜嫩无比,还带着泥土和荷叶的清香。”
“厉害!想不到王爷也是吃中的能手,我苏轼服了!”
苏轼听完全过程,连连比划大拇指。
“来,子瞻公,咱俩喝一杯。”
赵朔转身从车上取下两袋酒囊,交给苏轼一袋,只是普通的酒,度数不算太高。
两人一口小酒一口肉的,吃的不亦乐乎。
苏轼喝到最后,更是彻底疯狂起来,“王爷,我!苏轼,苏子瞻!”
只见苏轼晕红着脸拍着胸口道,“活了这么多年,去了这么多地方,想不到到最后竟然和您志趣相投。”
“您也别叫我子瞻公了,显得咱们关系多远似的,你就叫我子瞻就好!”
“公~公字省了。”
说话说着,感情到位,直接题词一首《记月夜与襄王享叫花鸡有感》!
“好词!好词!”
......
一路上有了苏轼这样的一个开心果,赵朔路上多了许多的趣味。
苏轼也是一路上吃吃喝喝的,等到到了成都路后,发现自己不仅没瘦,反而胖了快十斤,稀奇!
就是路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让苏轼大为不解,襄王为什么隔三岔五的就让自己题词一首?
莫非是欣赏我的文采?
搞不懂啊搞不懂!
索性也不去想这些,每天吃喝挺好的,襄王又会各种花样的美事,现在就算是让他回朝他也不去了。
每天和那个死面瘫司马光在一起,一点都不好玩!
还是襄王这里好,说话又好听,长得又好看,个个是人才,我超喜欢这里的!
“下官等参见襄王爷!”
众多襄王府属官以及成都路的官员得知赵朔前来,皆是赶来迎接。
“众位不必客气,本王来这成都路,乃是受皇命所托,诸位更当时时警醒才是。”
“王爷教训的是。”
官员们看到赵朔并非那种跋扈之人,也是放下心来。
“王爷,襄王府正在筹建中,还要些时候才能建成。”
成都路的知州说道。
赵朔翻身下马,向府衙中走去,边走边说道,“襄王府不必着急修建,本王此次所为乃是代替官家镇守边疆,在府中又怎能做到?”
“本王当和将士们一般无二,在军营旁为我另起一处民居便好。”
“王爷,这于礼不合!”
“你叫什么名字?”赵朔看向这名知州问道。
“下官黄志,号伟新!”
知州应道。
“好,黄大人,你可知我成都路的重要性?”
赵朔扭头问道。
“成都路位于我大宋西部边境,临近西夏、大理,接壤吐蕃,乃是我大宋抵抗异族的第一道防线!”
黄志不假思索道。
“本王深受皇命,担当此重则,当作表率,若是连这点苦头都吃不了,又怎能够让众将士信服!”
赵朔说着,已经坐在了首位上,双手撑着桌案,俯视众人。
“当今官家心怀大志,当为一代霸主,我等岂能不为官家分忧解难?”
一番话下来,黄志已然是深感羞愧,想不到做了这么多年的官,连当初的初心都丢了...
他乃是状元之才,之所以被贬到成都路这里来,不就是因为支持王荆公的变法,这才被司马光排挤至此?
如今机会摆在眼前,他竟是顾忌这许多,属实是不该!
“下官黄伟新,定竭力辅佐襄王,不遗余力!”
“各位快快请起!”
赵朔连忙让众人起来,“今后还需你我相互扶持才可。”
“谨遵王爷吩咐。”
众官应下后,赵朔才开始安排属官的位子。
苏轼担任通判一职,负责监视众官,防止贪污腐败,同时还要辅助赵朔管理成都路一应事情,张忠和王汉二人皆是被封为团练使。
宋朝的团练使,其实是虚职,只有俸禄,手中无兵无权。
但是既然落到了赵朔手中,管他娘的这是不是祖规呢,狗屁的重文轻武,在我襄王这里,屁用没有!
赵朔偏偏是被其道而行之,给予两人职权,各自给予了他们五千将士的统领权。
这俩家伙他也清楚,小兵团作战还好,上万的话他俩也玩不来的。
至于从赵煦那里得来的工匠,赵朔决定亲自管理,火器这玩意,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赵朔一系列的安排,让底下的官员都有些懵圈,这个襄王指定是有些反骨,几乎完全是照着祖制反着来,有你这么玩的?
至于上报朝廷...嗯...
皇帝是人家一起长大的亲哥哥,你猜猜官家向着谁?
没必要找这个不愉快,大家就当成看不见,反正圣旨传到这里的时候,上面便是严明,一切皆听襄王安排即可。
照着圣旨办事,这总没错吧。
“下官遵命!”
赵朔也不希望他们能够有多大的用处,只要别给自己拖累后腿就好。
在他看来,宋军其实一点都不弱,只是宋朝对军队的制度,完全限制了宋军实力的发挥。
如今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卸掉宋军的束缚,将他们彻底变成一只虎狼之师!
解散成都路的官员后,赵朔果然如同他所说的那般,搬到了军营附近的民房之中,并非夸夸其谈。
宋朝虽然向来以冗兵著称,只是成都路却是个例外,经过清点,川军竟然只有五万兵马!
要知道,就在赵朔统领的成都路附近,西军可是足足有二十五万之多!
这样一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啊...
当然,西军虽然说是有二十五万兵马,其实中间掺杂着十万左右的杂牌军,没什么战斗力,充当门面还好说,真要是上前线打仗,虽说算不上乌合之众,但也是差不了多少的。
而赵朔手下的这五万兵马,可没有一丝掺水,兵不在多,对于赵朔来说,刚刚好。
军营中!
站在点将台上,注视着下面排列整齐的五万兵马,赵朔心中不由得生出一阵豪迈,自己将带领这支军队响彻天下!
“众将士!官家曾经告诉本王,天子当守国门,才不愧为一国之君、社稷之主!”
“如今我大宋四面皆敌,本王虽为皇家之人,却不愿做一富贵王爷,特来此地,与尔等同甘共苦,共抗侵犯之敌,本王希望,有朝一日,番外小儿闻听我川军之名可止啼,告诉本王,可不可以做到?!”
张忠、王汉站在下方,听到赵朔这番激动人心的演讲,高举拳头,“必不负襄王所愿!”
“川军之名,可使番邦小儿止啼!”
“定当不负襄王所愿!”
五万大军齐齐呐喊着,眼神之中尽是激动。
他们心中亦是热血男儿,大宋对外战争屡战屡败,哪怕是他们这些普通百姓亦是心中直感憋屈,想当年大唐之时,万邦来贺,就连败亡之际,威望也不是周边小国所能挑衅,这又是何等的威武?!
可是这一切自大宋建国以来,全都变了。
如今,他们就要在襄王的带领下,在官家的手下,重现大唐盛世!
赵朔看到成功激发起来他们心中的热血,满意的点了点头,心中尚有热血,那就好办的多了。
如今有人、有钱又有粮,剩下的就是时间!
两年时间,两年足矣!
吐蕃和大理两国都还好说,就是西北边的西夏有些不老实。
如今的西夏之主乃是幼主李乾顺,由于年幼的缘故,一直由太皇太后把握朝政。
说西夏的太皇太后,一定有人不清楚,但是如果说李秋水的话,一定有人知道,这李乾顺正是李秋水的孙子李秉常的长子!
李秋水是个心机深沉之人,再加上赫连铁树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西夏有这两个人在,绝不能够掉以轻心...
想着这些,赵朔觉得自己的时间紧促,刻不容缓!
“今日,本王教你们一套本朝太祖传下来的长拳,拳法招招皆是杀人技!”
赵朔摆出起手式,一拳打出,未用出内力,便是隐隐产生音爆之声!
两年时间,转瞬即逝...
.....
诸位看官老爷,麻烦加加书架,点点催更和五星好评,这对作者都是莫大的支持,求求了...
“我说老四,你是打算拿你的那什么狗屁痒痒挠给人家抓痒吗?”
岳老三鄙夷的看着云中鹤道,“就你那小身板,早就被女人掏空了身体,行不行啊!”
“哼,死胖子,我说过多少次了,我这是钢抓,不是痒痒挠!”
云中鹤瞧着岳老三,微微环抱道,“总比你那个大剪刀要好得多,是不是?”
“你放屁,老子辛苦练出来的鳄嘴剪,正好没有见血,今天就拿你来试试!”
岳老三说着就卸下背上的鳄嘴剪来,要和云中鹤动手。
“来就来!”
两人刚要交手,叶二娘手中柳叶刀及时出手,双刀分别架住两人的武器。
“老三老四,今天这时候,你们还要闹?”
“那我今天就给二姐一个面子,死胖子。”云中鹤背着手,不再理会岳老三。
“三妹都说话了,我这个做二哥的必须赏脸。”
岳老三收回鳄嘴剪后,云中鹤嘲笑般的看着岳老三,“你还真是厚脸皮啊!”
“什么时候,咱们四大恶人你排老二了?”
“我南海一派,武功绝顶,别看我现在是老三,但我一定会成为老二的!”
岳老三说话之间,始终不敢提到段延庆,老大的确不是他可以碰瓷的。
几人说话间,赫连铁树这边也收到了探子的消息。
“宋军?一直以为他们会是软蛋,想不到还会主动出击,当真是令本帅刮目相看!”
赫连铁树不屑道,“区区一万多人,怎能敌得过我们西夏铁骑?”
“此番出来,太皇太后特意给了本帅两百铁鹞子,骑兵压境,纵然他宋军再如何厉害,也定让他有来无回!”
赫连铁树信心满满,“今日便将他们这队兵马吃下去,让大宋的那个小皇帝吓破胆子。”
“哈哈哈!”
两军不断向着中间汇聚着,战争一触即发!
......
天上阴云密布,寒风呼啸而过,地上的尘土席卷而起,一阵沙尘弥漫着,好像在预示着接下来的血腥之事。
赵朔耳力极佳,纵然是有着人马的脚步声,也是听出前方的西夏兵马声音。
高高举起盘龙棍,“停!”
“全军戒备!炮兵就位,准备!”
得到赵朔的命令,炮兵将炮弹塞入了炮筒之中,只待赵朔发号施令。
对面西夏的大军很快就映入眼帘中,赵朔心中估计了一下双方的距离,虽然距离有些远,但炮弹的声音一响,也能吓一吓对面!
至于诱饵嘛...
赵朔骑着马,猛的加速冲上前去,高举手中盘龙棍,运转佛门狮子吼的功夫吼道,
“我乃大宋天子亲弟襄王赵朔!”
这一声直接吸引了对面赫连铁树的目光,看着对方那一身的装扮,应当做不得假,顿时兴高采烈!
“天助我也!如今又送来了一个小皇帝的弟弟,只要生擒了他,就可以向宋廷要东西来交换。”
“全军听令,生擒宋军主帅者,本元帅重重有赏!”
“冲!”
赫连铁树拔出腰间佩刀,高举天空,步兵率先发起了进攻。
赵朔眼看西夏兵率先活动,当即命令炮兵开炮。
“点火!快!”
场中足足有二十门大炮,齐齐射出,好像数十颗火流星一般,再加上如今阴云密布的天气,好像天罚一般落到了对面阵营,砸出了好多道深坑。
巨大的声响让那些骑兵胯下的马躁动不安,四处乱跑。
最倒霉的要数重骑兵了,身体本来就重,有几个人还没等到真正的交战,就被马颠下来,一蹶子踹的五脏六腑碎裂而死。
而赵朔手下三千营的马,早就经过特殊训练,听惯了火炮的声音,如今再听,不过就是有些不耐烦的摆摆头,没什么太大的举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