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萌萌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重回八零后,我立志闯出新天地完整文本阅读

重回八零后,我立志闯出新天地完整文本阅读

不吃燕麦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杭景书杭成刚是其他小说《重回八零后,我立志闯出新天地》中出场的关键人物,“不吃燕麦”是该书原创作者,环环相扣的剧情主要讲述的是:,正是它的特点。杭景书想着就觉得香气扑鼻,她点点头答应,“那我一会去和陈大哥说一声,明天给咱们拿一条五花肉。”到了严爷爷严奶奶这个级别,每天都会有人来送菜,平时有什么其他想吃的,再去买就行。而且部队采购过来的都是精品,五花肉层次分明,绝对的好肉。大院里各种设施,商店饭店一应俱全,但严奶奶有时候还喜欢去院外的农贸市场。她......

主角:杭景书杭成刚   更新:2024-04-30 09:3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杭景书杭成刚的现代都市小说《重回八零后,我立志闯出新天地完整文本阅读》,由网络作家“不吃燕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杭景书杭成刚是其他小说《重回八零后,我立志闯出新天地》中出场的关键人物,“不吃燕麦”是该书原创作者,环环相扣的剧情主要讲述的是:,正是它的特点。杭景书想着就觉得香气扑鼻,她点点头答应,“那我一会去和陈大哥说一声,明天给咱们拿一条五花肉。”到了严爷爷严奶奶这个级别,每天都会有人来送菜,平时有什么其他想吃的,再去买就行。而且部队采购过来的都是精品,五花肉层次分明,绝对的好肉。大院里各种设施,商店饭店一应俱全,但严奶奶有时候还喜欢去院外的农贸市场。她......

《重回八零后,我立志闯出新天地完整文本阅读》精彩片段


在严家做工的日子,其实很悠闲。

杭景书每天真正要做的就是三顿饭,闲暇时间可以陪严奶奶散步,下午还可以看书。

重生后人心境也变了,杭景书觉得抛去心中杂乱的想法后,学习起来更省劲了,更能心无旁骛。

学如逆水行舟,上辈子学过的知识都记得不太清楚,在严家,杭景书反而更能沉下心学习了。

严爷爷是个闲不住的,每天出门饭点前准时回来。

如果不是年龄大了,恐怕他还想去校场上练几圈。

所以,每天下午,基本都是杭景书陪着严奶奶的时间多。

有时候一起看书,有时候一块在院子里浇花,杭景书都觉得很有意思。

“小杭,你怎么不找大院里其他人去玩?”又是一天下午,严奶奶看完报纸,好奇地问坐在一旁看书的杭景书。

杭景书闻言轻笑:“奶奶,我还想和您说呢,明天下午我得出去一趟,小雯和淑兰教我骑自行车。”

严奶奶轻缓放下眼镜,“好事呀,你们可以先去周围逛逛,自行车咱们院子里就有,再找一处安静地方好好玩玩。”

严奶奶对王晓雯和孙玉兰的印象都不错,两个人和杭景书年龄相近,彼此也能说得来。

杭景书知道严奶奶喜欢自己,她也不扭捏,“那成,您想吃什么跟我说,回头我就做。”

严奶奶又展开报纸,声音轻轻地:“我想吃红烧肉。”

自从杭景书点亮海城食谱后,严奶奶就越来越讲究,前两天还吃了顿泡饭。

精致的杯盘碗盏凑在一块儿,对面的严爷爷看着直撇嘴,嗷呜咬了一口自己的鸡蛋饼,还是这个瓷实!

海城的红烧肉做法与别处不同,最好要用花雕酒或者黄酒,其实绍兴酒也不错,只是这里没得卖。

浓油赤酱,品味偏甜,肥润软糯,正是它的特点。

杭景书想着就觉得香气扑鼻,她点点头答应,“那我一会去和陈大哥说一声,明天给咱们拿一条五花肉。”

到了严爷爷严奶奶这个级别,每天都会有人来送菜,平时有什么其他想吃的,再去买就行。

而且部队采购过来的都是精品,五花肉层次分明,绝对的好肉。

大院里各种设施,商店饭店一应俱全,但严奶奶有时候还喜欢去院外的农贸市场。

她说是更有烟火气。

不过严奶奶年龄大了,自己去杭景书不放心,最近才开始说要学自行车。

其实杭景书是会骑的,不过现在的自己不应该会骑,保险起见还是再象征性的学一下更好。

事实证明,装不会比真不会还要难,杭景书骑上自行车就想走,可还得摇摇晃晃装不会。

王晓雯在后面手扶着自行车后座,一个劲的让她使劲蹬。

“使劲!使劲就会骑了!”王晓雯满头是汗,也抓着自行车后座,生怕杭景书自己不小心摔了。

午后的林荫路树影深深,日光洒在树叶上,留下一片阴凉,微风习习,三个小姑娘叽叽喳喳的声音带来浓烈的夏日生气。

杭景书被王晓雯和孙淑兰扶着,在宽敞的林荫路上来回溜了两圈,她弱弱提议,“我觉得我会了。”

被王晓雯残忍拒绝,“我觉得还不行!”

杭景书:……

你好严格哦。

无奈之下杭景书又跨着自行车来回溜达两圈,然后一鼓作气让自己彻底“学会”,王晓雯才算真正放下心来。

孙淑兰是个温柔的大姐姐,见状直夸杭景书,“小杭学东西就是快,当初我学自行车,用了好几天呢。”

王晓雯和孙淑兰今年都是20岁,两个人也是17、18就出来做活,不过学历没有杭景书高。

三个人年龄差不多,彼此见面就觉得印象很好,自然而然就玩到了一块去。

大院里保姆不少,也都有自己的小团体,像于丽红,就明显和她们玩不来。

还有些家里老人行动不方便的,也就没有像杭景书她们这么多的自由时间,顶多见面点点头,就算打招呼了。

阳光,盛夏,正青春。

杭景书身边有了新的小伙伴,还有了新目标,一切都年轻的正好。

大院里的东西都逛遍了,时间还早,三个小姑娘就打算去外面逛逛。

秋天眼看就要到了,杭景书想买点毛线,给自己织一件外套。

现在的衣服样式百花缭乱,虽然牛仔衣喇叭裤很流行,杭景书却还是更喜欢简约基础款。

而且,现在自己皮肤黑,好多颜色穿着都不好看,这次出门,杭景书还想给自己买顶帽子。

前两天那群爷爷给的红包,已经够杭景书消费的了,甚至还没发工资,杭景书都觉得自己腰板挺直了不少。

几个人出门后在周围的小店逛了个痛快,王晓雯买了件长袖西装,孙淑兰则是买了几双袜子。

然后又去了百货商店。

现在的百货商店,虽然还都是铁饭碗,但售货员却已经变得十分好说话起来。

杭景书在二楼转了一圈,心中感叹,果然有竞争才有动力。

你瞧,这百货商店的大姨都开始笑脸迎人了。

这里的东西虽然贵,质量却比一般小店要好,杭景书买了蓝色、白色和棕色的毛线,打算织一件毛衣给哥哥寄过去。

夏日悠长,几人乘兴而归,杭景书在路上还买了严奶奶喜欢的那家点心,又买了些水果。

时令的水果很便宜,味道又好,杭景书最喜欢现在的桃子,虽然毛多点,但水灵灵的满口桃香。

等到大院门口,站岗的小士兵早就换了人,孙淑兰眼神不住的往那边瞟,耳朵都红了。

杭景书和王晓雯看她这模样,都悄悄挤眉弄眼的笑。

女孩子正值花季,有心动的人什么的,也是很正常啦。

杭景书抬头看着远处训练的那抹绿色,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三个人边走边说笑,却在转弯的避风处碰到了另外一个小保姆。

“呀,桂美,你咋在这哭呢?”王晓雯平时就嗓门大,这一下子更是把钱桂美吓得一哆嗦。

“嗝…我没事,就有点想家了”,钱桂美眼睛哭的红彤彤,杭景书三个人互相对视,都看出来明显不是这么回事。


杭景书奇怪地看着莫小娟,“你说啥?”

这年头谁家好工作不是捂着,就算求人介绍也得礼节到位,像莫小娟这么空口白牙就想讨工作的,还真是少见。

莫小娟也不绕弯子,“妮,我听婶子说你大姐给你找了个保姆的工作,那还招人不,我也想去。”

“你既然知道还拐弯抹角的问啥?”杭景书悠闲地咔嚓啃一口黄瓜,丝毫不在意莫小娟的急躁。

“我………”,莫小娟被问的哑口无言,她早就习惯了,自己这边给点暗示,杭景书就会傻乎乎的把什么事都和自己说。

当然,这方法在杭景书不上当的情况下,就不管用了。

篮子里的瓠瓜正是鲜灵的时候,指甲放上去就是几个印子,杭景书琢磨着,这馅放点鸡蛋,再来点虾皮,鲜灵灵水嫩嫩的肯定好吃。

杭景书已经不在乎莫小娟到底想干啥了,这瓠瓜馅饺子让她迫不及待。

“妮,要是有合适的,就给我介绍个,成不?”莫小娟心眼多,但确实是上进的主。

“这个说不好,有机会我告诉你吧”,杭景书想了想,还是决定先答应下来,稳住莫小娟。

毕竟村里村外的住着,性格变化太大,会让人怀疑。

这年头工作都不好找,能找到什么样的自己说了也不算。

看莫小娟喜滋滋地走了,杭景书赶紧拿着瓠瓜进厨房,这瓠瓜擦丝还得杀水得鼓捣呢。

吃完饭后,杭景书收拾好了自己的衣服,带上毛巾水杯,还有自己的课本,就跟着哥哥一块下山。

夕阳余晖浅浅,天空淡蓝泛着橘粉,夏日微风带出阵阵花香,杭成刚拎着妹妹的东西一个劲的嘱咐。

杭景书听着哥哥翻来覆去的说话,一点没有不耐烦,还笑眯眯的叮嘱他,“哥,月底我提前回家,到时候和爸妈一块送你去车站。”

杭成刚眼圈泛红,“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就回家来。”

这两天杭成刚也没少打听,他听说有些人家的保姆,连鸡蛋都不让吃,成天和防贼似得看着。

听见这个,杭成刚心里更纠结了,恨不得直接让杭景书复读算了。

“哥,大姐给找的工作你还不放心呀,那里是军区大院,严家的老两口脾气都好着呢”,杭景书赶忙安慰亲哥,生怕他在这哭出来。

县城内车流熙熙攘攘,不少人都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私家小轿车这两年越来越多,到处都透着欢欣劲儿。

杭景书在约定位置等着,不一会,就有一辆轿车停在路边,车上下来个穿军装的小伙,“请问,你是杭景书同志吗?”

杭成刚看这个人穿的是军装,悬着的心也放下来点,转头看妹妹,人家还是那副淡定模样。

“我是杭景书,您是严老派来接我的是吗?”杭景书看了眼车牌号,和严奶奶告诉自己的一样,保险起见,还是得多问一句。

那小伙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闻言笑起来,一派青春阳光气息,“没错,跟我上车吧!”

杭成刚把妹妹的行李放上去,看着妹妹从副驾驶挥手,笑容温柔和自己告别,小轿车随着夕阳越开越远……

三天过去,杭景书在严家适应良好。

在这几天的接触中,杭景书也摸索出了两位老人的口味偏好。

严爷爷比较随意,喜欢各种家常菜,尤其是之前参加革命期间的各种传统农村美食。

而严奶奶,气质文雅,对食物的摆盘口味配色都有一定要求,但人也随和,估计是在北方生活惯了。

不过对于厨房卫生,严奶奶的要求一直不低。

光砧板就有三块,切菜,切生肉,切水果不能混着用,调肉馅有单独一个大瓷碗,菜刀也有三把。

听严奶奶的语气,之前的周婶就是随便糊弄,夏天吃西瓜经常表面一层葱味,甚至还有菜板味。

每次严奶奶说,周婶都答应的好好的,等真正用的时候,又开始打哈哈。

不过这些杭景书倒是接受良好,毕竟上辈子各种新闻没少看,这切肉的砧板上面有细菌,若是再用来切凉拌菜和水果……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况且这水果混了其他味道也很难吃。

通过这几天的接触观察,杭景书觉得严奶奶早年应该出身极好。

她每天下午都会喝花茶,描金的欧式茶杯瓷盘非常精致华贵,是曾经只能在画报上才能看到的茶具。

即使严奶奶身上有杀伐果断的气质,也不会遮掩她从骨子里带出来的淡然优雅,反而是两种气质的交融,让严奶奶更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第一天,下午的休息时间杭景书会坐在厨房看书,被严奶奶发现后,杭景书看书的位置,就从厨房挪到了客厅。

室内挂着轻纱窗帘,让原本灼热的夏日阳光变得温和。

一般都是严奶奶在窗前喝茶看花,杭景书坐在角落里,就着温和的日光温故知新。

小姑娘眉眼温和,带着超乎同龄人的稳重,鼻梁挺秀睫羽纤长,虽然肤色偏黑,也是难得的清秀佳人。

电风扇呼呼转的缓慢,室内一片静谧温馨……

傍晚悄悄降临,杭景书戴好围裙准备做晚饭。

自从尝过杭景书做的饼子之后,严爷爷就爱上了这一口,所以中午的米饭就剩下了一碗。

杭景书正琢磨着要不要晚上炒着吃,然后在发面做点面头的时候,严奶奶一反常态的进到了厨房。

“小杭,我看你手艺不错,我教给你一个做法,你试试?”严奶奶在尝过杭景书的手艺后,就开始惦记着家乡的饭菜味道。

今天正好有中午剩的香米饭,严奶奶想要吃一碗曾经在海市吃过的炒菜饭。

香肠、腊肉、上海青、卷心菜、猪油,调料虽然简单,但要炒的油脂丰润粒粒分明,还得讲究火候。

等严爷爷进门时,香喷喷的炒菜饭正好出锅。

餐桌上老两口的菜泾渭分明,严爷爷那边是开花大馒头和杂烩面,严奶奶这边则是炒菜饭和罗宋汤。

罗宋汤也是严奶奶教的做法,甜咪咪汤汁浓稠,杭景书学到了些新做法,严奶奶也吃的满意。

“其实这菜饭呀,还是要闷的好吃嘞”,严奶奶吃完饭还在感叹,似乎想到了年少时光景。

杭景书笑着搭话,“那好办呀,明天咱们还做!”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