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群臣们整齐地列立着,一个个面色凝重,沉默不语。
整个大殿里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没有人敢轻易打破这片死寂,因为他们知道,在这样的时候,任何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晋王李浩然坐在龙椅上,半眯着眼睛,似乎带着些许困意。
他的脸庞略显圆润,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威严之气。
旁边的小太监见晋王醒来,急忙端过一盏茶,小心翼翼地送到晋王嘴边。
晋王轻抿一口,突然眉头紧皱,眼睛猛地睁开,怒视着小太监。
“茶都泡不好,拉下去斩了!”
晋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充满了愤怒。
小太监惊恐地瞪大了眼睛,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门外的黑衣武士拉走了。
他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在那一刻,内心被无尽的恐惧所淹没。
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死亡,生命的终结近在咫尺。
他的心跳急速加快,似乎要冲破胸腔。
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急促而困难,仿佛空气也变得沉重起来。
他的目光游移不定,无法集中,脑海中充斥着各种混乱的思绪。
他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或许有过荣耀,但更多的是卑微和无奈。
恐惧如影随形,他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后悔进入宫廷,后悔成为太监。
他想到了自己的家人,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他,是否会为他的离去而伤心。
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冷汗顺着额头滑落。
他想尖叫,想求饶,但喉咙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发不出一丝声音。
死亡的阴影越来越近,他感到无助和绝望。
他希望有奇迹出现,但是没有。
一条鲜活的生命在殿外变成冰冷的尸体。
晋王凝视案板上鲜红战书,眉头紧蹙。
他抓起一把战书,狠狠扔向朝堂中央。
“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担此重任前去讨贼!
楚国猖狂,大军己临我京都,尔等竟无一人自愿上书应战!”
晋王语气满是失望与愤怒。
他目光冷冽,扫过丞相杨嘉译与将军赵恺。
赵恺额头冷汗涔涔,心中满是恐惧与不安。
此次来者,乃楚国狐狼军,由楚国将军韩子高统领。
此军曾大破北羌国五万铁骑,自身毫无伤亡,战斗力委实恐怖。
赵恺深知,这场战争对于晋国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如果不能击退楚军,晋国将面临灭国的危险。
此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若皇上不嫌弃,臣子愿意前去迎敌。”
黑衣武士走上前,拦住了那人。
晋王呵斥道:“朝堂殿前,岂容你大肆喧哗!
让他进来!”
来人正是杨时雨,他身材修长,面容英俊,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英气。
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仿佛己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杨时雨走到殿中,望着那至高无上的王,坚定地说道:“臣愿意为皇上解忧,前去迎敌。”
赵恺看着自己的外甥,心中充满了惊讶和担忧。
他知道,杨时雨平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怎么会突然主动请缨出战呢?
杨嘉译看着自己的儿子,心中也充满了疑惑。
他不知道,杨时雨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晋王仔细地看了看眼前的少年,心中充满了疑虑。
他不知道,这个少年是否有能力承担起这个重任。
“你可知道,此次迎战的是楚国的狐狼军,由楚国将军韩子高率领。
这支军队曾经大破北羌国五万铁骑,而自身却无一人伤亡,战斗力极其恐怖。
你有信心战胜他们吗?”
晋王的语气中充满了怀疑。
杨时雨抬起头,看着晋王,坚定地说道:“臣有信心战胜他们!”
晋王的心中充满了惊讶和疑惑。
他不知道,这个少年为什么会如此自信。
“你凭什么有信心战胜他们?”
晋王问道。
杨时雨微微一笑,说道:“臣虽然不才,但也曾经读过一些兵书,略知一些兵法。
臣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战术,就一定能够战胜楚军。”
晋王的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不知道,这个少年是否真的有能力制定出合理的战术。
“你有什么战术?”
晋王问道。
杨时雨沉思片刻,说道:“臣认为,我们可以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
我们可以先派出一支小部队,假装不敌楚军,引诱他们进入我们的包围圈。
然后,我们再派出主力部队,对楚军进行围攻。
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战胜楚军。”
晋王的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不知道,这个少年的战术是否可行。
“你这个战术是否可行?”
晋王问道。
杨时雨自信地说道:“臣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按照这个战术行事,就一定能够战胜楚军。”
晋王沉思片刻,说道:“好吧,既然你有信心战胜楚军,那我就命你讨伐楚贼。
如果敌军退去,朕封你为车骑将军!”
杨时雨心中暗自窃喜,但表面上却依然保持着镇定。
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能够成功击退楚军,自己就能够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离开朝堂后,杨时雨开始筹备出征的事宜。
他知道,这场战争对于晋国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如果不能击退楚军,晋国将面临灭国的危险。
他开始召集自己的亲信,商讨作战计划。
他知道,要想战胜楚军,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