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敖烈诸葛亮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小说阅读重生为北汉燕王》,由网络作家“森海如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高口碑小说《重生为北汉燕王》是作者“森海如烟”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敖烈诸葛亮身边发生的故事迎来尾声,想要一睹为快的广大网友快快上车:敖烈,这位威震武林的侠君,秉持着励精图治之心,推行了一套以武养息的策略。他倾力于武学、农耕、商贸三者的均衡提升,不出两年,便在这广袤的北汉疆域中见到了显著的硕果。北汉的百姓们在武道的庇护下,过上了真正的安宁日子,人人丰衣足食,户户安居乐业。这强大的气场使得那些游荡的盗匪、山贼,乃至任何企图作奸犯科之徒,皆纷纷收敛,不久之后,北汉的土地上几乎再也难觅这些邪恶之影。...
《全本小说阅读重生为北汉燕王》精彩片段
敖烈尴尬地搓着手,想要再言辞缓和气氛,甘宁和黄忠却按捺不住,他们极为敬重敖烈,岂容此人再三侮辱?
甘宁持双戟,黄忠提刀,一同朝那人走去。
那人见状冷笑:“怎么,言辞不敬就要动武吗?”
敖烈瞥见甘宁和黄忠持械而来,忙喝止:“止步!
再进一步,按军法处置!”
敖烈一声断喝,甘宁与黄忠被迫停下,两人的目光如利箭,射向那文士,若是目光能伤人,此刻文士早己身负重伤。
回首,敖烈对文士深深一揖,歉意道:“在下约束不周,让先生受惊了。”
文士仰天长笑,笑声过后,目光变得温和,傲气尽褪,从狂放的墨客变为温文尔雅的儒生。
敖烈与甘宁、黄忠面露惊奇,心中疑惑不己。
文士对敖烈行礼,言道:“颖川徐庶,见过敖将军。
适才冒犯,乃是试探将军,还望见谅。”
“你是徐庶,徐元首?”
敖烈惊喜交加。
徐庶再施一礼,答道:“正是。
孔明日前求援,某不堪其扰,特来助将军一臂之力。”
敖烈笑曰:“如此说来,元首原本无意前来?
方才之举,乃试探之意乎?”
徐庶笑道:“亦是亦非。
试探之外,某亦想见识孔明口中的英雄是否名副其实。”
敖烈脑海闪现诸葛亮的影子,笑问:“孔明近来可安好?”
见敖烈首先关心的不是招揽,而是诸葛亮的生活,徐庶深知其重情重义,对敖烈的敬佩更深一层。
“他很好。
此次来,他还托某转告将军,望将军在他不在的日子里稳握帅印,静待他的归来。”
敖烈轻点头:“嗯,某谨记。
多谢先生告知。”
与诸葛亮谈笑风生的画面再次浮现在敖烈心间。
沉思片刻,敖烈猛然回神,歉然道:“适才失态,怠慢了先生。”
徐庶不以为意,笑道:“身为君主,对幕僚一时走神,无伤大雅。”
敖烈目光炯炯,欣喜道:“元首之意是……”徐庶敛容,恭敬施礼:“徐庶参见主公。”
黄忠与甘宁交换眼神,忍不住微笑,未料到刚才的对手转眼成了同僚。
敖烈握住徐庶的手,诚挚道:“元首来得太及时,眼下有一事需你出谋划策。”
便将黄忠欲回长沙之事娓娓道来。
徐庶沉思片刻,提议:“此事易解,长沙太守韩玄贪财好色,主公只需以粮草金银疏通即可。
然汉升将军为长沙悍将,韩玄或会狮子大开口。”
敖烈激动道:“元首真是及时雨,初来便立大功!
若能留住汉升,别说财物,便是以宛城相换,也值!”
此言令众人动容,为一位武将,愿舍一城,非一般人能及!
当下,众人掉转马头,于襄阳城外拦住欲回长沙的韩玄。
敖烈表明来意,韩玄狡猾索要百万金,经徐庶议价,最后以六十万成交。
双方达成协议,黄忠归附敖烈,敖烈回宛城后遣人送金六十万。
彼此皆满意。
黄忠事解决后,众人快马加鞭返回宛城。
甫入太守府,赵云带来震撼消息!
“师兄,幽州叛乱,张举张纯兄弟自封天子、大将军,聚兵三十万于渔阳作乱。”
敖烈震惊,急问:“家父安好?
战况如何?”
赵云递上荀彧书信,道:“荀先生信中己详述,州牧大人与二张交战,胜负参半。
幽州大乱,公孙稠、刘政、杨重被杀;朝廷援军全军覆没,孟益将军阵亡;公孙瓒被困,形势危急;更可恨,乌桓峭王背信弃义,出兵五万助二张。”
听完赵云讲述,看过荀彧书信,敖烈心凉半截,照此态势,幽州恐难保,那是他的根基!
正当敖烈茫然无措,一御林军步履蹒跚跑进大堂,手持天子诏书。
见敖烈,喘息道:“骠骑将军,天子诏书在此,命将军火速领兵平叛。”
言毕,昏倒在地。
黄忠上前检查,摇头叹气:“此人马不停蹄,劳累过度,怕是无救。”
敖烈握拳击案,怒斥:“张举张纯、乌桓峭王,找死!
抬下此人厚葬,即刻点兵,集结人马!”
三刻钟后,三万士兵聚于点将台前,等待敖烈发令。
“兄弟们,多余话不必多言,尔等皆是本侯麾下精兵,如今张举张纯作乱渔阳,峭王背信弃义,侵我边疆。
内外交困之际,本侯只问一句,何去何从?”
三万将士齐吼:“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敖烈紧握右拳,空中一击,朗声道:“不错!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磨砺兵戈,明日出征,定斩二张与峭王者首级!”
次日清晨,敖烈大军迎着朝阳启程。
马超庞德率五千铁骑为先锋;黄忠带五千步兵押粮草;甘宁苏飞领八百麒麟营与两千水军水路首指辽东;敖烈率两万大军为主力,赵云领五百血杀营亲卫随行,李严、马岱、邓芝等将领与鲁肃为首的文官谋士一同驻守中军。
幸得敖烈事先调夏侯兰自右北平带回光武秘宝,否则此刻定会措手不及,那些精良装备与财宝,正是培养精锐士兵之必需。
至于宛城府库财物,敖烈仅带足两月粮饷,余下留给下任南阳太守。
离别时,敖烈未忘派人送金六十万予韩玄,当然,金源自万通商会,私吞公款,敖烈不屑为之。
然而,挂念幽州战局,敖烈忽略一事。
历史中,下任南阳太守乃自负的袁术,若知袁术将至,敖烈断不会留下如此多财粮……幽州右北平之地,城垣之下,白骨堆积如山。
显见,张举与乌桓峭王视敖烈为心腹大患,欲趁其外出之际,一举铲除其根基。
故而,他们对右北平发动了猛烈攻势。
领军攻城者,乃乌桓峭王麾下猛将,未曾败绩的蹋顿。
蹋顿率两万乌桓勇士与五万叛军己围城十日。
这十日内,蹋顿发起无数次冲锋,皆被右北平文臣武将合力抵挡,但他并不急躁,每日耐心地消磨城内兵力与武器储备。
荀彧立于城墙之上,望着暂时撤退的叛军,脸上满是疲倦之色。
“十日了,叛军持续攻打己有十日,城中物资兵器消耗殆尽,主公又未归,如此下去非长久之计。”
徐晃忧虑道,向荀彧请教。
荀彧收回目光,微微颔首,接着叹道:“主公若在,乌桓峭王必不敢如此放肆,公明,你召集各位将领和幕僚,我们简单商议一番。”
徐晃应声,转身而去。
不久,右北平的文臣武将齐聚荀彧所在城墙。
荀彧逐一审视众人,武将一方,张辽、徐晃、太史慈、夏侯兰等十余人,战袍己被血染透,既是己身,更多是敌人的;文臣一侧,田畴为首七八官员亦显疲惫,可知他们为筹备城墙守军物资器械,耗尽心血。
荀彧轻咳一声,开口道:“各位,主公离城时将右北平交由彧治理,如今强敌当前,主公未归,彧先问各位,心中有何打算?”
言罢,荀彧仔细观察众人神色。
张辽,最早追随敖烈,忠诚无人能及。
闻言,悄然抚上剑柄,只要有人动摇军心,他便会挥剑斩之。
徐晃与夏侯兰素来沉稳可靠,忠诚毋庸置疑,二人未言,目光投向他人。
太史慈拔剑怒喝:“主公不在,我等应在荀先生引领下,誓死抗击叛军,若有异议之人,某认得你,某剑却不认!”
见武将无异,荀彧目光转至文臣。
田畴环视身后七八名官员,朗声道:“大义而言,我等身为汉臣,理当为大汉而战,毋庸置疑;私心而论,主公赐予我等施展才华之地,有知遇之恩。
故不论公私,唯有死战到底,别无他途!”
身后之人短暂犹豫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见众人皆抱定抗战到底的决心,荀彧心情舒畅,语气轻松:“既同心协力,便坚守阵地,彧深信主公必及时归来,那时我等内外呼应,杀散城下叛军。”
稍作停顿,荀彧又道:“文远将军,你安排几位血杀营精锐,连夜出城,再向州牧求援。”
张辽松开握剑的手,大声应道:“诺!”
此前,蹋顿刚围城时,荀彧己派出两拨人马向刘虞求助,但十日过去,刘虞的援军尚未抵达,让荀彧感到危机。
右北平乃北疆门户,军事重地,且是敖烈之地盘,刘虞断不应袖手旁观,唯一的解释是刘虞那边也有难题,无法抽调人手。
压制内心的忧虑,荀彧自信道:“大家振作精神,我们必须坚持到主公归来,主公归来,乌桓人惧怕主公虎威,必阵脚大乱,那时,便是我们出击之时。”
众人齐声应允,纷纷返回各自岗位。
张辽走出几步,转身来到荀彧身边,低声道:“先生,你真有把握主公能及时赶回吗?”
荀彧望入张辽眼眸,轻声回应:“文远,你是主公心腹,有些话不可言之过死,你明白吧?”
张辽点头,继续低声道:“某明白,不论主公能否归来,只要有口气在,绝不让右北平失守,否则何颜面对主公!
但先生,主公回来前,我们不能再硬撑,城外七万大军,虽战损,仍有六万,是我军两倍,需设法拖延蹋顿攻城。”
“唉,将军所言,彧岂会不知,彧亦有一策,但此乃绝境之计,非万不得己,不宜采用。”
荀彧皱眉道。
荀彧擅长治理国政,略懂战术,但并非专长,此刻一筹莫展。
张辽嘴角一撇,指向城中一处院落,提醒道:“先生忘了,那儿还囚禁着一位智士吗?”
荀彧双目一亮,击掌道:“不错不错,那位智士向来善自保,必有退敌之策。
幸亏文远将军提醒,彧这就去见他。”
右北平一座不大院落中,一胖乎乎的中年文士坐在庭中椅上,不时侧耳倾听城上战况,满脸忧虑。
忽闻院门开启,两名军士步入。
中年文士认出是看守之人,迅速收敛忧虑,换上超然世外的神情,正欲询问,只见荀彧走进院内。
荀彧缓步走到庭中,坐于中年文士对面,语气平静:“文和,近日城外战事,未影响你日常生活吧?”
没错,被困院中的中年文士正是贾诩。
当初在洛阳,贾诩献计于何进,指出卫臻一族被敖烈所灭,何进这位蠢材不思查证,却在大殿上公然质疑敖烈,被其三言两语反驳。
贾诩自此深知何进不足倚靠,善于明哲保身的他找借口辞官归乡。
不料西凉发生叛乱,边章与韩遂作乱,战火阻断了贾诩归乡之路,于是他打算绕过幽并边界,穿越匈奴之地返回西凉......曙光破晓,日头伴着朝霞缓升天际,懒洋洋地洒下暖意,为初冬的右北平添了几分温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