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小说
现代都市连载
网文大咖“生椰拿铁yyds”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古代言情,朱允熥朱元璋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穿越大明,我成了尴尬的皇子。因为,我是太子的嫡二子,本该牛逼轰轰。却没想,我母亲死了,侧妃上位成了正室。比我大的庶子有了嫡出名分,压我一头。而我的嫡长子哥哥已死,太子父亲也死了,这咋玩?什么,明太祖提前死了,这是我的机会啊。我火速抢走皇位,开始为国效力。谁知道,我那死去的皇爷爷复活了!...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10-23 03:20: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小说》,由网络作家“生椰拿铁yyds”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网文大咖“生椰拿铁yyds”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古代言情,朱允熥朱元璋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穿越大明,我成了尴尬的皇子。因为,我是太子的嫡二子,本该牛逼轰轰。却没想,我母亲死了,侧妃上位成了正室。比我大的庶子有了嫡出名分,压我一头。而我的嫡长子哥哥已死,太子父亲也死了,这咋玩?什么,明太祖提前死了,这是我的机会啊。我火速抢走皇位,开始为国效力。谁知道,我那死去的皇爷爷复活了!...
原本以为只是一次平常的聚会。
这群淮西人万万没想到,竟然能演变成造反——连锦衣卫都干了,可不就是造反么?
说起来。
造反,他们不怕。
他们这群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造反出身。
如今的功爵加身也都是拜其所赐。
但要他们造朱元璋的反,那算了,洗洗睡吧您嘞。
“不是,舅舅,你……你玩儿这么大?”就连蓝玉的亲外甥常升都有些绷不住了,内心慌得一批,这特么的是他的国公府!!
他也知道现在的局面对他和蓝玉是最不利的。
朱允炆眼看就要成为皇太孙了。
他们两个一个是前太子妃常氏的哥哥,一个是舅舅,不管是从亲情上来讲,还是从未来的局势利益来讲,都很被动。
但即便如此。
说句不好听的,人老爷子本来就是造反头子,你造他的反,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么?
“老爷子驾崩了。”蓝玉缓缓开口道。
众人兀自还沉浸在激愤之中。
客厅内,脚步声、桌椅碰撞声、骂骂咧咧的声音响成一片,嘈杂混乱。
却在三两个呼吸的时间之内。
一切声音。
戛然而止!
所有人齐刷刷地转过头来看向蓝玉,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
此刻,厅堂之内的沉默……震耳欲聋。
不等有人问什么。
蓝玉便点了点头,再次重复了一遍:“老爷子驾崩了。”
“是咱东宫传出来的消息,蒋瓛亲自去东宫,单独给朱允炆递的消息,被咱三殿下的贴身小太监给听到了。”
“很明显,老爷子死得突然,没来得及留下什么诏书。但锦衣卫知道老爷子的意思,所以单独去东宫给朱允炆传消息了,就是为了让朱允炆利用最后的时间提前做好准备。”
“朱允炆坐了那个位置,你们乐意吗?”
蓝玉大马金刀地坐在客厅主位之上,目光定定地看着众人。
客厅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
没别的。
主要是这个消息太骇人了……
虽然朱元璋这些日子为了太子朱标的死伤心,但身体总是健硕的,昨天上朝早还砍了几个人头,怎么会突然就没了?
但是他们也明白。
这个消息只能是真的。
蓝玉连锦衣卫都给端了,五军都督府都提前打好招呼了,若是老爷子还健在,他绝对不敢干这种事!
接受了“朱元璋驾崩”这个消息之后。
众人也腾出功夫来思索蓝玉刚刚的那一番话了。
朱允炆登基。
他们愿意看到吗?
见众人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态,蓝玉不想继续浪费时间等他们自己想明白,于是目光一凛,道:“朱允炆登基,你们当然不愿意。”
“咱们这些人早就相互虬结在了一起,从亲缘、身份、情分上,都天然和吕氏、朱允炆一脉难以走到一起去。”
“其次,咱们功劳多大啊?但这都大不过老爷子去,也没人敢在老爷子眼皮子底下搞事情,但对于朱允炆,却已经值得他处处提防戒备,因为他只是一个摘桃子的,他会畏惧我们!”
“不仅如此。”
“朱允炆平日里亲近的,都是黄子澄、齐泰之流,重视文人而轻视他们咱们这些武人,那些文人把咱们当作啥了?他们背地里都叫咱们“粗鄙的武夫”。”
“要是朱允炆羽翼渐丰,咱们还有好日子过吗?”
蓝玉这一番话。
思路清晰,掷地有声。
立刻让在场不少人眸子里浮现出恍然之色……
他们心里当然不喜欢朱允炆,不过他们大多擅长在战场上厮杀,这些弯弯绕绕的门道,他们向来都是一知半解。
现在被蓝玉这么一分析,不由有种“想通了”的感觉。
紧接着的,就是惊骇!
朱允炆上位。
对于这件事情,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了心理准备。虽然不爽,但都知道自己无力改变,所以只能接受。
现在这么一想。
他们这群人,都岌岌可危啊!
摆在他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趁早搞事情,要么等着朱允炆羽翼渐丰,然后来搞他们……
“所以……你准备趁这时候动手,自己来?”有人咽了口唾沫,脸色有些发白地问道。
对于他们来说。
朱允熥早就成了透明人一个,经过这些年的潜移默化下来,许多人压根儿都想不起来,东宫还有这么一个原配嫡子在。
现在蓝玉搞这么大阵仗,自然以为他是要自己单干了。
有人蹙眉思索起来,约莫在细想蓝玉的话权衡利弊。
有人陷入了纠结之中。
一些性格鲁莽些的,甚至已经撸袖子了,左右都是个输,干嘛受朱允炆和那群文人的窝囊气?
蓝玉却摇了摇头:
“哦,这倒不是。”
“咱大明可不是从前的暴元,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朝中有浙东党,就算是同属淮西党,也不是所有的公侯都会对咱蓝玉服气。再说了,外面那些塞王们可一个个都不是孬种,咱造反,不太行啊。“
众人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不过很快就有人意识到不太对劲,朝蓝玉投去了一个怪异的目光:“不是,蓝玉,咱怎么突然觉得你有点不太对劲?”
这还是那个骄躁莽撞的凉国公么?
你要早有这智慧觉悟。
至于在外面打仗立了功,就忍不住到老爷子面前嚣张一番,搞丢了原本该得的封号“梁国公”,只得了如今的“凉国公”?
在场众人都知道。
蓝玉原本的国公封号应该是“梁”。
不过立功之后没忍住犯了些可大可小的错误,行事又嚣张,就被朱元璋改成了“凉”以示警戒。
蓝玉是什么脾气秉性,脑回路有多长,他们都太清楚了。
他能想得了这么多??
“嗯……好像变聪明了。”有人点头应和道。
其他人没有附和这个说法,毕竟这话言下之意就是:蓝玉本来有点不太聪明。只是众人无论是神情和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表示赞同。
沉默片刻后。
为人更加沉稳的会宁侯张温站了出来,目光凝重,认真地道:“蓝玉,咱们这些伙计也都这么多年的交情了,旁的废话不多说,这件事情是谁在背后撺掇你?”
此事细细一想就知道。
蓝玉是不可能突然转了性儿的。
那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有人在背后出谋划策,甚至有可能利用蓝玉甚至整个淮西集团达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乾清宫。
偌大的宫殿门窗紧闭,其中竟连一个宫女太监也没有,只有烛火微微晃动,愈发显得殿中空空荡荡。
昏黄的烛光映照着两个身影,二人皆已是头发花白。
其中一人穿着一身明黄色五爪龙袍,正趴在乾清宫大门上,顺着门缝儿、眯着眼睛往外面瞟,神色之中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另外一名老者则是佝偻着身子左右踱步,似有不安。
几番欲言又止。
老者终于还是忍不住拱手一礼,劝道:
“陛下,要不这件事情还是算了吧。您是一国之君,假称驾崩之事若是传了出去,也不知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没错。
穿着龙袍趴在门缝儿上往外瞟的,正是大明皇朝的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
他没死,只是让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去东宫,假传了个死讯。
在他身后坐立不安的。
则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御医,太医院院使戴思恭。
作为太医院陪葬天团的C位,让他配合宣布朱元璋嘎了,戴思恭一把年纪,自然是有点慌的。
听到身后戴思恭的劝谏。
朱元璋继续趴着门缝儿,连头都没有回,语气之中略带一丝不耐烦:“要咱说,你们这些当太医的,就是胆子小!”
“一个人的秉性资质,只有真遇到事儿了才能看得出来,等允炆来了乾清宫,咱看看这孩子的表现,当晚就站起来让他知道,咱是装的,这件事情不就没几个人知道么。”
“咱只让蒋瓛去通知了允炆,大晚上的,消息传不出去。”
朱元璋浑不在意地摆了摆手,示意戴思恭不必多言。
戴思恭蹙起眉头暗暗叹了口气。
顿了顿还是忍不住劝道:“可是陛下,不论别的,这件事情,它终究也不吉利呐,您九五之尊……”
朱元璋冷哼一声:“吉利?这些年来,咱当过和尚要过饭,要是讲究吉利不吉利的,早没命了!”
“贼老天把咱妹子和大孙都带走了,现在连标儿也没了,咱还有什么好怕的!?为了大明皇朝的千秋鼎盛,吉利不吉利的,又算得了什么?”
说到这里,朱元璋沉默了片刻。
而后才再次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轻颤:“大明……需要一个后世之君。”
戴思恭闭了嘴。
看着那个有些佝偻的背影,莫名地有些心酸。
他跟着朱元璋的时间不算短,平日里的陛下,威严、霸道、天子威压,皇权气势……背脊永远是直挺挺的,自从太子殿下薨了之后,终究也是佝偻下去了。
太子殿下没了。
陛下不仅是失去了一个最爱的儿子。
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他多年来倾注所有心血培养出来的继承人,失去了大明的后世之君……
听朱元璋这么说。
戴思恭也算是明白了朱元璋突然喊他过来,又让蒋瓛去通报假死消息的用意了:要立储!
根据朝廷上下最近的风向来看。
陛下心里的新储君,大概率就是东宫的二殿下了。
假称驾崩试探东宫二殿下,看看二殿下的资质秉性,其一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导新储君,其二大概是……也要根据新储君的表现,开始给他铺路了……
戴思恭正出神思索着。
便听到朱元璋似有些随意的闲聊询问:“戴思恭,你说……允炆他能把握得住吗?”
话都对戴思恭说开了,朱元璋也没什么必要藏着掖着了。
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从个人情感来说,朱标是儿子,其他人只能说是皇子,这皇位,当然是要传给标儿的后人才好。
从大明的稳定来说。
如果从其他的皇子之中选择继承人,九大塞王个个都不差,立谁为储,其他人谁都不会服气。
反而是立皇太孙,朱标血脉,名正言顺,谁也不好多说什么。
所以朱元璋心里基本早就打定了主意。
现在玩这么一出假死。
不过是为了看看朱允炆到底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担子,如果握不住,那自己说不得就要替他做些打算和准备了……
想到这里。
朱元璋眸中顿时露出一抹杀意。
戴思恭心头一凛,背后汗毛顿时就竖了起来,暗道:果然……
不过他能在朱元璋身边侍奉这么多年,自然是有眼力见的,只露出一副惊惧、不敢置喙的样子:“陛下恕罪,微臣只懂看病,不懂这些。”
好在朱元璋也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轻叹了一口气:“唉……要是标儿……”
接着便摇了摇头。
背着手继续从门缝里往外看去。
戴思恭有些无奈地轻叹了一口气,心中也无比遗憾:太子殿下仁厚、有威望,在朝深得文武朝臣的拥戴,在野深得百姓民心,陛下一手培养起来,是大明最好的后世之君。
旁人又有谁可堪相比的?
只可惜天妒英才罢了。
……
东宫偏殿。
“三宝,立刻去凉国公府找凉国公,给我捎句话。”
听到朱允熥的话。
侍从太监三宝先是看着他愣了一下。
旋即便似是想明白了什么一般,目光一亮,神色之中夹杂着惊喜:“凉国公?殿下,您这是要……”
被称呼为“三宝”的侍从虽是个太监,却并不寻常。
姓马名和,小字三宝,后因功被朱棣赐姓“郑”,是为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可称空前壮举。
马三宝在洪武十七年的“平云南之战”中成了俘虏,随大军回到应天府,入宫服役。
按照他原本的命运,后面是要调配给朱棣府里的,巧的是,恰好在调配之前被朱允熥给发现了,就被他选到了自己宫里,成了他的贴身太监,平日里上学、读书、习字都是带着一起。
也正是因此。
马三宝的认知眼界与普通太监不可同日而语。
“奴才之前多次劝殿下,和凉国公、开国公他们走动走动,也好叫太子妃知道,殿下您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如今……您可算想通了!”马三宝面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道。
他十三岁进宫挨了一刀。
本以为这辈子也就是宫里的寻常阉人了。
却不想入了东宫这位小殿下的眼,带着出入大本堂,聆听名儒教诲学习道理,得览皇家藏书开阔眼界。
心里当然只想自家殿下好。
可惜数年以来,殿下都只敢安安静静待在这座僻静冷清的偏院,时不时被太子妃暗中刁难也只有默默忍受,就连那些身为国公的亲舅舅、亲舅爷也不去亲近。
凉国公、开国公那些勋贵不是没有朝殿下投来过希冀的目光。
可殿下的逃避。
最终还是让那群人摇头放弃。
旁人都说。
东宫三殿下性子软弱、木讷蠢笨,实在不像皇家血脉。
马三宝每次也只能心里暗暗不平。
也常常替朱允熥着急惋惜。
现如今,朱允熥在这个关口“开窍”了,马三宝是最开心的。
“以凉国公如今的分量和地位,定能庇佑殿下,让太子妃和二殿下多顾忌些,不至于太欺负您。”
“奴才这就去找凉国公去!”
马三宝面上欢欢喜喜,就要转身。
然而,下一刻却听到一个令他心神震颤的声音:“别急,我并非要寻求凉国公、开国公他们的庇护。”
“三宝,现在皇爷爷死了,我要的是那个位置。”
这种场合。
他不能说什么,也不敢说什么。
即便是出了这个乾清宫。
在外人的眼中,他和淮西勋贵是绑在了—块儿的,就算把这—切拿到外面嚷嚷,旁人说不定只会怀疑是他们这群人的什么诡计,而淮西勋贵集团,能把他剥皮抽筋。
朱允熥这个昏君要登基上位了。
以他的心性和心思,他还能把那个位置坐得很稳。
大明也要完了。
而他。
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逆子!」
「咱老朱家怎么就出了朱允熥这孽种!?」
乾清宫帷幔另—侧。
亲眼目睹、亲耳听到—切的朱元璋气得—张老脸发红,双拳死死握住,咬紧牙齿极力克制着自己,以免自己忍不住立刻冲出去,把朱允熥吊起来抽死。
心中更是已经把朱允熥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自己就是农民出身,前半生都在这片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上颠沛流离,深知普通百姓的不容易。
所以他投了起义军。
所以他拼了性命也要把暴元统治者驱逐出中原大地,南征北伐直到统—中原,建立大明。
所以他体恤百姓、减免赋税,—步步让大明兴盛起来。
他淋过雨。
所以想给大明疆土之上的老百姓都撑起来—把伞。
而他这么多年辛辛苦苦累积起来的—切,这个孽障居然为了—己私欲、追逐权力而要去轻易毁掉!
「不可饶恕!不可饶恕!」
「咱还以为,他继承了咱标儿的善良和仁德,原来……原来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拿大明百姓、拿大明国祚当作筹码,换取淮西勋贵的支持和配合,骗取文人士子的信任,堵住藩王和百官的悠悠众口……这—箭三雕,却要把我大明皇朝射落下来!」
「民心,才是承载—个皇朝的关键!才是大明的根本!」
朱元璋不由遥想起了当年。
那时候,暴元逼得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活不下去。
家里那么多口人,—口饭吃不上,是家里人把最后剩下的十三粒米让给了自己煮了粥吃,自己才得以留下了这条命。
若非那时候暴元逼得自己无路可走,这世上就不会有如今的朱元璋,而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朱重八!
「可是这孽障不懂!你把苍生百姓卖了,到手的权柄,最终是必定都要还回去的!」
「此子,其心可诛!!!」
朱元璋双眼微眯,死死盯着朱允熥的背影,只觉得—腔怒火无处发泄,连心口都憋闷得慌。
与此同时。
心里也少有地产生了—阵浓浓的后怕,甚至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背脊发凉。
以他居于上位者多年的经验和目光来看。
朱允熥的—系列布局和操作,完全能让他顺利登基,稳坐皇位,然后—步—步把整个大明掌控在手中。
也得亏他这次是假死,如果自己这次“驾崩”是真的,大明就完了,天下百姓也完了!
「不过……也好在咱策划了这次假死,让咱看到了他这个隐患,也可以提前把他料理了。」
心中思索着,朱元璋已经直接对朱允熥做出了判决:「明日咱便要在朝堂上颁布圣旨昭告天下,将朱允熥贬为庶民,—生幽禁,让他永无触碰任何权柄的可能性!」
杀了朱允熥。
这是朱元璋脑子里怒极之下的第—个念头。
没别的,玩弄人心、玩弄权柄、有魄力、心够狠——这样的人太聪明、太可怕了!
一时之间。
朱元璋也想不到合适的,调和兄弟二人之间关系的方法。
只能在心中暗暗安慰自己道:
「好在,允熥并没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这反倒是保了允炆一命,不然以蓝玉的架势,就算咱刚刚亲自站出来,也来不及拦住。」
「好在,咱以后还是有周旋的机会的。」
「嗯……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对淮西勋贵的提防,对人心贪婪的不够了解,过度依靠信任外戚……」
朱元璋在心里总结了几点。
整体观察下来,他对朱允熥的资质很满意,但也总结出了几点朱允熥的草率不足之处,以及他目前还想不到解决办法的疑难。
当下在心里先默默记了下来。
算作是他明日开始,要去做的,要教导朱允熥的计划。
帷幔的另一边。
淮西武将集团已经彻底确认了拥戴朱允熥的可行性,对处理朱允炆的手法也同样达成了共识,经过一阵短暂的嬉闹之后便平静了下来,目光神情都变得不自觉地严肃。
他们并没有忘了。
即将要做的事情,是顶着朝堂上下的压力拥戴一位新帝。
这种事情可不是等着明天早朝宣布一句就能成的,他们还需要趁着天还不亮,在整个应天府内外作出更细致严密的布置才行。
“不知舅爷、舅舅,还有诸位叔伯公是否有其他疑虑?”朱允熥开口问道。
众人左右看了看,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纷纷摇头。
该安的心安了,该处理的人处理了,接下来还能有什么?不要怂就是干呗。
蓝玉郑重地看了一眼朱允熥。
随后露出一抹欣慰的笑意,道:
“允熥,你长大了,一夜之间就长大了,许多事情,你比咱这些人要机灵,咱这些人想到的,你早就想到了,咱这些人没想到的,你也想到了。”
“明日,你只管往奉天殿上走,咱扶着!”
常升也点了点头,道:
“是啊,从前咱以为,太子殿下会成为大明毫无疑义的第二代明君,以为你哥哥雄煐同样会顺利地成为第三代雄主。”
“没想到后来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好在,你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了,咱们从来没想到过你从前的处境这么艰难,但你是个好孩子,更是个聪明的孩子,你隐忍多年,给你自己保留了希望,更给咱们带来了希望。”
“舅爷、舅舅都会一路扶着你!”
他的目光之中带着无比的坚定之色,甚至微微有些发红。
蓝玉和常升二人对待朱允熥。
一开始是因为大姐(大侄女)新添了个小外甥(外甥孙)而由衷地感到高兴。
老大朱雄煐没了之后,则是期待他成为第二个朱雄煐。
即便后来发现实在扶不上墙,也希望他的人生能安安稳稳。
今夜突然看到这孩子露出了锋芒,长成了他们未曾料想的样子,心中自然感慨万千。
蓝玉和常升二人话音落下之后。
其他人也迫不及待纷纷开口:
“没错,三殿下!当年咱们都在常将军帐下效力过,常将军破军无敌,咱们这些人无不钦佩。三殿下是常将军的亲外孙,说句僭越的话,咱虽不似凉国公和开国公他们与殿下血缘亲厚,但也有子侄情谊在!”
“殿下不仅继承了太子殿下的谦恭温和,又有大行陛下的手段魄力,还有陛下和常将军当年的勇武风姿,自当为大明第二代雄主!”
“还请三殿下放心。”
“……”
众人纷纷表态。
声音神态似乎都十分郑重认真。
他们口中的常将军,自然就是朱允熥的嫡亲外公,大明开国战神常遇春了。
常遇春在洪武二年暴卒而亡,那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大封功臣,所以这些淮西人还保留着当年那种称呼习惯。
“允熥铭记于心。”朱允熥虽面上作出一副颇为感动的模样,可内心之中却是无悲无喜。
他并非没有注意到,之前这些人确认这份“从龙之功”的可得性之后,面上露出的那种野心和贪婪。
他两世为人。
脑回路不可能跟一个真正的十四五岁小孩一样简单。
看待事情,往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群人现在如此热忱。
决计不可能是因为敬佩常遇春,连带着对他这个常遇春的亲外孙爱屋及乌。
否则在此之前为什么只有蓝玉和常升二人偶尔还给他送点东西?其他人甚至已经忘了他的存在?
这些人的热情,不过是因为朱允熥现在身上有足够的价值,利聚而来、利尽而散罢了。
毕竟,在“未来的新帝”面前,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姿态总是要做足的。
所以朱允熥对这些人的吹捧和热情之中的虚伪,毫不在意。
不过,朱允熥自身也并不重视这一点。
他要的只是结果。
他要的,也只是这些人的价值。
至于对方的贪婪和野心,他可以接受——得寸进尺,原本就是人的本性,包括朱允熥自己在内也是如此。
发现老朱提前嘎了之前。
他的目标只是能成功抱上朱棣的大腿,改变自己原本悲惨的结局,当一个富贵王爷安稳一生。
而当情境骤变。
他的野心就滋生了出来——他要万人之上的那个位置。
做人。
要看透他人,更要看透自己。
他并不一味地觉得野心和贪婪是什么坏事情,譬如他今天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把这群人搜罗过来,就离不开这一点。
而他要做的。
就是利用这些野心和贪婪,同时保证自己不被其反噬。
在吕氏的眼皮子底下隐忍多年的好处,是造就了他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和高超的演技。
诸多淮西武将看到朱允熥郑重其事地“铭记恩德”之后,面上都不由得露出了得意的神色来——未来的新帝性情温和,有已故太子之风,他们此次的从龙之功,必定能带来更大的荣华!
于是乎,当即有人顺杆爬地贴了上来,热情地问道:“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臣等便先下去安排好其他琐碎事情,不知三殿下可还有什么需要交代的?”
朱允熥挑了挑眉,嘴角噙起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故作一副突然想起的模样:“噢!说起来,倒还真有一件事情,需要劳烦舅爷、舅舅和各位叔伯公……”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