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唐通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唐通全局》,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是作者“文盲写小说”的倾心著作,崇祯唐通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更惨的是,还有七天就到了他上吊的日子,这可如何是好!看着大明江山,看着后宫佳丽三千,他舍不得,真的舍不得。为了保住大明血脉,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太子出去,于是,他杀奸臣,杀内讧的奸臣,杀投敌叛国的奸人……本想着将太子送到南京,他就可以安然上吊了,谁知情节发生变化,那些忠臣谋士纷纷站起来了,还要助他守住大明江山?他:“儿啊!你在南京玩几天就回来吧,大明保住了!”...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唐通全局》精彩片段
“这不用你操心,老子有办法。”
“李二狗?”
“末将在!”一个高大健硕,双肩极宽的汉子催动战马向前快走两步。
“你带二十几个兄弟,拿上盾牌围在老子身边,老子走到哪你们就跟到哪。跟的时候机灵点,如果看到有人张弓搭箭,或者用鸟铳火铳朝老子瞄,别管老子在干什么,直接用盾牌护上来,听到没有?”
“末将领命!”李二狗指挥手下收敛盾牌。骑兵盾牌相对小巧,他们每人给自己准备两个。
准备完这些后,刘泽清心里的安全感顿时爆棚。
坠马受伤能骗崇祯一时,但也仅仅能骗一时。
所有人都知道那是借口,麾下一万五千兵马,主将受伤就不能作战了?
为什么不派副将进京勤王?
朝廷缺的是兵不是将。
惹恼了崇祯和朝廷,肯定没有好下场。
现在朝廷给他下旨,让他去铁门关护送太子南下,同时发放饷银。名义上是好事,实际上有可能是陷阱。
他必须深思细虑,将所有不利于自己的东西全都考虑进去。
天时地利,月光星象,甚至出发之前罕见的进行了沐浴更衣。
将所有事情都吩咐好之后,刘泽清重新回到马车内,躺在里面闭目养神。
不多时,队伍来到铁门关外。
刘泽清的马车在距离城门百余步的地方停下。
看着漫山遍野的骑兵,刘泽清冷冷一笑,吩咐道:“张远,去叫门。”
张远催动战马来到城门前:“在下张远,奉命传话!山东总兵刘泽清和五千骑兵就在身后,其余大军已在城南五里处扎营。刘总兵奉旨护送太子去往南京,请太子军中议事!”
黄蜚皱眉看向刘文耀,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压低声音问道:“刘都督,刘泽清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这是请吗?分明是命令!如果太子不去,难道他还想造反不成?”
刘文耀借着月光往下看去,五千骑兵遍布山野。在火把的映照下可以看出,所有人都很严肃,似是如临大敌。
“刘泽清缺钱,既然圣旨上说太子带着军饷,他就不会放过这些钱。在他眼里,太子可以不要,钱不能不要。”
“如果不给钱,他会造反?”黄蜚有些不信的问。
“他不会造反,但是会攻城!”
说罢他上前一步扶着城墙的垛口说道:“本官乃左都督刘文耀,奉旨护送太子去往南京。既然刘总兵不便进城,那就让他来城门前议事。”
左都督刘文耀...正一品官职,属于明代武官最高的衔级。
刘泽清是总兵,正二品。
张远任守备一职,正五品,给刘文耀提鞋都不配。
这事他做不了主,拨马来到刘泽清马车旁,把话原封不动的传了回来。
刘泽清眯着眼睛想了想。
他此行第一目的是太子手里的钱,第二目的才是太子。能挟持太子最好,挟持不了就拿钱走人。
既然刘文耀妥协了,他也没必要坚持。
吩咐一声:“走,去会一会刘文耀。记住,尽量将马车往城门下赶。火炮和火铳太重,平射容易,向下射极难操作。只要躲在城门前,他们就没办法偷袭。”
“手铳威力小,咱们的盾牌能抗住。”
再次嘱咐之后,刘泽清的马车很快来到铁门关前,在距离城门三十步的地方停下。
他躬身蹲在马车里朝外喊:“属下刘泽清参见刘都督!不知太子在哪里?属下想拜上一拜。”
刘文耀轻轻啐了一口,刘泽清声音浑厚,声调高昂,丝毫没有受伤的样子。
万幸的是,这场鼠疫在崇祯十六年冬天已经度过了顶峰,虽然现在每天还有人因鼠疫而死,但规模早已不如从前。
简答来说,老百姓都有了抗体。
“不过陛下放心,据臣观察鼠疫之害早已大不如前,消散在即。”王庭梅见崇祯眉头紧锁,补充说道。
崇祯眯着眼问:“顺天府衙在这期间做过什么?”
“臣...臣按成化年间处理瘟疫之法处理鼠疫,于崇文、宣武、安定、东直、西直、阜城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提供草席棺木掩埋尸体。”
“再者,遍寻天下名医。江浙一后补县佐以针刺法医治鼠疫,颇有效果。臣让京师医者拜其为师,以治百姓。”
王庭梅低着头,满怀希望地细说着。
鼠疫给京师造成的损失可以用无法估量来形容,现在瘟疫得到了控制,绝对是大功一件。虽然他没有邀功的想法,但是皇帝既然问了,他也不好继续隐瞒。
“没了?”
“没...没了!”王庭梅见崇祯不但没有论功行赏的意思,听语气好像还不满意。
他顿时有些慌了。
“你们做的不错...”崇祯先是肯定了顺天府衙门的做法。
古人对瘟疫的认知有限,能做的也只有焚烧尸体,寻名医找良方。在那个封建迷信的时代,能让老百姓焚烧尸体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
肯定过后,崇祯话锋一转表达了不满:“但是不够...你说,何为鼠疫?”
王庭梅心中忐忑。
片刻时间他就对伴君如伴虎这个词有了深入的了解。
皇上先是表达了不满,随后对他们的行为表示了肯定,最后再次表达了不满。
皇帝的心思太难猜了...
“鼠传人,是为鼠疫。”
“不对!”崇祯摇头,“鼠疫并非以鼠传人,而是通过跳蚤传人。”
“跳蚤?”崇祯的言论把王庭梅整的怀疑人生了。
他从未听说过这种言论,如果告诉他的人不是大明皇帝,他肯定会一把个巴掌抽回去。
“陛下...臣费解。”
崇祯微微一笑,“朕之前也不知道,是祖父皇帝托梦告诉朕的。”
此话一出,王庭梅瞬间呆住。
今日早朝他也在殿上,君臣之间的对话全都听进了耳朵。
神宗皇帝先是托梦告诉陛下养心殿后面藏了银子,随后又告诉陛下鼠疫的祸根是跳蚤。
这得是多大的福泽啊!
古人对鬼神之说甚是敬畏,王庭梅缓过神后立刻跪倒在地,双手举过头顶后与脑袋一起扑向地面,口中忘情的喊道:“天佑大明,神宗黄祖保佑大明!”
崇祯医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基本为零,平时感冒发烧全靠免疫力抵抗,扛不住了才会吃药。
但是,他了解鼠疫。
因为他亲身经历过一次。
鼠疫是一种强烈的传染性疾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它的病原菌是鼠疫杆菌,通过跳蚤传播。自然而然地就会在老鼠之间传播,也会传染给人类。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严重的毒血症、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死亡率极高。
等王庭梅发完感慨之后,崇祯说道:“鼠疫传人全靠跳蚤,广发布告让城中百姓以稻草熏烤被褥,衣物;地面墙面用石灰水泼洒;禽畜圈中可先用稻草熏烤,再用石灰水泼洒,如此跳蚤可除矣。”
“其他方法朕一时半刻还想不起来,汝等自行摸索吧!”
“臣王庭梅替京师百姓谢过陛下!”王庭梅刚才跪拜后一直没起身,他再次将双手举过头顶,对着崇祯认真的拜了下去。
銮驾的队伍行又进了一会,想象中的袭击并没有到来。崇祯之前的情绪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期待。
怎么还不来呢?再不来就进皇城了!
进了皇城可就彻底没戏了!
他下意识的扭头四处张望,试图寻找李若琏的神鹰。
前面空荡荡一片,什么也没有。左边是一片府邸,住在这的都是朝中勋贵。右手边也是一片宅子,朝中大员大部分都住在这一片。
当他看向右边时,以为转头的原因,整个上半身也跟着脖子做出了相应角度的的倾斜。
倾斜瞬间,左右两侧同时响起了破空声!
“嗖!”
“嗖!”
太快了,崇祯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等他反应z过来才发现,自己身上的罩甲被箭矢擦边而过,箭矢余威不减射中了旁边的王承恩。
罩甲是明朝皇帝特有的服饰,与后世的马甲有些相似,主要是骑马、射箭的时候穿,轻便,有一定防护能力,且活动不受影响。金色为主,红色为辅,上绣祥云龙纹,威严不可直视。
“啊!”王承恩被箭矢射中了屁股,他捂着屁股惨叫一声趴到了地上。
“有刺客!”
“护驾护驾!”
“保护皇上!抓刺客!”
不等被王承恩惨叫声结束,勇卫营的兵士已经将崇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住。
刀剑出鞘,弓弩上弦,虎视眈眈的看向四周。
别说箭矢,就是一只蚊子都飞不进来。
勇卫营自成立以来战功无数,但这些战功与他们无关,而是来自孙应元,周遇吉和黄得功那些在外征战的袍泽们!
他们留守京师多年,没有立功的机会。现在机会好不容易来了,岂能轻易放过?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然有人刺杀当今天子!
士可忍孰不可忍!
留守京师的勇卫营参将庞子晋大喝一声:“李左你带人追拿刺客,我护送陛下回宫。”
说完,他举着盾牌来到崇祯身边,保护着皇帝快速朝皇城方向移动。
勇卫营共有四营,每营三千人。
五人为伍,设伍长;二伍为什,设什长;二什为队,设队长;五队为哨,设哨长;十哨为总,设千总;五总为营,设营总。
李左是庞子晋手下的千总,手中原本管着五百人,由于大部分人都被抽调出京剿贼,现在手下只有百余人。
他感激的看了一眼庞子晋,同样大声回道:“末将遵命!”
凭借之前破空声传来的方向,又扫了眼王承恩中箭的位置,李飞带着人兵分两路追了下去。
一路朝勋贵府邸方向追去,另一路朝官员们居住的区域进行搜索。
李左带人跑了几步后在一处府邸前停下脚步。
定国公府...
大明现有五位公爵,英国公张世泽,黔国公沐天波,成国公朱纯臣,魏国公徐文爵,还有这位定国公徐允祯。
从声音判断,其中一道破空声就是从这里面传出来的。
怎么办?进还是不进?
如果冲进去找到了刺客还好。
若是找不到刺客,肯定会给他安上私闯国公府邸的罪名。到时候轻则流放,重则掉脑袋。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远处马蹄声响起,隐约传来了人声。
不用想,肯定是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的人来了。皇帝遇刺的事传的很快,来早了还好,来晚了不但没功劳甚至会被弹劾治罪。
看着府门紧闭的定国公府,李左狠心咬了咬牙。
刺客最多有两人,只要抓取其中一人便是天大的功劳。
第三件事是抢钱!
今夜他要明目张胆的抢勋贵的钱!
只要把这些钱抢到手,军饷粮饷就都有了!
明朝勋贵有钱吗?
不但有,而且非常多。
历史上崇祯也考虑过向勋贵筹钱,不但没成功,甚至还死了一个儿子。
崇祯十一年朝廷缺钱,崇祯为了让勋贵捐钱,决定杀鸡给猴看。
他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武清侯李国瑞。
大明第一代武清侯是万历皇帝的外公李伟,李国瑞是第三代武清侯。
从辈分上说是崇祯的表叔。
他在朝堂上没什么势力,却非常有钱。
崇祯让李国瑞捐钱他不但不捐,反而装穷。崇祯一气之下将他罢爵下狱,告诉他家人拿钱赎罪。
结果娇生惯养的李国瑞病死在狱中。
巧合的是,崇祯五岁的儿子朱慈焕也暴毙而亡。
传言他死时口喊九莲菩萨,说崇祯薄待外戚,将会让他的儿子全部早亡。
宫内传言在加上勋贵蛊惑,崇祯不敢继续向勋贵们要钱,并恢复了武清侯的爵位。
这种牛鬼蛇神的言论能唬住崇祯,却唬不住崇祯。
朱慈焕怎么死的?绝对是被人害死的!
他们害死朱慈焕无非是想告诉崇祯,他们的手可以伸进皇宫,能杀朱慈焕也能杀他!
回想起这些,崇祯冷漠的笑了。
既然勋贵不仁,就别怪他崇祯不义!
古人晚饭吃的早,天刚擦黑,周皇后便将亲手做好的饭菜送到了乾清宫。
“陛下,早些用膳吧。”周皇后一身白衣,在灯光下飘飘欲仙。
看的崇祯心潮澎湃。
说实话,他想立刻和这位美人同床共枕。但今夜不行,他必须坐镇皇宫,应对所有突发情况。
“皇后辛苦了,今夜不太平,你们要多加小心。”崇祯边吃边说。
周皇后眨了眨湿润的眼睛,“多谢陛下。”
吃饭完周皇后前脚刚走,王承恩一瘸一拐的走了进来:“皇爷,懿安皇后求见。”
“懿安不收拾行李,求见朕做什么?”崇祯愣了下,没反应过来。
王承恩小声提醒:“皇爷您忘了,成国公与太康伯(懿安皇后父亲)是亲家。”
崇祯恍然大悟,太康伯的侄儿娶了成国公的小女儿,他们是亲上加亲。今天他派人抄成国公的家,懿安皇后肯定会来求情。
“快请!”崇祯不敢大意。
历史上朱由检能坐上皇帝宝座全靠懿安皇后。当时魏忠贤安排怀孕的宫女进宫冒充熹宗子嗣,是懿安皇后说服了明熹宗将皇位传弟。
这才有了崇祯一朝。
“臣妾见过陛下!”懿安皇后步履匆匆的来到乾清宫,朝崇祯施后宫礼。
她虽然是崇祯的皇嫂,但在皇家礼节上还是以臣妾自称。
“皇嫂免礼!朕怠慢了。王承恩,赐座!”
落座后,懿安皇后直接进入正题,“臣妾听闻陛下抄了成国公的家?”
崇祯无奈点头,“形势所迫,朝堂所迫。”
懿安张皇后皱着眉,脸色有些难看。
“陛下,成国公毕竟是一等公,在朝中势力不小,如果真的抄家砍头,大明的官场怕是要掀起一股巨浪。现在京师告急,正是用人之际,此时抄他的家,不怕引起朝臣不满吗?”
这句话像是兴师问罪,其他人若是敢这么说话早被砍头了。懿安皇后不同,她对崇祯的恩情比天还要大。
“皇嫂说的是,朕其实并不想抄他的家,只是朱纯臣忘了本!他富可敌国的财富来自皇家赏赐,现在朝廷缺钱,他不但不为国分忧,反而在朝堂上顶撞朕。”
后面的人被挡着看不到,纷纷向前挤。
前面的人被挤得难受,纷纷大喊:“后面的别挤了,前面的都杵墙上了。”
“都杵墙上了还不躲开,挤死你活该。”
“老子的鞋去哪儿了?”
眼看现场越来越乱,旁边一个国子监的监生站了出来。
他转过身高举双手喊道:“各位父老乡亲别挤了,我念给大家听。”
此话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别说那些文邹邹的话,俺们听不懂!”
监生点点头,开口说道:“这是万岁爷的告示。”
“万岁爷的告示岂不是圣旨?”
“哎,不重要,上面没有印章,就当告示看。”监生捋着胡子一脸严肃,“万岁爷说了,朝堂上贪腐之风盛行,导致国库空虚,军队缺饷。”
“昨儿个万岁砍了内阁首辅魏藻德的头,灭了他三族。抓了户部左侍郎王正治,抄了成国公朱纯臣的家。”
周围的老百姓一听,顿时炸锅了。
“内阁首辅让万岁爷砍了?”
“何止砍头,还被灭了三族。我早就说他德不配位,靠一张嘴皮子爬到内阁首辅的位置,现在好了,嘴皮子把脑袋说没了。”
“内阁首辅算个屁,没听说成国公也被抄家了吗!万岁爷动真格得了!”
监生对百姓的反应有些意外,等众人情绪稳定后继续说道:“万岁爷说了,今儿中午和明天还要砍一批大官的脑袋。”
老百姓们先是沉默,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太他妈解气了!贪官污吏都该死,一点也不可怜!”
“中午什么时候砍?在哪砍?我提前去占个地。”
“外地的吧?咱北京城儿砍头除了西四牌楼,还能有哪儿?走啊,别光站着了,瞧热闹去!”
“砍脑袋不都是午时三刻吗?现在去太早了吧?”
“去晚了没地了!”
说着,众人嚷嚷着就要往西四牌楼赶。
监生双手一摆,悠悠说道:“大伙别激动,后面还有呢!”
“还有?”老百姓们顿时停下脚步,纷纷扯着耳朵仔细听。
“万岁爷还说了,砍头抄家的钱凑不够军饷,要把宫里的东西拿出来卖,希望大家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此话一出,众人皆震。
大明朝,什么时候穷到皇帝卖家产了?
在他们的认知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要万岁爷愿意,天下所有人的钱都是他的。
“老先生,你不会是逗我们呢吧?”有人诧异的问。
“黄纸黑字,我敢胡编乱造吗?”监生两眼一瞪。
“在哪卖?什么时候能买?”一个商贾打扮的中年人问,“都是宫里的宝贝,别说买了,看一眼都值!”
“是啊,在哪卖?”
“西四牌楼旁,申时初。”
“走走走,瞧瞧去。”
“对,没钱买瞧一眼也值了。万岁爷卖的东西肯定不贵,去了没准能捡漏。”
众人刚要离开,一队顺天府衙门的差役拿着告示走了过来。
他们两人负责张贴,一人大声朗诵。
“今,京师有瘟疫,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
“经查,此乃鼠疫作乱!”
“上表天子,天子巨震,拨内帑白银数十万以治。”
“鼠疫经跳蚤传播,若想治疫需先治鼠。凡家中有鼠者,不可手足碰之,需用棍棒打死后焚烧。家中粮食不可生吃,大火久烹后方可使用。”
“家中被褥,衣物,需用稻草熏烤;地面墙面用石灰水泼洒;禽畜圈中先用稻草熏烤,再用石灰水泼洒,如此跳蚤可除矣。”
“即日起,凡黄册有登记者,皆可领取半两银子治鼠钱。此钱由保正至顺天府衙统一领取,领取后各户再去保正家中领取。”
“内阁和襄城伯随朕去往偏殿,其余人给朕在这等!等吴梦明和王之心回来,没有问题的才能离开。”
“陛下恕罪!臣知错了。”
“陛下,念在臣祖上功劳的份上就饶了臣吧!”
在一声声求饶中,崇祯离开皇极殿。
殿门关闭前他故意对着李若琏说道:“李若琏。”
“臣在!”
“派人守住这里,要吃给吃,要喝给喝,擅自离开者,斩!”
“遵命。”
离开皇极殿后,崇祯深吸一口气。
历史上的崇祯总说群臣误我,之前还不信,现在他深信不疑。
若是太平盛世这些大臣贪污他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兵荒马乱天灾人祸,大明已经没有血可以吸了,再吸下去亡国灭种了。
该死!
你崇祯不敢做的事,我做!
你崇祯不愿杀的人,我杀!
你崇祯不愿担的骂名,我担!
你崇祯救不了的大明,我救!
激动过后,他快速恢复冷静。
自古君治吏,吏治民。民养君,君养吏。
现在君和民都穷的要死,钱去了哪里还用说吗?
往后的日子,朝堂既是战场。
历朝历代,皇帝都会允许官员一定程度的贪污,在帝王术这叫驭人之道。
人之初,性本恶。
有人贪财,有人好色,有人专权。
没有无欲无求的活人,只有无欲无求的死人。
贪财是真的爱财吗?非也,他们追求的是贪污过程。
好色呢?这个不让说,跳过。
专权者也并非喜欢权利,而是享受那种被尊敬的感觉。
每个皇帝的底线不同,造就的臣子也不同。
所以每当新帝登基,前朝重用的官员下场都很惨。
无他,只是新皇帝的底线比较高。
高明的君主既能满z足臣子的恶的一面,又能让对方知道底线。
如此驭人方能长远。
现在时局不同,朝堂不同。为了搞钱,必须拿贪官开刀。
来到偏殿后,崇祯首先单独召见了李邦华。
不等殿门关闭,崇祯直接进入正题,“流贼将至京营空虚,兵部即刻开始募兵!”
“遵旨,陛下,那些银子...”
“是真的。”
李邦华松了口气。
他抬头看了一眼崇祯,脸色虽然没表现出什么,心中却是无比担忧。
钱钱钱!
大明朝什么都不缺,唯独缺钱。
现在好不容有钱了,流贼却即将兵临城下。
“陛下,既然有钱了,抄家的事是不是该缓一缓,抄家只能解一时之渴,而且是饮鸩止渴!此时抄家,不利守城!”
“朕有分寸,说一下募兵的计划。”
李邦华想了想,说道:“臣计划先把拖欠三大营的饷银发了,再发五两守城银。这些人虽不是精锐,却也对火器,弓弩较为熟悉,比普通百姓强许多。”
“随后在京师各处设立百余个募兵点,年轻力壮者发四两守城银,年长者发三两。”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崇祯先是点头随后摇头,“前面的没问题,后面募兵条件太苛刻。此次募兵条件放宽,只要能拿起砖头的人都可以招募。”
李邦华花白的胡子抖了抖,不解的问:“陛下,募兵历来只招募年轻力壮者,您的条件怕是太宽松了。”
崇祯苦笑着摇头,“朕何尝不知?可是京师鼠疫横行,别说年轻力壮者,就是能作战的老幼妇孺又有多少?”
李邦华抬起头,凹陷的眼窝飘出复杂的眼神。
是啊,大明的敌人不止有流贼,还有鼠疫,建奴,贪官污吏......
“遵...遵旨。”李邦华跪地领旨,退出偏殿。
第二个被召见的是邱瑜。
“陛下!”刚被升职为吏部尚书的邱瑜非常兴奋,浑身充满了干劲。
“准备一下,朕打算重启京察。”
京察?
听到这两个字,邱瑜一身干劲瞬间散去了七八。
流贼即将兵临城下,文武百官应当齐心协力共守城池,此时重启京察无异于自断臂膀。
而且,京察的效果早已与当初截然不同。
京察制度本身没错,设立的目的在于奖优惩劣,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尽职守,为国家统治做出贡献
错的是官员们用京察之名打击异己。
很多不参与党争的人为了自保,也不得不同流合污。
“陛下...此时启动京察,怕是有些不合时宜吧?”邱瑜小心谨慎的问道。
“你在教朕做事?”
邱瑜立刻跪在地上,“陛下息怒,臣只是就事论事。”
崇祯微微一笑,“朕当然知道此时不宜启动京察,所以让你提前准备。”
准备?
邱瑜一脸懵逼。
京察需要准备什么?无非是根据官员们往年的政绩,以四守六法来判断升降。
官员们的表现如何都在吏部有记载,不需要准备。
“请陛下明示!”
“查一查政绩突出者,还有他们举荐外放的官员有哪些!”
“梳理完后把名单交上来,朕有用。记住,这件事一定要秘密的查千万不能走漏风声。”
“退下吧,吏部关乎朝堂,你一定要小心谨慎。”
“臣遵旨。”
邱瑜离开后,下一个被召见的人是方岳贡。
户部的差事不好干。
要是好干也不至于安排五个侍郎在户部任职,仅次于兵部的四个侍郎。
“方岳贡,知道朕为什么让你当户部的差事吗?”
方岳贡是个聪明人,他扶了扶头上的乌纱帽,认真的说道:“陛下慧眼识珠,实乃明君也。”
崇祯怔了下。
这马屁拍的,不但把皇帝拍舒服了,还给自己脸色贴金子。
读书人特么的果然有一套。
“你就不怕朕治你巧言令色的罪吗?”
方岳贡深施一礼:“为君者自有大肚量,不会与臣子一般计较。”
崇祯指着方岳贡的脑袋,被逗笑了。
收敛笑意后,崇祯背过身问道:“你是湖广人?”
“是,臣是湖广谷城人。”
“湖广...”崇祯喃喃自语,“湖广的官员大部分是楚党成员吧?”
方岳贡先是一愣,随后脊背发凉,脚底发软。他悄无声息的咽了口唾沫,说道:“陛下,臣不太清楚。”
明末党派林立。
楚党多为湖广人,徽党多为两淮人士,浙党中江浙人最多,齐党则是山东人为主,晋党由是陕西和山西人组成。
这些党派背后无一例外都有商人支持。
楚商多为粮商;徽商、浙商以贩卖盐和茶起家;齐商贩盐、粮;晋商业务最广泛,贩盐,运粮,卖矿,只要有边关贸易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官商勾结,商为官铺路,官为商搭桥。
他们吃大明的肉,喝大明的血,嘴里还骂着大明的皇帝。
简直该死。
崇祯盯着方岳贡问道:“朕听说你与楚党人相交甚密。”
方岳贡立刻叩首:“陛下,臣是湖广人,私下里免不了同乡之情。虽然与楚党人有来往,却没有参与到党争之中,望陛下明察。”
崇祯走上前,拍着方岳贡的肩膀,“朕当然知道,否则也不会提拔你入主户部。”
“楚党人提出的纲盐法,让两淮和江浙的盐商们赚的盆满钵满。反观朝廷,仅盐税一项每年损失超百万两银子,他们楚党人干的全是徽党想干却没干成的事啊!”
“朕见过损人利己的,却没见过损人不利己的。哎,说远了,先说眼前的事吧。”
方岳贡眨了眨眼睛,明白了崇祯的意图。
“朕会给你们户部拨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想好怎么花了吗?”
说到正题,方岳贡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京师告急,臣打算将这些钱全部拨给兵部以稳定军心。”
崇祯摇头,“给兵部拨一百二十万两,剩下的三十万拨给工部。”
“陛下这是......?”
“不该问的别问。”
“遵旨。”
“方岳贡,朕让你去户部可不是看着你怎么花钱,你得想办法挣钱。你回去后想个挣钱的法子,写在奏章上递上来。”
“臣遵旨。”
看着方岳贡离去的背影,崇祯阴冷的笑了。
方岳贡是不是楚党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和楚党人走得近,在别人眼里就是楚党。
一旦他的政策触犯到其他党派的利益,那些党派就会认为是楚党人向他们开战
届时狗咬狗,皇帝坐收渔利。
方岳贡是个聪明人,肯定会按照他想法做事。
方岳贡走后,范景文来到了偏殿。
范景文虽然已经年近花甲,走路却十分利索,眼不花背也不驼。
他忧心忡忡的走到龙椅前,躬身施礼:“臣范景文参见陛下!”
“范尚书,朕在朝堂上那些话切莫往心里去。”
“臣能参与诛杀魏贼,实乃人生一大快事!”范景文声音显得有些亢奋。
他早就看不惯魏藻德的所作所为了,今天能亲眼看着他送死,心里痛快的不行。
“朕有两件事交给你,不知范尚书尚能饭否?”
范景文拱手施礼:“陛下,莫说两件事,就是二十件,两百件臣都能为君解忧。”
“好!”崇祯拔高了声调,“朕打算将京营总督一职交给你。”
此言一出,范景文诧异的看向崇祯。
京营总督麾下有三大营,分别是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
是守卫京师的主力。
自嘉靖以来,京营总督一职向来由勋贵担任,最次的也得有伯爵衔才行。
今天把这个职位交给他,意义非凡。
“陛下,流贼将至,臣就不推辞了。”
“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范尚书放手去干吧,朕全力支持你。”
“谢陛下天恩!”
范景文老泪纵横的跪在地上,认认真真的磕了一个头。
这份信任太难得了。
“好了,范尚书年纪大了,不必被礼节拘束。”崇祯亲自走到范景文身边,伸手将他搀扶起来。
“说第二件事之前,朕先打听两个人,焦勖和汤若望。”
范景文年纪虽然大了,记性却非常好,他稍加思索后说道:“焦勖,南直隶宁国人,现任工部员外郎一职;汤若望乃西洋人,现任工部主事,与焦勖共同研制火器。”
“好,一个时辰后你和他们两个去戊字库等着朕,朕有要事相商!”
范景文心里开始犯嘀咕。
流贼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研发出新式火器。
就算能研发出来,量产也跟不上。
作为臣子他不能多说什么,只能施礼后离去。
此时殿门外只剩下两个人。
“王承恩,让襄城伯进来吧。”
“遵旨。”
李国帧得到召见后,迈着孔武有力的步伐急匆匆走进大殿。
襄城伯爵位自建文四年设立以来,传到李国帧这里已经是第十一代。
这位年仅二十六的襄城伯李国帧身高五尺半,健壮的肌肉将朝服撑的溜圆。精气神饱满,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
崇祯没有被他的外表所迷惑。
历史上的李国帧能言善辩,但作为武将,无论带兵作战还是运筹帷幄的本领都不行。
属于忠诚度足够,能力不足的一类人。
李国帧来到偏殿后跪地施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李国帧站起身,黝黑的脸色写满了焦虑。
京营总督掌管三大营的兵马,自己手底下的兵他门清的很。
四万人里面,有一半人没摸过枪。
虽然枪是神机营的标配,但按照规矩,京营士兵训练科目中有熟练用枪这一项。
如此的士兵,羸弱的战力,怎么守?
他哭丧着脸说道:“陛下,臣有罪。京师三大营兵力空虚,战力羸弱,臣作为京营总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襄城伯不要自责,京营的弊病非你之过,朕不会治你的罪。”
崇祯说的是实话,也是真心话。
李国帧是崇祯十六年八月十号当上的京营总督,他的前任是成国公朱纯臣。
京营的锅在朱纯臣身上,不在李国帧身上。
见崇祯没有治罪的意思,李国帧松了口气,“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襄城伯乃大明砥柱,朕打算让你前往南京辅佐太子,你意下如何?”崇祯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李国帧咽了口唾沫,他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谨慎。
崇祯出了名的善变多疑,此时让他去南京辅佐太子,看似是信任实则是考验。
回答错了,襄城伯的爵位将终结在他身上。
紫禁城。
乾清宫内,朱连看着镜子中的人影呆呆发愣。
他大抵是带着一根绳子穿越了,从记忆涌入的那一刻浑身不自在。看着身上的龙袍,头上的翼善冠,悲伤没有源头,两眼尽是绝望。
“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
崇祯是谁?
大明朝的亡国之君!
也是历代君王中,越努力越亡国的代表人物。
刚愎自用,善变多疑的性格缺陷,再加上对帝王之术一窍不通,亲手把大明送进了火葬场。
更悲剧的是,今天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日。
九天后,李自成攻进北京内城,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
随后吴三桂投降,建奴入关,李自成兵败。
往后三百年的历史,不仅是老朱家的耻辱,更是整个华夏的灾难。
在北京站稳脚跟的建奴一路向南,嘉定三屠,扬州十日......
伏尸千万,流血万里...
这哪是穿越,分明是灾难体验券!
朱连看向手中的绳子:“要不...现在吊死得了?”
不不不,好死不如赖活。
可是。
不自杀的话他能做什么?
此时的大明已是行将就木,朝堂贪腐,军无斗志,内有流贼,外有建奴,天灾不断,人祸不停。
崇祯耗时十七年都没能改变大明的的命运,他又能改变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朱连闭着眼陷入沉思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身穿红色蟒袍的太监从大殿外小跑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皇爷,出大事了。”
崇祯缓缓睁开眼。
眼前这个中年太监叫王承恩,与写西游记的吴承恩只差了一个字。乃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崇祯最信任的人之一。
历史上崇祯上吊后,他将崇祯的尸体从树上放下来,整理衣冠后也自杀身亡。
忠心可鉴!
“莫要惊慌,讲。”崇祯把穿越时带来的绳子藏在身后,淡淡的问道。
那根绳子能时刻警醒他,不能扔。
王承恩脸色苍白,声音颤抖着说道:“是,皇爷。”
“有三...三件事。”
“宣府送来六百里加急塘报,流贼昨日深夜攻破宣府,直奔京师而来。总兵王承胤投敌;巡抚朱之冯,监军杜勋自缢尽节。”
王承恩略微停顿片刻,见皇帝没有任何表情继续说道:“定西伯唐通奉旨勤王,与监军太监杜之秩在殿外侯旨。”
“天津巡抚冯元飏差人送来一封密信。”
说罢,王承恩跪在地上双手将信举过头顶。
崇祯没有立刻拿起密信,反而皱着眉沉思。
这三件事中,有一件坏事,一件好事,还有一件不好不坏。
坏事是宣府(宣化)失守后,李自成进京的障碍只剩下一座居庸关。
居庸关守军不足两千,肯定守不住。
好事是天津巡抚的密信,他精通明史,早已知道了密信内容,随后打开信封扫了一眼。
内容果然与历史无异。
【陛下,今流贼犯境,京师兵力单虚,战守无一可恃。臣谨备海船百艘,率劲卒千人,身抵通州,候圣驾旦夕南幸。】
冯元飏怕京师守不住,准备了百余艘海船请求崇祯去往应天府。
至于唐通奉旨勤王,属于不好不坏的事。
早在三月初,崇桢便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师,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崇祯摇的这些人里,吴三桂和王永吉是一路人马,他们带着三十万军民从辽东浩浩荡荡的往回赶,三月二十二日才到达距离北京城一百公里的玉田地区,根本来不及救驾。
唐通来得快,投降得快。李自成刚到居庸关下,监军太监杜之秩就让人打开城门。唐通见大势已去便不再抵抗,麾下八千人全部投降。
刘泽清更狠,拒不奉诏!
崇祯随手把密信扔给王承恩,看着眼前这个最信任的太监,缓缓问道:“冯元飏让朕迁往应天府,你认为如何?”
“臣不敢说。”
“恕你无罪!”
“是!”王承恩咽了口唾沫,“臣以为,此乃上策!”
“理由呢?”
“臣领九门提督一职,今天早晨与李国帧总督碰面后得知,京城三大营在册八万人,有些被调走抗击流贼,有些吃了空饷,现在可用之人的不足三万,而且都是些老弱病残。”
“京师,大抵是守不住了!”王承恩仗着胆子,说出了实情。
“与其固守北京,不如迁往应天府,只要皇爷您在,咱大明还是那个大明。”
王承恩额头冷汗直冒。
换做平时打死他都不敢说,现在情况不同,流贼不日将至,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他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臣王承恩,斗胆请皇爷依冯元飏之策南迁!”
崇祯轻轻摇头,“朕不能走。”
“皇爷!”王承恩急的差点哭了出来。
崇祯没有怀疑王承恩的忠心,他摇着头说道:“京城遍布李自成细作,一旦南迁的消息传出,将不战自乱。届时他只需派出一支精锐骑兵向山东星夜进军,可陆路拦截,也可出海截断朕的南下之路。到时候朕将逃无可逃,守无可守。”
王承恩脑门开始冒汗,他这才意识到刚才自己的行为有多么无知和鲁莽。
“就算朕能顺利到达应天府,等于把北京拱手让给流贼。吴三桂北有建奴,南有流贼,他...能不降吗?”
“关宁军是我大明最后一支精锐,朕...不想丢。”
崇祯本不想多做解释,但王承恩大局观不够,需要培养才能成为他的臂膀。
王承恩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犹豫的说道:“可是......”
后半句话没敢说出口。
他不敢说也不能说,皇爷是天子之躯,肯定不会出事。
崇祯闭着眼,又思考了一会。
明末的水太深了。
东北有建奴,北方有鞑靼,西南有张献忠作乱,西部和中原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搅得天翻地覆。土地兼并严重,国库空虚,文官集团党派内斗,军饷贪腐层出不穷。
再加上小冰河期严寒导致的粮食减产,各地干旱,瘟疫盛行。
怎么办?
良久,他缓缓睁开眼。
既然穿越到这个世界,肯定有办法改变历史。
不,历史已经改变了。
历史上的崇祯没收到这封密疏,由于他反复无常且多疑的性格,文武百官没有人愿意将这封密疏转达给崇祯。毕竟如果在逃跑途中被李自成的人发现,冯元飏和转达密疏的人会因通敌罪被处死。
一周!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攻陷广宁门,到时候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无法扭转局面。
老天爷给了一周时间改变崇祯和大明的命运。
他站身吩咐道:“王承恩,朕说,你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