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重返大明:我朱厚照揭棺而起朱厚照蒋冕全文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是朱厚照蒋冕的小说推荐《重返大明:我朱厚照揭棺而起》,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小说推荐,作者“朱厚照”所著,主要讲述的是:我叫朱厚照,大明的奇葩皇帝之最。万万没想到,我在驾崩之后,拥有了在生死簿上反复横跳的技能。我见过大明的民生百态,虽然都是好的一面;曾经远赴北疆陷阵杀敌,虽然只杀了一个。但最羡慕的还是五百年后繁荣昌盛。那可真好啊……于是我抱着皇祖的大腿,哭着喊着要再来一次。所以,朕又成了皇帝。......
主角:朱厚照蒋冕 更新:2024-10-09 08:16: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厚照蒋冕的现代都市小说《重返大明:我朱厚照揭棺而起朱厚照蒋冕全文》,由网络作家“朱厚照”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朱厚照蒋冕的小说推荐《重返大明:我朱厚照揭棺而起》,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小说推荐,作者“朱厚照”所著,主要讲述的是:我叫朱厚照,大明的奇葩皇帝之最。万万没想到,我在驾崩之后,拥有了在生死簿上反复横跳的技能。我见过大明的民生百态,虽然都是好的一面;曾经远赴北疆陷阵杀敌,虽然只杀了一个。但最羡慕的还是五百年后繁荣昌盛。那可真好啊……于是我抱着皇祖的大腿,哭着喊着要再来一次。所以,朕又成了皇帝。......
杨一清沉默了一下,然后把那道圣旨拿出来,交给在场的诸位官员。
“这是陛下给我的旨意。”
程昌整理官袍,先朝圣旨执礼一拜,再双手接过。
着杨一清,总督福广两省军务,若有战机不及奏报,酌情便宜行事。
另,福广二省三司,需全力相助,但有推诿,战后追责,严惩不贷。
落款: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朱寿。
杨一清双手拢在袖中,两眼望天。
你说这是大将军矫诏吧,上面盖着正式公文所用的玺印。
你说这是中旨吧,落款是朱寿。
虽然大家都知道,朱寿和天子,根本就是同一人。
但从名义上来说,由户部发放俸禄的朱寿,是皇明官员,并不能下发旨意。
而天子绕开内阁,所发布的中旨,也冒着极大的被封驳的风险。
这道旨意既然顺利地到了杨一清手中,他又来到广东赴任。
那等这道中旨的封驳讨论出结果的时候,八成战事已经结束了。
只要打赢,杨一清相信天子有的是办法,让六科言官捏着鼻子认下。
打不赢,不仅天子的威严荡然无存,就连他杨一清多年养出来的名望,全都得一同搭进去。
不过杨一清目前还是对战事抱有乐观的态度。
因为先前,消息传入京中,只是说两军于屯门一带开战,并未言及输赢。
是以,杨一清脸上还带着笑,与堂上众人凝重又烦躁的模样,完全不同。
不过在进门的那一刻,杨一清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街上小贩的言语,已经意识到战事有了新的进展。
这种进展,可能比他想的还要糟糕。
程昌捧着圣旨,表情微妙。
他小心翼翼地向杨一清打探:“杨公,这……”
程昌斟酌着用词,“陛下兴许又是玩性大起。不过一时兴起之事,当不得真。回头要是这旨意被六科封驳,杨公怕是要受牵连。”
杨一清在张拯的邀请下,毫不客气地在上首落座。
“照程御史的意思,再将这旨意送回京师去?若陛下怪罪,算谁的?”
杨一清抖了抖衣裳下摆,“若程御史愿意担起责任,我即刻回去丹徒。”
“家中无人照料,我还有些担心刚买的鸡子会不会叫人偷了去。”
程昌当然不会担这个责任,但也不想就这样捏着鼻子认下。
突然空降一个所谓的总督福广军务,还让两省三司协助,怎么看都不像是单纯的统领此战。
而是有点从三司手里分权的意思。
程昌心里开始急起来,想要赶紧脱身,回去写一封奏书。
他如今名为广东巡按,实为御史,是有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之权的。
上书进谏,是程昌在京师就做惯了的事,现在连腹稿都已经打好了。
先以大将军朱寿僭越为由,要求天子罢免“此人”所有官职,一撸到底,贬为庶人。
接着劝谏天子莫使权柄旁落,不该私下授官,儿戏军政之事。
然后再呼吁所有同僚,针对此事进言天子。
程昌还打算多写几封信,寄给京中同僚,到时候让他们一同上书,彼此互相在对方的上书中签名,增加威慑力。
虽然天子不怎么把他们的进谏当回事。
可必须得让天下学子,看到他们这些言官的风骨!
杨一清眼皮子一抬,不用想都知道程昌在琢磨什么事。
他好整以暇地问道:“如何?程御史可想明白了?现下是让我回丹徒,还是留在广东赴任?”
程昌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杨公久别故里,不妨先小住几日。”
先把杨一清给拖住,到时候无论是天子一怒,还是朝中群情激奋,都可以把罪责往他身上推。
自己不过是个清直臣子,看不惯杨一清纵容天子胡作非为。
一切与自己无关。
杨一清点点头,没再搭理程昌。
他把目光落在汪鋐身上。
杨一清和汪鋐都在弘治年间,于南直隶为官,不过官署不同,没见过面。
杨一清是从汪鋐身上透露出来的,那股与文臣有所不同的武夫气质,来判断出,对方就是自己想要找的那个人。
而且也唯有他,身上带伤,有血腥味,同时眉头紧锁,面有忧虑、惭愧之色。
“汪宣之?”
汪鋐施礼道:“下官在。”
杨一清微眯眼睛,对这个称呼很满意。
“此次与佛郎机之战,是你指挥的?”
汪鋐心悬了起来,一咬牙,撩起官袍下摆,双膝跪地。
“卑职无能!累及广东上下效力官兵,致使按察司、都指挥使司损失惨重。本地民壮英勇戮敌,望族乡绅亦多有出力,怎奈卑职指挥无方,破敌无能。”
“卑职自知罪不容恕,惟愿杨公能听卑职一言,再以卑职人头祭旗,一则告慰此战众人在天之灵,二来添我军将士之威。”
杨一清打量了他一会儿。
“用你的人头祭旗,何如佛郎机主将的人头?不过是初战小败,不必如此。再打回来,也就是了。”
“先起来吧。你方才说,有话要对老夫说?可是紧要军情?”
汪鋐正色,道:“正是!”
“卑职此战临阵指挥,对那佛郎机的船只、火器,看的一清二楚。”
“此战佛郎机所驶五艘船只,皆为我皇明不可比拟之大船。其所驾之船用夹板长十余丈,宽三丈有余。每船有二百人。”
汪鋐将自己在战场上的观察,向杨一清娓娓道来。
“船只两旁驾橹四十余支,置铳三十余管。船底尖而面平,不畏风浪。人立处以板遮蔽,不畏矢石。驾橹者众,无风亦可疾走。”
“卑职定其船名为蜈蚣船。”
杨一清轻轻用手指敲击着桌面。
“船上火铳威力,与我军相比,如何?”
汪鋐悲痛道:“我军远不及也!”
“其铳举放,远可至百余丈,木石皆碎。弹落如雨,所向披靡。我军船只尚不近其船身,就被纷纷击沉。”
“此战,乃卑职轻敌所致,请杨公责罚。”
杨一清摆手,“战为平,且不忙言罚。真要罚,也待战后定论。”
“我观你言论,颇有所得。如今可有克敌之法?”
汪鋐缓缓摇头,“卑职愚钝,尚来不及思索应对之策。”
杨一清见他欲言又止,心知汪鋐还有未尽之言,不方便在众人面前表露。
他不动声色地朝汪鋐示意,表示自己明白。
然后转头温和地望向程昌与张拯。
“二位可有想过对敌之策?”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