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萌萌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扶摇直上赵泗嬴政全文+番茄

扶摇直上赵泗嬴政全文+番茄

徐福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扶摇直上》内容精彩,“徐福”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赵泗嬴政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扶摇直上》内容概括: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主角:赵泗嬴政   更新:2024-10-22 06:5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赵泗嬴政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扶摇直上》内容精彩,“徐福”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赵泗嬴政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扶摇直上》内容概括: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扶摇直上赵泗嬴政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王离的动作很快,不消一会就弄来了不能吃的盐。

赵泗一看王离手里拎的石头,陷入了沉默。

“我让你拿盐来的。”赵泗开口道。

“是啊,不是不能吃的盐么?”王离满脸疑惑。

他拿来的就是不能吃的盐啊,石头和盐结晶混作一块,要不就干脆是山里畜牲舔的盐石头。

“有什么问题么?”王离开口问道。

“是不能吃的盐,但有没有可能这是石头不是盐?”赵泗开口问道。

“兄,这是盐!”荆在一旁小声开口。

赵泗一愣,满脸质疑:“这能叫盐?”

这分明是石头!

“我说的是那种乱七八糟,黑乎乎一大团……”赵泗比划到。

卤盐以及原始杂质较多的盐结晶,才是赵泗要的东西。

“那盐能吃,这盐不能吃,将军没拿错。”荆一脸理所当然的点头。

“吃了会中毒的!”赵泗认真的说道。

“不吃就没盐吃。”荆开口回答道。

“这盐石头也不是不能吃,以前家里实在买不起盐,就会跟着畜牲屁股后面去山里找盐石头,舔着味道也是咸的,就是咬不动。”荆开口回忆道。

盐在这个时代是个稀罕东西,哪有什么不能吃的盐。

咬得动咽得下去那就是能吃,至于吃了嗝屁那都是少数,就算重金属超标说实话也不会吃了就死,大部分情况下会因为重金属堆积累积一些慢性病。

除非严重超标,才会吃了以后直接暴毙。

真暴毙了那就是命不好呗,主打的就是一手靠运气。

赵泗陷入了沉默……那要照荆和王离的逻辑来说,还真没什么毛病。

“那这么说齐地肯定不缺好盐。”赵泗揶揄了一句。

王离当即笑着表示赵泗说得对。

“齐地产盐极多,多数盐矿都在齐地,不过齐地之盐只比井盐便宜一点。”王离开口道。

“那是,那边靠海,天然盐场不再少数。又能煮海成盐,总归是吃不死人。况且煮海成盐,成本太高。”

目前内陆地区的盐的情况大体就是如此,吃的死人的不卖,吃不死人的接着卖,顶破天把里面的石头蛋子给捡一捡,说不定卖给那群贵人的,也不过是拿筛子筛几遍罢了。

至于齐地之盐,胜再是海盐,重金属不至于超标,又是煮海成盐,成本颇高,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赵泗也没在跟他们继续纠结这个问题,这个时代的人太乐观了。

吃不死得了慢性病怪自己身体不好。

吃死了怪自己命不好。

嗯……

赵泗已经对这个时代市面上流通的盐有了一些具体猜测。

其中最高端的,质量最上乘的应该是井盐。

井盐一般质地纯粹,杂质较少,味道纯正。

其次就是齐地海盐。

再次之就是内陆地区的盐矿了。

自然盐矿不在少数,海边的天然盐场也不在少数。

然后根据吃得死吃不死划分,吃得死的盐矿就是废矿。

吃不死的那就是好盐矿。

说不定多久吃坏身体也是一种衡量标准,毕竟每个地方的盐杂质含量都肯定不一样。

经过漫长时间发展,大部分可供食用的,质地纯粹的盐产地基本都被各地势力包圆。这个时代的盐也就有了一定的等级之分。

当然,肯定还有黑心的盐商拿着卖不出去的重金属超标的盐继续卖,好盐坏盐掺一起,只要吃不死,价格够便宜,总有人买这玩意。

自然产盐很少有不含重金属的,而这些重金属很多都是不能通过筛子等简单的过滤手段过滤掉的,故而大部分盐矿都对身体有致命影响。

哪怕这个时代卖的盐质量已经很差,但是实际上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

大部分老百姓买不起盐,自然也有自己的生活小窍门。

家里牛羊往山上一放,畜牲这玩意会自己找盐舔。

哪怕是啃不动的盐石头,里面也蕴含一定的盐分,甚至很多家庭还保留着用煮盐石头调味的习惯。

“找那些吃了容易得病,容易死人的盐矿来……”赵泗叹了一口气开口说道。

如果按照王离和荆的说法,恐怕这些吃了容易得病容易死人的盐矿,也还有很多人在冒着生命危险在吃。

连盐都吃不上了,你跟他们说这玩意有毒,他们也不能听啊。

不消片刻,王离又带来了一堆质地近乎为黑色的盐巴块。

“这玩意就是了!”王离开口说道。

赵泗闻了闻,感觉不像盐,小心翼翼的抿了一点在舌尖。

味道那叫一个五彩缤纷,除了盐味啥都有。

苦,发涩,还有泥巴味,里面还有点金属味道。

“弄些布匹来。”

赵泗又让王离弄来木炭,再找些杂草芦苇乱七八糟的,引燃篝火,烧透以后就是天然的草木灰。

草木灰,木炭!

天然吸附过滤提纯神器!

将卤盐砸碎,融入水中,加入草木灰搅和,再用丝绸包裹过滤,先把不溶于水的杂质过滤掉。

重复几次,基本上没有太多肉眼能够看得清楚的杂质,放入木炭吸附色素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最后等待盐水水质变得差不多,就可以直接蒸发析出盐结晶了。

没空等太阳给晒出来盐,直接放入鼎中烹煮,青灰色盐结晶出现。

“青盐!”王离看着最后的结晶,颇觉神奇,围着小鼎转了半天。

这分明就是黑乎乎的卤盐里面弄出来的。

从能吃死人的卤盐,变成上等的青盐?

王离有点不明觉厉。

整个步骤充斥着他看不懂的东西。

不是变成水了么?还加灰在里面搅和,还加木炭。

最后怎么又给煮出来了?

赵泗大概对比了一下,出盐率有点低。只出了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除了过滤提纯产生的损耗以外,这一块卤盐,其中的杂质很有可能超过了二分之一!

这压根就不是盐结晶,而是盐于其他重金属乃至于泥土石头等乱七八糟的混合晶体。

“能吃么?”王离看着面前小鼎里薄薄一层开口门道。

“自然能吃!”

荆不假思索的从鼎里捞出一些放入嘴中。

对于他们的船长,荆从不质疑。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出海的时候缺盐赵泗就是这么煮盐出来的。

荆依稀记得当时所有人惊为天人的样子。

“自然能吃!”赵泗笑着开口。

里面还有没有其他重金属了?肯定有。

就这种简陋的过滤手段,怎么可能完全去除重金属?

只不过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经历了草木灰木炭双重过滤以后,基本上是吃不死人了,也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特别严重的疾病。

当然,还想要继续提纯也不是没办法,可以使用饱和结晶法。

这个简单,初中化学就有教来着。



“况且,你如今已是不更,待新粮种出,大夫爵已经稳了。”王离开口宽慰赵泗。

“就算没有新粮,你也该升大夫了。”

赵泗点了点头,他倒是不急这一时半会,眼下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红薯玉米土豆也快该成熟了。

至于产量也不用担心,红薯土豆产量是以千斤计算,就算考虑到现在红薯土豆缺乏人为驯化的过程,没有化肥,但是五百斤也没有任何问题。

“对了,你家中可有藏书?”赵泗开口问道。

“有啊!”王离点了点头。

王家可是彻侯世家,家中藏书量不在少数,这个时代,藏书本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藏书多寡,也是一个家族实力判定的标准之一。

“可否借阅一些?”赵泗开口问道。

读完《显学》《五蠹》,赵泗更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对这个时代缺乏理解,这个时代的思想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很先进了,古代缺乏的只是生产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手段,赵泗比古人的优越也只在于眼界。

想要真正意义上的融入这个时代,认识这个时代,读书,是最简单的办法。

“这有何难?”王离摆了摆手。

王家的财大气粗不仅在于金银财宝耕地多寡,也在于其家传学问和丰富无比的藏书数量。

更不用说以前的王家门客云集,有才之人更是不在少数,说句不好听的,以前的王家的门客,可以直接组建一套行政班底。

只不过王翦伐楚功成以后,就已经遣散门客,如今门客稀少,只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多为几代渊源,难以分割。

一个顶级的世家,所拥有的东西,不是一般的多。

赵泗点了点头,只是拍了拍王离的肩膀。

这个时代借书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放在小说里光是借书求学都已经值得大书特书,便是师生传承,也不会轻易开放藏书。

若不然,程门立雪的典故也不至于流传千古。

得亏王离是个没什么心眼的,王家也真的是财大气粗,王离在王家也真的能够说得上话,换个王家的庶出弟子,只怕自己想要抄录阅读都得犯大难,更何况做出借书给外人的决定。

“不过……得等我回去一番。对了,你都想看哪些书?”王离开口问道。

“都成,儒墨道法,诸子百家,各家各派的,凡是有的,我都想看看。”赵泗开口说道。

他想要更多的了解这个时代的思想,各家各派的思想。

《显学》和《五蠹》打开了赵泗真心向学的大门。

“家中显学基本都有一些藏书,其余各家各派,却是难了。”王离开口道。

“无妨,有啥看啥嘛。”赵泗笑道。

毕竟是人家的藏书,还要啥自行车,但凡愿意借给赵泗一本书看,赵泗都该心怀感恩。

而另一边的宫中……

始皇帝跪坐在案几之前看着竹简陷入了沉思。

心中默默盘算大秦目前正在进行的几项事宜。

秦始皇陵进行中。

陇西长城修筑进行中。

天下驰道铺设进行中。

百越推进进行中。

移风易俗进行中。

货币统一进行中。

阿房宫进行中。

天下各地城池道路渠道修建进行中。

大秦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真不少,这还只算了大工程。

六国地区的基建水平和大秦的基建水平压根不是一个档次,城池道路水渠的平均水准和秦国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六国之财,多揽于贵族之手。

而秦国之财,多用于城池建设,道路修建,河渠修筑水利工程。

秦灭六国并非没有原因。

秦修郑国渠之时明知是阴谋还要入套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秦国真的是把基建工程当成了重中之重,当然,其中也有一个重要因素。

不管有没有战事,秦国的国情就决定了不能够让百姓停下来休养生息。

如今,始皇帝亦是如此。

始皇帝勤政,但说不上爱民。

如今的秦国各地征夫加起来将近两百万。

一个国家,十分之一的人口都在做征夫,这是何等概念?

秦国目前就在崩溃于不崩溃的边缘反复横跳,然而极限压榨国家的最后一点动员能力已经成为了始皇帝的行政理念。

作为一个一统天下的君王,他并没有把人民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是统一的看成可动用的资源。

有多大力量,办多大事,有一点力量不用,那就是浪费,自商君变法以后,这基本上成为了秦国历代国君的共识。

秦国的行政理念向来如此,基本上每一代秦君都在玩极限施压的政策,始皇帝不过是玩的更极限罢了。

按照正常情况来看,这些庞大的工程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现今大秦的极限,始皇帝是为了不浪费一丝一毫能动用的力量,又不是奔着亡国去的。

但是如今,情况又有所不同了。

因为赵泗!

这个不负王命出海归来的年轻小伙子!

新粮!晒盐法!

这意味着什么?

粮、盐、二者,国之命脉。

粮食还没种出来,推广普及也需要很长时间可以暂且不谈。

晒盐法已经得到验证,等到蒙毅负责主导的盐田大规模测试成功,顷刻之间就可以摧毁原本的煮盐工艺,顺带对齐地某些靠煮盐为生的大贵族开一波毁灭性打击。

晒盐法一出,盐的质量和产量提高,成本下降,齐地现存的大贵族基本上都要血本无归。

盐价下跌,产量提高,再等到新粮推广普及开来,这意味着,可以动用的能量又多了几分。

说白了就是盐价低了,粮食多了,黔首的承受能力更强了,可以动员的力量就更多了。

自商鞅变法以后,秦法不管再怎么改,其对底层人民的束缚和压迫都是不容置疑的,区别只是在于多少。

疲民,弱民的政策本就是大秦的基础政策之一。

秦国的军功爵制度晋升也没那么容易,秦国放在明面上的压榨也比六国狠的多。

只不过秦国的律法更加严明,一切制度摆在了明面之上。

秦国的压榨又不是毫无底线,最极限状态也会留出一丝喘息空间和上升渠道。

始皇帝也很清楚,这点喘息空间和这微乎其微的上升渠道是不容动摇不容压榨不容动摇的。

不过现在摆在明面上的就是,大秦的可用资源随着新粮普及和晒盐法普及以后必然会多出来一些。

那么,再来一个什么项目,才不至于浪费这份多出来的力量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