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生匆匆地一翻而过,大概看了小二十份,他把东西都撂下,抬头对众人说:“小王、美凤,还有老刘、杨帆……你们都来,一人一沓,给我把他们这些文章分门别类,我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份,要知道他们到底都是在称赞哪一方面,分别又是多少……开工!”
刷的一下,老板一句话,所有人被抓壮丁。
大约二十分钟之后,秘书小王收集了大家的数据,然后合并,做完了这份统计,就主动对站在窗边往外看的郑长生汇报说:“郑总,结果统计出来了,一共是43篇评论,全部好评,16篇是侧重称赞整张专辑的质量,说是近年少有的佳作,其中有7篇重点称赞廖辽的唱功。另外,单曲评论一共有27篇,其中《执着》8篇,《我热恋的故乡》6篇,《野花》5篇,《未了情》4篇,《干杯,朋友》3篇,《那年夏天》1篇。”
郑长生转过身来,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忠鑫,问:“你们买了一共几篇?”
所谓买了,自然是公司出钱公关过的乐评人写的文章。刘忠鑫经手此事,自然熟悉,当即回答说:“一共四篇。不过您也知道,还有不少著名的乐评人、教授,我们虽然不会给钱,但在寄试听CD的时候,也会加一点小礼物进去。”
郑长生缓缓地抽了一口雪茄,又缓缓地吐出来。
成了!
这下子迷雾散去,很多东西都大概闹明白了!
第一,有大概39个乐评人,在公司没有拿钱做公关的情况下,仍然愿意主动为《廖辽》这张专辑写了评论,而且全部是正向评论,可见这张专辑非常受专业人士的喜爱;
第二,从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来看,歌迷们买这张专辑,有接近半数的人是通过朋友之间的口耳相传,被推荐购买的,直接受公司宣传的影响反而不如这个口碑扩散的力量;
第三,不管是从调查结果来分析,还是从乐评人发表评论的数量来总结,显然,这张专辑真正的影响力在于《我热恋的故乡》,在于《执着》,在于《野花》,在于《干杯,朋友》,在于《未了情》;
事情明显到这个程度,这要是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已经可以自挂东南枝了。
恍惚之间,他突然就回想起那天廖辽拿着五首歌进来,然后自己把她痛骂一顿,差点儿忍不住要直接终止这张唱片的情形来。
现在想想,突然就有点后怕!
这要是当初自己没能忍下这口气,直接把这张唱片给废掉……
现在再看,那四十万花的还真他马的值!
想到这里,他思路一转,突然想到了当初廖辽对那几首歌的坚持。
嗯,等廖辽这回回来,肯定是要办个庆功会了,到时候是不是该跟廖辽说说,让他把那个高中生也请过来?
唔,还早,还早!
等廖辽回来,还得且等一段时间呢!
不过这么一想,心里的思路渐渐就顺畅起来。
也说不上什么未雨绸缪,其实都绸缪好多年了,直到现在,关于廖辽的未来,关于长生唱片的未来……郑长生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是已经抓住了一点什么窍要!
***
到现在写了五千字,但这一章要写的东西还没写完,时间还到了!只好先把这四千字掐开成一章先发出来。
嗯,要是意犹未尽的话,那就多投推荐票吧!明天发剩下那一半。
终于弄明白了这张专辑是为什么而红起来的,心里的迷雾就顿时散去,郑长生大马金刀地往老板椅上一坐,心里越发的敞亮且镇定起来。
然后,他挨个儿点名——
“老刘,杨帆!你们宣发部马上根据这份调查结果,分别做出针对今后三个月、半年和一年期内的销量预估,然后让生产部制定更详细的生产计划,记住,要快!至少是最近的销售计划一定要先做出来,我们没有时间了!做完这个之后,老刘,你亲自去联系在京城那些电台、电视台,该砸钱砸钱,该请客请客,该用人情用人情,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在廖辽回到京城之后,马上展开第三拨宣传!要比前两拨加一起还大!这一次的主打歌……《执着》!宣传重点是国内轻摇滚的破冰之作!是国内轻摇滚情歌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