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蒋瓛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今年不当菜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陛下临终前立燕王朱棣为帝?”老臣韩政满脸不可置信地惊问出口,声音在寂静的朝堂上突兀地响起。随即,满堂的窃窃私语如同夏虫一般,聒噪地传开。“远在北平的朱棣?”同样是元老的汤和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话语中带着深深的疑惑。另外的黄彬、胡美、曹良臣等人,也是眉目中闪露出一道精光,意识到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他们都是朝堂之中隐藏的朱棣党,在一些地方军中有着极高的话语权,不过,平日里他们都小心低调,从来没有表露出自己的立场。哪怕是现在,他们也没有任何的轻举妄动,他们暗中交换了眼神,互相对视了一眼,示意稍安勿躁。谁知道这是不是朱允炆故意做戏,为的就是把他们这些隐藏的燕王党连根拔除。大家都是老狐狸了,不得不防!其余一些不明真相的老臣则都是一脸茫然之色...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陛下临终前立燕王朱棣为帝?”
老臣韩政满脸不可置信地惊问出口,声音在寂静的朝堂上突兀地响起。
随即,满堂的窃窃私语如同夏虫一般,聒噪地传开。
“远在北平的朱棣?”
同样是元老的汤和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话语中带着深深的疑惑。
另外的黄彬、胡美、曹良臣等人,也是眉目中闪露出一道精光,意识到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他们都是朝堂之中隐藏的朱棣党,在一些地方军中有着极高的话语权,不过,平日里他们都小心低调,从来没有表露出自己的立场。
哪怕是现在,他们也没有任何的轻举妄动,他们暗中交换了眼神,互相对视了一眼,示意稍安勿躁。
谁知道这是不是朱允炆故意做戏,为的就是把他们这些隐藏的燕王党连根拔除。
大家都是老狐狸了,不得不防!
其余一些不明真相的老臣则都是一脸茫然之色,他们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惊愕与不解。
本来他们以为是朱允炆和朱允熥之间的争夺,怎么还把燕王朱棣牵扯了进来?
先皇的儿子之中,就属这位燕王殿下存在感最低。
由于远在北平,平日里这位燕王殿下,也不轻易涉足朝堂,这朝中要么是朱允炆的人,要么是朱允熥的人,还真少见这位燕王的党羽。
难道说,平日里一直看起来德高望重的李善长,竟然是燕王的人?
这李善长究竟和燕王达成了什么交易,以至于此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令众人都有些差点接不住招。
此时的朱允炆也一脸阴翳地看着李善长,几乎要将后槽牙都要咬碎。
仿佛在这一刻间,朱允炆遭到了史无前例的背叛与利用,心里的愤怒和凄凉无比繁杂,几乎想要立刻将对方撕碎。
他身形摇晃,不得已扶住御座的一角,一旁的李景隆却给了他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李大人,不知下官能不能看一眼陛下手书遗诏?”
白云先生唐仲实眉头微皱,目光紧紧地盯着李善长,他那擅长写作的手微微颤抖,似乎已经预感到了事情的不寻常。
李善长定眼一看出声之人,原来是唐仲实,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不过李善长也不着急,他轻抚着胡须,缓缓地说道:“当时陛下已在生死弥留之际徘徊,生命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故而,陛下已然无法拿笔手写遗诏,唯有口言,由老夫代笔,如此才将遗诏传达。老夫对天发誓,绝无半句虚言。”
唐仲实点了点头,他虽然仍有疑虑,但李善长的威望让他一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那既然如此,殿下......”
唐仲实突然转头看向朱允炆。
“李大人说的是否属实?”
朱允炆此时也已经恢复了镇定,不过,他的眉头依旧紧皱,眼中闪过一丝怨毒,他恶狠狠的看向李善长,那眼神仿佛要将人生吞活剥一般。
可李善长仿佛坦然无比,甚至有些疑惑地看向朱允炆,就好像在说,不是你让我这样说的?
此时朝堂之上,众人目光齐聚,都向着朱允炆看来。
这些目光之中,有幸灾乐祸的的,也有疑惑不解的,朱允炆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点了点头,咬着牙说道:“属实。”
此时,朝堂里终于彻底的安静下来,就好像无戏可看了一样。
但是,熟悉朱允炆的,都知道恐怕他现在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了。
唐仲实还想求证些什么,但是已经有朝臣把他挤到了一旁,纷纷来到朱允炆的面前。
“新帝既然已立,为何不速请燕王殿下灵前继位?”
武将曹兴高声喊着,声音中充满了急切。
“是啊!请燕王!”
“恭请殿下迎接燕王!”
其他朝臣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呼声此起彼伏。
朱允炆冷漠地看着这些人。
这些人中,有些人是隐藏的燕王党羽此时全部跳了出来,有些人则是朱允熥的人,他们只是想添一把火,让朱允炆下不来台。
剩下的极小部分是不明就里的,跟随大流之人。
“你们真是一个个胆大包天!此事没弄个水落石出之前!不准你们违背礼法!”
傅忠声嘶力竭地吼叫着,他挥舞着手中的笏板,试图让众人安静下来。
他是开国大将傅友德的儿子,也是没有任何党派的中立党,若说效忠谁,恐怕只有朱元璋。
“难道还要让帝位一直空悬不成?”
又有人高声询问。
朝堂上顿时乱成了一锅粥,你一言我一句,互不相让,嘈杂声几乎要将奉天殿的屋顶掀翻。
很快,隐藏在暗处的锦衣力士把这一切汇报给了蒋瓛。
朱元璋此时听着蒋瓛说着朝堂上的信息,微微有些错愕。
朱棣?
李善长为什么要扶燕王上这个大位?
朱元璋现在并不关心大位最终花落谁家,他只觉得心里七上八下。
朱元璋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朱允熥的身影,那个曾经活泼可爱的圣孙,如今却陷入了如此危险的境地。
朱元璋有些懊悔不已,自己好像有点玩脱了,他的本意是想看看这个大明江山离了自己,究竟谁能够坐稳坐强。
可没想到事情竟发展到如此地步,有些超出他的原计划。
这样,可能葬送掉一些人的性命。
其它人的性命倒是无所谓。
但是朱允熥他不可能不担心!
不知道朱允熥情况的朱元璋此时心乱如麻,哪怕他不成器,那也是自己的圣孙!
自己的本意是让适合做皇帝的人之间,争出决胜者,而不是让他们手足相残!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目光坚定了起来,这场戏没必要再演下去了!
他看了一眼蒋瓛,眼神中传递着某种信息。
可是蒋瓛却对着朱元璋说道:“陛下,稍安勿躁,不如再静观其变,我想,这其中或许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误会。”
朱元璋眉头微蹙,对于这个跟着自己,从来没插嘴的贴身锦衣卫,此时出面说这话有些奇怪。
他声如洪钟一般开口:“说说你的看法。”
郑国公常茂急急地进入宫中。
此时的他身上换了一套铠甲,是银白的熟铜铠,铠肩上的虎头兽好像带着一股杀气,烈日之下,这套跟随常茂多年的铠甲闪烁着银光。
传闻常茂这套铠甲是他的父亲常遇春传承下来的,常遇春穿着这套铠甲百战百胜,铸就了常胜将军的赫赫威名。
后来常遇春死后,这套铠甲就传给了常茂,可惜,当时天下大多都已平定,没再怎么有战乱,这也就导致了这套铠甲的主人没大怎么立下军功,只靠着父辈的荫蔽获得了一个郑国公的称号。
但是常茂如同他的父亲常遇春一样,有一颗善战的心,在宫内籍籍无名数载,如今听闻终于有打仗捞取功名的机会,当然是十分积极。
来到内宫,有公公拦住了常茂,示意身边的人对常茂身上进行例行的检查。
常茂也不避讳,一边摘下自己的佩剑交给公公,一边在由太监检查过后,请入如今朱棣的寝宫之内。
虽然登上了九五至尊的宝座,可惜,此刻的朱棣不似历史上那般轻松。
金陵城内尚有隐藏在暗处的祸端,城外又有似朱允炆这等疥鲜之疾,实在是让他头疼。
他袖手站在屏障之前,大步流星走进来的常茂来到近处,躬身施礼。
“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这才转过身来,换了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郑国公不必多礼,想必爱卿也知道了本王找卿家来的意图,此次南上征讨朱允炆,本王欲给四万兵马,不知卿是否能助朕手刃逆贼。”
可以说现在的称呼都是十分拧巴的。
底下的人都在尊称朱棣为陛下,但是对方却依旧是以燕王自居。
闻言之后的常茂无比自信地朗声开口:“愿为陛下分忧,手诛逆贼首级,献于陛下!”
常茂身为朱允熥一党,平日在宫中没少受朱允炆的打压,跟对方可以说是势若水火,不共戴天,如今,能够带兵彻底消灭朱允炆,可以说是求之不得。
俗话说得好,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锤,莫过如此。
“那郑国公可敢立军令状?”
朱棣问着常茂,好似对方若是不立军令状,这屏风之后,立马会冲出来无数刀斧手,将常茂斩于阶下。
常茂挺直腰杆:“臣当然敢,若是不把朱允炆首级带回,臣自当以死谢罪!”
对此朱棣大加赞赏:“好!不愧是郑国公,有先父之风。”
大手一挥,一旁的小太监拿出早就拟好的军令状,递到常茂面前。
常茂朱笔一挥,就是签下自己的姓名。
朱棣看着对方如此的爽利,笑言:“那么郑国公即日启程好了,朕自当等着你的凯旋!”
却不料常茂说道:“臣临行之前,想去看一眼允熥殿下!还请陛下恩准!”
朱棣眼神里流露出一丝不悦之色,不过似乎考虑到常茂是个粗人,恐怕只是想出征之前和朱允熥见见面,于是也就同意了常茂的请求。
“去吧,明日是个良辰吉日,还请郑国公早点出征,切勿耽误了行军日期,逆贼一日不除,本王心难安。”
常茂高声叫道:“定当不负陛下所托。”
待常茂走后,朱棣后面的屏风之内,闪出心腹观童。
“去跟着他,看看他都和朱允熥聊些什么!”
常茂丝毫没有皇家的礼节,大大咧咧地来到了朱允熥的寝宫,经过侍女通报才见到了朱允熥。
朱允熥依旧是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见到常茂,断断续续说道:“舅公怎么来了?”
常茂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拿起一旁的茶水一个牛饮而下:“殿下,臣刚刚被陛下立为讨贼大将军,明日便要启程前往济南,捉拿叛贼朱允炆归京,到时候,我们就可以狠狠地出一口恶气了!”
朱允熥听了,微微拱手说道:“那在此祝舅公顺利凯旋。”
常茂此时眼神转了转,见四下无人,悄悄靠近朱允熥的耳边,说道:“殿下,待我剿灭了朱允炆,在军中种下了威望,将朱棣取而代之,指日可待!”
朱允熥却假装惶恐道:“如此,舅公有几分把握?”
常茂思虑了一下,斩钉截铁:“七成!若是能够说服蓝玉的淮南军加入,那便有十成的把握!”
朱允熥此时就像是突然得到了宝贝的孩子,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喜色,道:“既然如此,那之后便要多多倚仗舅公了!”
常茂心情大好,又和朱允熥聊了几分家常,就是从宫中离开。
过了不久,却有人传朱棣的旨意,要求朱允熥觐见。
明明朱允熥还卧病在床,朱棣却依旧要坚持见他,不少人猜测起来,恐怕朱允熥要大难临头了。
朱允熥却不紧不慢地,由赵有容搀扶着,来到朱棣目前居住的慈光殿。
“咳咳,咳咳咳......见过陛下,侄儿恭祝陛下圣安。”
朱棣见朱允熥是真的一副虚弱的模样,心里有了几分放松与心疼,大手一挥,立刻就有人搬着座椅来到了这边。
“看坐,允熥侄儿不必行礼,坐着说话。”
朱允熥也不客气,由赵有容搀扶着坐下。
朱棣来到他面前,一只手落在了他的肩膀上,就像是苍鹰紧紧地落下爪子。
“不知道,郑国公刚才去看望你,你们舅甥二人都说了什么?”
朱允熥也不隐瞒,直接说道:“舅公久未历经战场,听闻要去北上克讨逆贼,心中无比兴奋,说是一定要把逆贼朱允炆的首级带回来,狠狠地出口气。”
朱棣在朱允熥肩膀上的手稍稍用力,问道:“仅有这些?”
朱允熥此时变得惶恐起来,面若筛糠,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还求四叔不要杀我!舅公还说他日立下军功,种下威望,要将四叔取而代之,侄儿并无谋逆之心,全都是舅公一人所言!”
说完,朱允熥朝着朱棣磕头下跪。
一旁的赵有容被骇的花容失色,也扑通一声跪下:“陛下,我等并无反心,若是陛下心有怀疑,可将我夫妻二人贬为庶人,我们只想做个寻常的夫妻,绝不踏入宫中半步。”
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
此时的朱允熥对朱棣还有用,他自然不可能立刻把朱允熥杀了。
“我只是例常询问,允熥侄儿不必害怕,起来吧。”
没想到朱允熥并不起身,而是说道:“若陛下对舅公,对侄儿还是还有戒心,侄儿不会为舅公求情,陛下尽管杀了舅公,侄儿绝不有所怨言!”
咚咚咚......”
震动人心的军鼓声响起,鼓声穿过宫殿的墙壁,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所有听见战鼓声的武将那都是统一抬起头来,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和好奇。
他们眼前一亮,仿佛是嗅到了战争的气息。
“这鼓声听起来像是牛皮鼓啊?”
常茂微微皱眉,侧耳倾听着那震耳欲聋的鼓声,率先开口。
他自幼跟随父亲常遇春南征北战多年,什么样的战争场面没见过,顿时听出来这鼓的材质。
一旁的常升附和道:“恐怕真的是蓝将军的淮南军和燕王联合在一起了,这个蓝玉,怎么会和燕王走到一起,当真是奇怪!”
要知道,在以前的时候,双方可是有着极深的矛盾!
一边跃跃欲试的俞通海不紧不慢地说道:“到底怎么回事,待会儿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此时大殿之中,心情最复杂的莫过于朱允熥的人了。
无论是常茂还是俞通海都是不希望朱棣上位的,不过,朱棣上位跟朱允炆上位又有所不同。
在他们看来如果是朱棣上位,想必对于朱允熥并不会过于为难。
如果是朱允炆上位,那么他们这些朱允熥的人包括他们的主子,恐怕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二通鼓了!”
那鼓声越发急促,如同催命的音符,在空气中跳动。
每一声鼓响都像是在撞击着人们的心脏,让城上城下的人都愈发紧张。
李景隆和蓝玉同时眯起眼睛,他们都在等对方最后的底牌,直到第三通鼓擂响!
蓝玉看着依旧紧闭的城门,就知道,看来恐怕是不得不动用一点武力了!
“丘福,攻城!”
待命的丘福不敢违逆,连忙说道:“遵命!”
接着大吼一声:“诸君,随我攻城!”
丘福一马当先,身后的淮南军一窝蜂地涌上前,直逼金陵城门!
李景隆此刻也是战心起,他早就想亲自指挥一场战斗了。
对手又是大名鼎鼎的蓝玉,他恨不得大展拳脚,把他直接打趴下,好好地在天下扬名!
证明他们老李家虎父无犬子!
“瞿能,平安,给本将守住!”
这二人也是骁将,很快,就是指挥士兵准备好金汁等物,一场厮杀瞬间在城下展开。
中军之内,朱棣眼神微眯,身旁跟着一个僧侣模样的人,此人一身黑,手捻佛珠,看起来像是个一心向善的人!
朱棣此刻开口问道:“广孝,你说今日,我们能否进得了这金陵城!”
僧人神神在在,颇为神棍地说道:“属于殿下的,永远都会属于殿下,别人夺不走!”
朱棣闻言不禁笑了起来。
就在李景隆等人正在死战之时,突然,鸣金之声自后方响起!
宫内竟然响起了鸣金之声,李景隆、瞿能、平安等人都是一愣!
随即,朱允炆贴身伴读黄子澄纵马前来,对着李景隆大叫道:“殿下已从北门出城!命李景隆速去护驾!”
听到这则消息,李景隆也是懵了,不过随即明白了朱允炆的想法。
“殿下想要离开金陵,然后和燕王争夺天下?”
李景隆不是傻子,眼下的局势很明朗了!
城外是久经沙场的淮南军,足足有数万之众,又有蓝玉居阵指挥,朱棣调度,麾下丘福、张玉、朱能、潘松等人哪个又不是骁将?
再加上城内朱棣的派系,以及李善长手持圣旨,这一场战斗,他们没多少胜算!
但若是此时离开金陵城,逃出去尚还有一丝生机,有与朱棣对战的可能!
“不知谁护送着殿下?殿下打算前往哪里?”
李景隆迫切的问着黄子澄。
“耿炳文护送着殿下!打算前往济南!济南府相铁铉忠心耿耿,殿下打算先占据齐鲁之地!”
听闻此言,李景隆等人皆认为此计可行,他不禁感叹道:“殿下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知道是谁给殿下出的主意?”
黄子澄回道:“翰林院编纂,杨士奇!”
李景隆并未听说过杨士奇的名声,不过,此时他知道的确到了该撤的时候了。
“瞿能、平安,收兵!往北门跑!”
李景隆当机立断,命令手底下人撤向北门。
听到金陵城内鸣金的蓝玉也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指挥丘福说道:“不好!他们要跑!张玉、朱能,率兵突击!”
三员骁将立刻朝着城门猛攻了过去。
没过多久,金陵城的城门轰然打开!
“恭喜燕王!入主金陵,不日登基!”
姚广孝此时对着朱棣适时地拍起马屁来。
“这一切,等先抓住我的好侄子再说吧,通知全军入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不得扰民!”
朱棣挥鞭,驱马上前。
身边众人齐齐高声大喊:“燕王圣明”。
金陵城所发生的一切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他对于这等变故,也是始料未及。
他深知若是让朱允炆跑出了金陵城,那么,朱允炆势必会到地方,以他是正统的名义号召天下勤王!
届时这大明江山,将变得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更有甚者,恐怕会自己割据为王!
朱元璋此刻有些后悔!
“谁给允炆出的这个馊主意!岂不知这样会造成我大明天下的混乱,重现汉末之事!”
朱元璋一旁的蒋瓛说道:“是翰林院编纂杨士奇。”
挺到这个人名,朱元璋愣住了:“杨士奇?为何咱从来没听说过此人?”
锦衣卫号称天上的事知道一半,地上的事全都知道,所以蒋瓛把自己了解到的说了出来:“此人刚进入翰林院没几年,的确是籍籍无名,我也想不明白,为何此时这个杨士奇会站出来给皇太孙出这么一个主意!”
朱元璋总感觉这其中有哪里不太对。
身为淮南军阀的蓝玉,朱允熥的舅姥爷竟然和朱棣搞在一起,而翰林院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编纂,竟然为皇太孙朱允炆出这么一个乱武天下的主意!
朱元璋依稀记得,先前朱允熥曾经要求到翰林院学习过几年......
“蒋瓛,你说这一切,会不会有人有意为之?也不知道,倘若朱棣入城,会对允熥做出什么来。”
朱元璋此时的眉头深深地拧在了一起,无比担心还没跑出去的朱允熥的安全。
“那,皇爷,我们是不是......”
朱元璋此时却摇了摇头,止住了蒋瓛的说法。
“这样,我们先暂时不要现身,且看看棣儿放上皇帝后,会如何对待同族。”
洪武二十八年,正月,金陵紫禁城。
“殿下!殿下!”
伴随着一声声轻微而急促的呼喊,让原本进入了梦乡中的朱允熥,瞬间醒来。
朱允熥微微皱眉:“宫中眼线众多,没有我的召见,为何要进宫来?”
那位代号为十一之人神色焦急,当下也顾不得朱允熥的训斥,扑通一声直接跪倒在地:“殿下,陛下他,驾崩了!”
一句话,犹如晴空霹雳,让朱允熥胸口迅速的起伏着,整个人脸上的表情直接僵住了。
足有数息时间,才总算是平复了下来。
眯起眼睛,朱允熥仔细打量着十一。
那锐利的目光,仿佛要将十一整个人都刺穿:“你知道规矩的。”
朱允熥的语气极为低沉。
十一却是神色刚毅,以头抢地:“此消息经由钦天监、司礼监、尚宝监、尚衣监的暗子多方查证,确实无误!”
“眼下,奉天殿、洪武门等地,都已戒严!京营48卫皆已出动,时刻镇守紫禁城各处!金陵城也已城门紧闭,任何人不得出入!”
朱允熥点了点头,但是脸上的表情并没有放松半点:“怎么会是在今年呢?”
目光直直的望向奉天殿所在之地。
身为后世的一名明史研究员,朱允熥自然知道,历史上的洪武大帝朱元璋,明确的驾崩时间,是在洪武三十一年!
但眼下,到底发生了什么,竟然让朱元璋提前数年驾崩!?
朱允熥很是不解,虽然自己的到来,已经改变了原本的一些历史。
比如父亲朱标就比历史上多活了几年,才在数月前的洪武二十七年薨逝。
但即便是如此,朱元璋也不至于如此突然就驾崩吧?
真是因为自己穿越后的蝴蝶效应,还是其中另有缘由?
朱允熥陷入了沉思之中。
自十年前穿越到这大明之后,朱允熥一直步步为营。
毕竟,前身在历史上的结局,可谓是相当的悲惨。
不但被朱允炆取代,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在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被直接贬为庶民,囚禁在凤阳十余年,最终暴卒而亡。
可以说,自穿越之日起,朱允熥就在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
但母亲常氏和长兄朱雄英在穿越前便已经过世。
没有了母亲的孩子,自然是不好过的。
自穿越之日起,朱允炆和他的母亲吕氏,便屡番针对朱允熥。
特别身为太子侧妃的吕氏,明面上对朱允熥是“关怀备至”,几若亲子。
就连朱元璋和朱标,都曾多次夸奖。
但实际上呢?
却一直在暗地里教当时还不过七八岁的朱允熥,看闲书,玩小人、斗鸡走犬......
哪怕是皇家子弟早熟,不过七八岁的孩子,正是好玩的年纪,懂个什么?
其用意,不过就是从小就要把朱允熥养废!
如此一来,朱允熥怎么还能有和朱允炆争位的资格?
所以,光是这些年以来,便有无数奏章弹劾朱允熥“玩物丧志”、“不学无术”、“不思进取”......
林林种种,弹劾理由竟然不下百种。
而朱允熥却只能默默的忍受这一切。
母亲、外公皆是早亡,偌大的常家人丁凋零,几乎成了个空壳子。
唯一能信任的舅老爷蓝玉,因为朱标多活了几年,暂时还没有被清理。
却也在不久前,被调离了金陵城。
可以说,朱允熥的背后几乎没有了任何的依靠。
一直以来,朱允熥都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默默的扩充着自己实力的同时,也想努力改变历史的走向。
自朱标一死,储君之位悬而未决,让整个朝堂乃至整个大明都开始暗流涌动了起来。
这让朱允熥更加有了紧迫感,加紧增强着自己的实力。
但他没有想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朱元璋竟然突然驾崩了?
朱允熥不知道此刻的自己到底是什么心情。
他只知道,如今的大明,将提前几年迎来纷乱!
而自己,必须要做好准备!
微微定了定神,朱允熥当即望向十一:“皇爷爷临死前,可曾留下遗昭,让谁继位!?”
十一径直拱手:“自太子殿下薨逝之后,陛下悲伤过度,一直龙体欠安,乃是突然报病,所以匆忙之下......”
十一的话,让朱允熥瞬间抬起头来,目光也在一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也就是说,皇爷爷并未下得遗昭!?”
“司礼监、尚宝监那边都传来消息,陛下并未留下遗昭。”
一句话,瞬间便是让朱允熥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然。
“如此吗?既然没有遗昭,倒还不必急着动手。”
朱允熥深呼一口气,那脸上的表情是从未有过的认真。
而十一犹豫片刻,却是直接道:“那......要不要让常茂、常升两位大人前......”
十一的话还没说完,这边朱允熥就是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不,千万不要有任何动作!”
“所有人没有我的命令,不得有任何异动!”
一声令下,十一没有丝毫犹豫,在朝着朱允熥恭敬行礼之后,快步离开了朱允熥的寝宫。
而朱允熥,则是默默的进入了书房之中。
在打开了书架上的一个夹层之后。
一个密室出现在了朱允熥的面前。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密室之中一副巨大的舆图。
这是一副记载着整个大明以及周边地区的舆图。
其上,从金陵,再到大明十三省,其下的每一个府、甚至是每一个县,都已经密密麻麻的标注着或红色或蓝色的标识。
特别是在身为首府的金陵,其中的标识几乎已经密集得画不下了。
朱允熥就这么面无表情的看着那舆图,脸上带上一丝玩味的笑容,是一字一句道:“朱允炆,还有四叔,那就让我们来斗上一斗吧。”
......
就这样,两日之后。
就在此刻的金陵城郊的紫金山上,孝陵。
那本该“驾崩”的皇爷爷朱元璋,正好端端站在山顶。
默默的注视着不远处的两处陵寝,那正是马皇后和朱标下葬的地方。
“陛下......”
伴随着一声呼喊,来人恭恭敬敬的朝着朱元璋行礼,正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自第一任指挥使毛骧因胡惟庸案而坐罪处死之后,这十余年来蒋瓛便一直掌管整个锦衣卫。
“如何了?”
朱元璋头也不回,淡淡询问道。
蒋瓛点了点头:“启禀陛下,替身已经安排妥当,消息也已经散布出去了。”
朱元璋微微点头:“他们的反应呢?”
蒋瓛没有犹豫,直接应道:“太子侧妃和皇孙允炆,皆是秘密召见了齐泰、黄子澄等人。”
“而北平那边,燕王殿下嚎哭一夜,以至呕血,却依旧驰马要赶赴金陵......”
朱元璋的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却是再一次的询问道:“那允熥呢?”
“有何反应?”
此时的大殿之中,一群人群情激愤地想要出城迎接燕王朱棣的兵马。
朱允炆已经看透了这些人,此刻,谁是燕王派、谁是中立派在此时此刻可谓是一清二楚。
不过,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纵使朱棣和蓝玉带了兵马前来又怎么样?
他难道在这金陵之中就没有人了?
这样想着,他缓缓走下御阶。
而此时,李善长来到了朱允炆身边。
朱允炆冷冷地道:“李相,我需要你给我一个解释!”
却见李善长不紧不慢地道:“还请殿下勿怪,这是我自作主张的主意,殿下试想,如果您亲自登基,天下又有几人信服?几人俯首称臣?我这也是为殿下着想。”
朱允炆听完整个人都愣住了:“为我着想?”
“李相这是何意?”
李善长拈着胡须,此刻却露出来一个老谋深算的表情说道:“燕王只是暂时地登基为摄政王,您可以用燕王来威慑群臣,隐居幕后,用燕王来借刀杀人,岂不是美哉?而我,依旧是殿下的人。”
那朱允炆从小被一些身居高位的官员授课,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自然是有脑子的,虽说不多。
他若是信了李善长这话就有鬼了!
李善长好像是看出了朱允炆所想,展齿一笑:“殿下也不想想,为何燕王能够这么快聚集一匹人马?其实,这是我和蓝将军的计划,我早就想好了。”
“这般所为,是准备替殿下控制燕王,用燕王来威慑其它对皇位有想法的人,但我们依旧是殿下的人,等待天下平定,燕王在我们手里还不是任我们宰割?”
朱允炆听了李善长这话,竟然觉得也颇有些道理。
“你们这不是在陪四叔演戏,来诓骗于我?若是朱棣真的带兵进城,我落到他的手里,恐怕就不那么自由了!”
李善长惊讶于朱允炆竟然这么多谋起疑,问道:“那殿下如何才能相信我和蓝玉的一片苦心?”
扫视了一眼乱糟糟的朝局,朱允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帮我悄悄出城!”
两鬓斑白的李善长双眼微眯,像是在琢磨什么,片刻后点了点头:“可。”
此时的金陵城那高大巍峨的城门却关闭得严丝合缝。
金陵城门由厚重的实木打造,表面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铜钉。
而每个城门与城门之间的缝隙被特制的材料填充,毫无破绽。
负责守城的军士各个严阵以待。
李景隆此刻在城头之上,身边是两大心腹,瞿能与平安。
这二人也是名臣了,甚至在历史上,平安曾经差点生擒朱棣。
一车车滚木石头,一桶桶金汁不断的被运上城头。
沉重的滚木被士兵们吃力地推动着,那粗糙的木轮在黄泥路上碾压出深深的辙印。
每一根滚木都粗如人腰。
一桶桶金汁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城头的垛口边。
金色的液体在桶内微微晃动,散发着难闻的恶臭。
看着城外黑压压一片全员披甲的士卒,城头上不少没有打过仗的新兵脸色变得煞白。
他们不停地吞咽着口水,喉咙因紧张而上下滚动,清晰可见。
就连双腿都忍不住有些发颤,那年轻而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恐惧,身体微微晃动。
看到那些打过仗前辈依旧面色平静。
李景隆看着城外的朱棣大军,或者说是蓝玉的淮南军,心里莫名地松了一口气。
如果朱棣是带着他的燕赵之地兵马前来,他还有的头疼,毕竟那可是真的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拼出来的。
但如果是蓝玉的淮南军,他还有几分信心。
大蠹在风中飘动。
城外朱棣的大军严整肃穆,列戟森森。
枪杆上的红缨随风飘动。
只要是在军队当中待过一段时间的都能够一眼看出这都是百战之师!
这些都是蓝玉手底下精心训练出来的士卒,跟随蓝玉南征北战,曾经立下战功无数。
如今,这些拱卫大明朝的士兵竟然对着他们的袍泽刀剑相向,不禁有些悲哀!
这个时候,作为全军统帅的蓝玉一身蓝金色的铠甲,身披大红披风,虎目含威。
如今的他不过才人到中年而已。
正是闯的时候。
而他也确实有这份心思。
他捋着自己的胡须,眺望远方。
心中不断的在盘算着。
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吐出口中的浊气来,他目光一瞥身边的一员虎将。
“丘福,去宣!”
那丘福身穿黄铜铠,手中持着一柄由精铁锻造的长枪,先是冲着蓝玉抱了抱拳,接着双腿一夹胯下的汗血宝马。
一人一马疾驰而出,来到城下,丘福勒住了汗血宝马,朝着城头上大声呼喊。
“城楼上的守军都给我听着,我们是燕王殿下的军队,陛下驾崩,燕王殿下奉天承运,得先皇遗诏,特地前来继承大统。”
“劝你们不要冥顽不灵!速速开门,燕王殿下乃是大明的正统继承人!”
丘福的声音在长安城楼下回荡。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威严和自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城上诸位,难道你们要阻挡你们的皇帝陛下吗!大家都是大明的将士,大家都是大明的臣子!难道要同室操戈不成?把城门打开!陛下绝不会为难你们!”
丘福双目炯炯有神,如同利刃一般扫视着城楼上的守军。
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
“我军给你们下达最后通牒,三通鼓!”
丘福举起手中的长枪,指向天空。
李景隆见了,不禁冷笑一声:“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瞿能!”
瞿能见到丘福,早已经暗暗拈弓搭箭,不等对面擂鼓,他的弓箭早到,朝着丘福射来。
丘福也是浴血之中杀出来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见一支箭矢直奔他的面门,大笑一声。
“来的好!”
说罢,手中长枪朝上一挑,那瞿能的箭矢就被挑了开来。
“何人偷放冷箭!暗箭伤人算什么本事?!出城来与我一战!”
丘福长枪指着城头,大声喊道。
瞿能属于那种茅坑拉屎脸冲外的汉子,他当即对着李景隆说道:“还请我出城斩杀此僚!”
李景隆却是不紧不慢地观察起城外的大军来。
恰在此时,城外擂鼓声响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