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萌萌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李如寄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李如寄诸葛亮,文章原创作者为“李如寄”,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正逢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即将星落五丈原,李衡作为穿越者,奉上了一瓶止咳糖浆,从此开始了对季汉的改造。一个官僚集团被他改造成了资本集团,开始了对吴魏两国的经济输出,以及战略诈骗。......

主角:李如寄诸葛亮   更新:2023-12-18 05:4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如寄诸葛亮的现代都市小说《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由网络作家“李如寄”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李如寄诸葛亮,文章原创作者为“李如寄”,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正逢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即将星落五丈原,李衡作为穿越者,奉上了一瓶止咳糖浆,从此开始了对季汉的改造。一个官僚集团被他改造成了资本集团,开始了对吴魏两国的经济输出,以及战略诈骗。......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精彩片段


董宏和薛良都疑惑地看着李衡。

薛良问道:“郎君到底做什么?”

“吸纳更多的人进来啊,而且是短时间内。”

董宏问道:“凭什么!”

“凭我们提供农具。”

“那只能吸收流民,流民毕竟有限,魏军一直有屯田之策,也有吸收流民的策略,我们能在两个月时间吸纳八百多人,已经足够了,凡事不能操之过急。”

李衡突然说道:“如果我们不仅提供农具,我们还提供布匹呢?”

“是你上次说的那个策略?”

“没错!”

董宏知道他想干什么,之前一直念叨着苎麻。

后来还派人去砍了不少苎麻回来,剥皮抽筋,又是用水浸泡,又是晒干。

董宏说道:“明公可知道我们自己也需要准备冬天的衣物?”

“我当然知道,所以多纺织一些。”

“那明公可知纺织一匹布需要多久,如果满足我们自己之后,再去以此吸纳他人,还需要多少?”

“至少准备两千匹布。”

董宏又问道:“从苎麻丝上纺车,到一匹布完成,需要多久织出来,你可知晓?”

李衡沉默不言。

董宏一看就知道李衡对这件事没有任何概念,他提醒道:“从线上纺车开始算起,纺织一匹蜀锦,需要三个月,纺织一匹普通的麻布需要半个月,我们现在能拿出来织布的人,也就近两百人,两百人要完成两千匹布的纺织,需要五个月时间,而且每天不停地操劳。”

董宏一边说,一边坐在水渠旁边。

水面上涟漪阵阵,稻田里传来蛙叫声。

既然李衡想谈论这件事,那就把话说清楚。

免得以后这家伙天天提这件事。

“让她们不停劳作五个月,他们有些人连自己的房屋都没有搭建好,一旦天气转凉,睡在何处?”

李衡说道:“我没有说让现在的两百余人全部加入进来日夜不休地去织布。”

“那你的两千匹布如何完成?”

“你跟我来。”

“去哪儿?”

“跟我来就知道了。”

“你今天就算把嘴巴说破,我也不会赞同你的意见。”董宏冷笑了一声,“人力对我们来说实在宝贵,凡事有先后,你虽然是县令,但我心中有大义!”

“嗯,你心中有大义。”李衡点了点头,继续往前走。

几人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到前面的水渠,拐了个弯,在一片杨树林前面的水渠旁停下。

水渠里,有一个转动的木质装置。

董宏认得,造纸所的水碓打纸浆就是用的这种装置。

利用水流,传动水里的轮,带动岸上的装置。

不过眼前这个岸上的装置,却不是打纸浆的水碓,而是一台……

“这是?”

李衡说道:“很显然是纺车。”

“这是纺车!”董宏有些惊奇。

“我们能借助水力打纸浆,就能借助水力纺织。”

“此物可行?”

“薛良,你动手让董子陵开开眼界。”

“喏。”

看着这台水力纺织机,李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工科天才,不过薛良确实很不错。

早在一个多月前,他就与薛良在商量这个事。

如果这事放在这个时代的欧洲,李衡肯定办不到。

但是这个时代的中国,难度倒还真不大。

水碓就是在汉代出现的,借用水力对于汉代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马克思曾经对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具下过一个定义,发达的机器必须具备三个部分:发动机、传动机构和工具机。

水力纺织机的发动机就是水轮。

汉代纺车本身就是用绳轮传动。

其实李衡对这些也不太了解,之前他准备尝试的时候,薛良就带着他找来一台纺车,具体解释了很多。

李衡就提出用水车带动纺车的想法,薛良就开始想办法。

直到现在,李衡才切身体会到,农业时代的中国,在某些科技上确实领先了不少。

汉代的纺车是可以加拈、并合比较均匀一致、不同粗细的丝或弦线的。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叫做”汉瑟”的乐器,它的弦是用十六根单丝合股加拈成的,每一根都纺得非常均匀,能发出协调的音律。)

当然,他这么认为,并非是动不动就高歌老祖宗厉害。

他是一个探索性人格,他认为,后代一定要想办法,一代比一代优秀,不能忘记过去的成就,但不能没事就搬出先人的成就来自我感动一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薛良摆弄起来,董宏明显被吸引住了,他问道:“这是什么?”

薛良一边摆弄,一边说道:“是纱锭,这个纺车一共有八个纱锭。”

“八个?”

董宏被彻底震惊住了。

“这个想法是郎君提出来的,一开始我也觉得荒谬,尝试了十数遍,真的能成!”

薛良的语气也很兴奋,他的动作非常顺畅。

先是将带过来的苎麻线放置在纺车上。

然后将连接水轮和纺车的绳轮安装上去。

水轮在流水的作用下,转动带着绳轮,力传导到纺车上,纺车开始运作起来。

这下想来沉稳、淡定的董宏,眼珠子差点没有凸出来。

“为了防止线相互缠绕,我还在这里设置了一些木叉。”薛良指着下面那一排说道,“不过这些木叉恐怕用不了多久,需要定期换。”

“之后用铁叉代替。”李衡补充了一句。

这个水力纺纱机运作起来,并不太顺畅,但织布已经能满足了。

“若是将此物送回成都,我大汉的锦岂不是……”董宏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蜀锦。

蜀锦现在可是远销曹魏和孙吴。

蜀锦最大的痛点就是供不应求。

李衡说道:“不行,它还太粗糙,只能先织布,而且通过它织出来的布紧密度还需要调整,但我们招募百姓过来,只要给那些百姓布,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要知道,三国时期,粮食和布帛可是硬通货。

相当于伫立在这里的这台水力纺织机,是一台变相的印钞机。

“而且这个水渠的水流有限,我们需要加大它的流水量,这也需要更多的人。”

李衡转身看着董宏,说道:“现在你还觉得我们无法完成两千匹布么?”

“可以!但你为什么如此着急吸纳更多人来?”

“因为汉魏之间上个月刚打了一仗,司马懿现在已经知道我们在围田,下一步他会施行坚壁清野,如果考虑得更激进的手段,他甚至会强迫这一带的所有百姓迁移到长安一带,给我们留出一片没有人烟的空地!”

李衡此言一出,董宏再一次呆住了。

小说《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董宏心头大震。

一瞬间,董宏额头开始冒冷汗。

他目光在地面上扫了一转,忽然盯着李衡,问道:“司马懿真的会坚壁清野?”

“如果你是司马懿,尝试攻击了我们的营寨,未能成功,接下来你怎么办?”李衡问道,“眼睁睁看着我们做大?”

“那我们现在岂不是要……”

“没错,我们现在要加快吸纳百姓,司马懿坚壁清野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坚壁清野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李衡冷静地说着。

“坚壁清野的好处是阻止我们扩大围田,但坏处也不言而喻!”

“什么坏处?”董宏本能地问出来。

“一是城池里未必容纳得下那么多人;二是进入城里的百姓,大部分人将不再是粮食供给者,而是消耗者;三是城池的人突然变多,会快速产生冲突,魏军必须派出兵力强行控制,这反而减弱了城池的防御。”

董宏立刻说道:“那破解之法不就是我们派人去攻打么?”

“若久攻不下呢?”

“你不是说,他们的人突然变多,粮食不够吃……”

“你是不是没有打过仗?”李衡突然打断了董宏天真的想法,反问了一句。

“明公此话怎讲?”

李衡看着董宏,淡淡地说了一句:“当局面危急到一定的地步,那些人将不再是粮食消耗者,而是变成了粮食。”

董宏再一次被李衡的说法震惊住了。

董宏之前一直在成都,他是董允之孙。

董家原本就是荆州大族,他父亲董和在刘璋时期入蜀,是东州派系的大佬。

董宏从小生活在成都,生活无忧,他对兵事也并无兴趣,听到李衡这般说,难免感到震撼。

李衡继续说道:“我们现在围田造势,是伐魏的第一步,但并不是说之后就高枕无忧了,司马懿是当世少有的能臣名将,他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那还等什么,我们现在就开始抢人!”

“你以为丞相没有开始准备?”李衡淡淡一笑,“丞相早已看到了第五步,但纵使丞相,也不能短时间有移山排海之能,要聚民,只能一步步来,粮食不能送,我能想到的最快的就是送布匹!”

“好啊!好啊!”董宏完全不顾形象,兴奋地跳了起来,“你之前花那般大的人力开水渠,就是为了这个?”

“还有造纸所!”

“是是是,造纸所去换粮食,保证人来了有粮食吃,这纺织机就是专门为抢人准备的?”

“是的。”

“如此说来,你在上次雨中大战之前,就料到司马懿会坚壁清野?”

李衡笑了笑,说道:“我瞎猜的。”

“我要去见费司马,我要跟费司马一起去禀报丞相!”

“禀报丞相作甚?”

“举荐你,你现在做这个县令,实在委屈了,你有才能,我不如也!我要举荐你!”

董宏激动地握着拳头,现在看李衡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子陵,你太年轻。”李衡叹了口气。

李衡前世也算是在商场里摸爬滚打了很多年的,对于人心,他太了解了。

如果现在让他晋升,他可以做一个像杨仪那样的干吏,帮助诸葛亮处理很多细节问题。

大不了用职位来压人,推进事情的进展。

可是那样,他必然快速树敌。

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御医,还是刘备时期跟随入蜀的,不是什么名门,没有依靠。

一旦诸葛亮出现意外死了,那谁来庇护他?

原来的历史,诸葛亮就是今年死的。

虽然给诸葛亮献了药,但谁能保证诸葛亮今年一定不会死?

再说了,他对季汉的政务体系还不熟悉,现在贸然去要高官,即便诸葛亮欣赏他的才华,给了,接下来的繁琐工作也会面临许多问题。

倒不如在这里做一个县令,有充足的自主权。

可能诸葛亮当时给他这个官的时候,也充分地考虑到了这些。

最后,李衡觉得自己在陈仓县,才能快速发挥自己的作用,升上去,反而被束缚了手脚。

“丞相自有丞相的安排,你不要多事。”

董宏更加诧异。

怎么还有人不愿意升官的?

这小子该不会在试探自己的真诚吧?

“明公,我一片赤诚之心,对于你的才华,我是认可的。”

“才华有时候一文不值。”李衡转身往县衙门走去,“走!”

“去何处?”

“去建造更多这种纺车,我们没时间了!”

“是是是!你等等我!”

“薛良!”

“来了!”

七月初七,一场新雨后,天空湛蓝如洗。

杜预下了马车之后,对站在门口的人行礼:“预见过赵公。”

赵虞说道:“久闻杜君大名,今日得见,莫大荣幸。”

“岂敢岂敢。”

“请。”

“赵公请。”

赵虞将杜预迎接屋内。

天水赵氏,从西汉武帝年间出了名将之后,就开始发家。

后来的涿郡赵氏都是天水赵氏的分支。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出自天水赵氏。

到三国曹魏时期,天水赵氏是臣服于曹家的。

赵氏也是天水郡最大的豪强。

杜预一路走进去,亭台楼阁,交错其间,极其繁华。

赵氏兄弟命人摆上酒宴款待。

毕竟京兆杜氏来头也不小,杜预的父亲和祖父又都是朝廷要员。

“杜君亲自走了这一趟,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杜预答道:“去年的丝绸未能如期送达,已是愧疚,今年不可再有差池,所以在下亲自走了一趟。”

赵虞的弟弟赵俊笑道:“杜君年少气度不凡,他日必成大器!”

“谬赞。”

言罢,杜预突然从袖口取出几张纸,说道:“吾今日前来,却还有一物,想呈递给两位一观。”

“哦?”赵虞看着杜预手中的纸,有些疑惑,“此物为何?”

“赵公一看便知。”

一边是侍女将纸接过来,走到赵虞面前,呈递上去。

赵虞接过来,入手细腻、丝滑,仔细一看,不由得惊讶:“这是……此物似丝绸而非丝绸,似纸却……”

“赵公所言极是,它确实是纸。”

一边的赵俊大为吃惊,连忙起身过来,仔细观察。

“此物为纸?”

“确实为纸。”

小说《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报!丞相,魏军主力向我军挺进!”

消息传到了五丈原的汉军主帅营帐。

正在一边统计军粮的杨仪听闻后难免有些震惊。

前几日刚讨论过这件事,他没想到魏军的动向竟然在李衡的预料之中。

诸葛亮接过军报,里面有斥候对魏军主力行军时候的描述。

例如从远处观察旗帜,从后面观察脚印,从侧面看出人数密集度。

一切都在显示,司马懿倾巢而出!

诸葛亮说道:“继续探!”

一边的杨仪很想本能地劝说诸葛亮立刻出兵,却还是忍住了。

“让文伟来见我。”

“诺。”

不多时,费祎来了。

“丞相。”

“你亲自走一趟魏延部,魏军已经出动,各地百姓望风而逃,命他派小股精锐出动接应百姓,能接应多少是多少。”

“诺,丞相放心,下官这就去传话。”

中午的时候,魏军前锋主力已经毕竟汉军营寨前。

中军的司马懿正在用午膳,他问道:“蜀军情况如何?”

“报大都督,蜀军暂未有所动静。”

“何为暂未有所动静?”

“就是蜀军没有出营。”

司马懿放下筷子,看着辛毗:“诸葛亮不是一直期盼与我们开战么?”

辛毗说道:“要不送一份战书去?”

司马懿点了点头。

下面的人准备了笔墨和竹简。

司马懿奋笔疾书:“闻孔明有旷世之才,率三军北上,欲与某决一胜负,某如期而至,孔明当领三军出阵。”

司马懿的战书还是很客气的,写完就让人送了出去。

使者先抵达魏延的前锋营地,魏延倒是也没有阻拦,放使者通行,一路渡过斜水,上了五丈原。

此时诸葛亮正与李衡在议论陈仓县。

“陈仓新城与陈仓仅数十里,魏军必然会攻打你,我派姜维守你的西面。”诸葛亮看着李衡说道,“今年冬天过后,你能否将城寨修到陈仓城附近?”

“若是我军能在西面压制住魏军,来年下官必将城寨修到陈仓!”

“好,若是你能做到,我军下一步便能去陇右了。”诸葛亮的眼睛中流动起光泽。

李衡心里清楚,他的想法和诸葛亮几乎一致。

汉军刚抵达五丈原的时候,郭淮提前占据了渭水北面的北原,占据了重要的据点。

若是能在渭河以北的陈仓附近再修一座城池,汉军就能在北岸占据一个据点。

这对整个战局有多重要?

这么说,如果北岸没有汉军的据点,汉军分兵西进夺陇右,魏军随时没有任何顾虑地从北岸西进陇右,那时候这支汉军将腹背受敌。

若是汉军在北岸有了一个据点,再派一支精锐西进陇右,魏军若敢沿北岸西进,汉军可随时出兵紧随其后。

一句话:掣肘北岸魏军,使西进汉军无后顾之忧。

“好,这一次非常重要,你需要从现在就开始做准备,到时候去北岸修城寨,魏军必然派兵袭扰,为了减少意外发生,你的筑城时间必须缩短。”

“丞相放心。”

诸葛亮越看李衡越顺眼,尤其是他得知李衡在新城办的庠序。

这简直就是为接下来大规模围田扎营做了最合适的准备。

“报,丞相,魏使求见。”营帐外传来声音。

诸葛亮沉思片刻说道:“司马懿必然见我军久未出现,前来送战书来了。”

“下官倒是有一个想法。”李衡突然说道。

“什么想法,你但说无妨。”

“司马懿急着想要跟我们决战,丞相何不假装身体不适,让魏使将这个消息送回去,误导司马懿呢?”

“如何能误导司马懿?”

“司马懿此次来决战,并非本意,而是时局所迫,若是他知晓丞相病重,可能就不急着要与我们决战了,或者说,能拖他一拖。”

诸葛亮想了想,觉得倒也有这个可能,便对外面说道:“唤魏使进来。”

魏使刚靠近营帐,便听到里面传来剧烈的咳嗽声。

魏使带着战书在外面说道::“外使前来参见大汉丞相。”

魏人平日里是不会称呼季汉为大汉的,不客气的叫蜀贼,更不客气的叫蜀狗。

但绝不会承认季汉是大汉正统这个身份,否则洛阳的曹叡岂不是成了谋反派头子了?

但眼下使者进了营帐,却不敢造次。

“进来。”

魏使一进来,诸葛亮咳嗽得更加剧烈。

一边的李衡急忙道:“丞相,您没事吧!”

“我……咳咳……我无妨。”

李衡立刻对使者说道:“魏使,今日丞相不便见客,不如改日再来。”

诸葛亮却说道:“无妨,三军极重,怎能随意荒废,魏使你有何事?”

魏使仔细观察了一眼诸葛亮,说道:“丞相,这是大都督给您的信。”

李衡立刻拿过来,送到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一边咳嗽一边看,看完后,说道:“你回去告诉仲达,待我养好身体,再与他决战!”

诸葛亮话音刚落,李衡连忙说道:“丞相,昨日有人私下互殴,要罚二十军棍,不如下官代您去吧?”

“不,二十军棍及以上,我要亲自监督。”

说完,又说道:“扶我起来。”

李衡连忙过去搀扶,说道:“丞相,要不您先用膳再去吧,您连午膳都还没有用。”

“不了。”

“丞相……”

“现在就去。”诸葛亮命令道。

李衡叹了口气,说道:“魏使,请回吧。”

魏使愣了一下,连忙行礼:“告辞。”

魏使回去之后,将情况汇报了。

司马懿疑惑道:“诸葛亮真的病了?”

“剧烈咳嗽,身体需要,连站起来都需要人搀扶。”

“会不会是假装的?”

“下官告辞的时候,诸葛亮赶赴去罚下面的士兵。”

“因何而罚?”

“互殴,罚二十军棍。”

司马懿沉吟起来,他来回走动。

“大都督,既然诸葛亮病了,那咱们正好可以趁机攻打蜀军。”张虎说道。

“诸葛亮只是病了,不是死了。”

司马懿继续来回走动,越走越快。

“诸葛亮饮食如何?”司马懿又问道。

“我到的时候,尚未用午膳,却先去惩罚士兵了。”

司马懿大笑起来:“哈哈哈,好!好啊!诸葛亮命不久矣!”

小说《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辛毗疑惑道:“大都督此话怎讲?”

“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

“那……”辛毗怔了怔,沉吟起来,“那我们还打不打?”

“打,但不是现在打!”

“何时打?”

“等孔明病倒后再动手不迟。”司马懿脸上再一次露出笑容,笑纹看起来轻松了许多。

“孔明现在还能监督责罚士兵,说明朽驱尚能支撑。”司马懿捋了捋胡须,“我预料,他坚持不了多久了。”

辛毗问道:“那现在怎么办?”

“张虎!”

“末将在!”

“你领两千骑兵,去附近村落,一个不留!切记,若是发现蜀军,避而不战!”

“得令!”

张虎取了司马懿的令牌,急匆匆去调兵。

司马懿又道:“乐綝!”

“末将!”

“你领两千骑兵,去南面村落,一个不留!你也记住,若是遇蜀军,避而不战!”

“得令!”

派了两支骑兵出去后,司马懿命主力驻扎。

汉魏两军主力相持不过一里。

下午的时候,斥候到了诸葛亮的营帐外。

“丞相,有情报!”

“进!”

传令兵进来,将斥候的情报呈递上来。

“魏军出动了骑兵。”

“看来司马懿是暂时相信我病了。”诸葛亮说道,“他准备以骑兵对百姓动手。”

李衡说道:“司马懿极其狡诈,我们恐怕骗不了他多久,不过能拖几日是几日,每多一日,便能多聚一些民。”

此时,孟琰正在南面移民。

“快走!不要跟着这些蜀人走,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强迫我们南下蜀地!”

几个神色匆匆的村民收拾了行囊,打算往东面的长安方向走。

“张大虎,你们走反了,汉军军营在那个方向。”

“走,别理会他!”

“你们不去汉军军营吗?”一个身形瘦弱的男子问道,“王师就在前面不远处了!”

“王二,你想去就去!我们去长安了!”

张大虎头也不回地说道。

这时,前方出现了一片黑色的影子,快速向这边靠近。

“是骑兵!”

张大虎旁边一个人喊道。

“好像是朝廷的骑兵!”张大虎大声说道,“诸位不要怕,是朝廷的骑兵,必然是来掩护我们回长安的!”

说着,张大虎带着一众人,便朝前面快步小跑过去。

“我们去告诉朝廷的王师,就说蜀军就在西面,这可能是功劳!“张大虎兴奋地说道。

他刚说完,突然一支箭矢飞来,正中他的咽喉。

他的身躯倏然一滞,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也张开,想要说话,但说不出来了。

转身看了一眼旁边的同伴,然后倒在地上,抽搐几下就没了动静。

刚才还兴奋的一行人,被这一幕吓傻。

没等他们行动,前面接连飞来数十只箭。

几个眨眼的功夫,这些人就都中箭到底。

不远处的王二也被吓住了,等回过神,魏军的骑兵已经越来越近。

他把腿连滚带爬地跑。

张虎大声吼道:“杀无赦,一个不许剩!”

村落里,有些人家被惊动,探出头查看,看见张大虎等人倒在村头,一群骑兵飞速涌进来。

外面的村民,有的吓得拔腿就跑,有的吓得连忙冲进屋子。

但有的人刚迈开腿,魏军的箭矢便飞来。

魏军骑兵四处放箭,来不及逃走的村民,一个又一个的倒地。

一个母亲护住只有四五岁的孩子,中了七八箭,用最后一丝力气,绝望地喊道:“快跑!快跑!”

“阿姐!”

小孩话音刚落,一支箭矢飞来,射中了他的左眼,箭矢直接洞穿了脑袋过去。

小孩倒在母亲旁边。

尚未立刻死去的母亲见到了这一幕,瞬间崩溃哀嚎起来。

她拼命挣扎,想要复仇,但是只能无力地在地上挣扎。

曹魏骑兵飞快而过,溅起无数发黄的碎草。

其他村民,慌忙奔逃。

“报!将军!魏军骑兵来了,来了近千余人!”

此时不用人来汇报,马岱就能看见了。

那些之前还不愿意走的村民,此时已经朝汉军这边惊慌奔逃。

“前锋结阵!”马岱大声喊道。

前锋的步兵立刻快速靠拢,最前面的举起盾牌,将长戟伸展出来。

后面的汉军骑兵也严阵以待。

汉军来的骑兵不多,只有一百骑,步兵也不算多,只有八百人。

更多人向这边奔逃过来。

魏军显然也发现了汉军。

“报!将军,发现蜀贼!”

“我看到了!”张虎眼中露出了兴奋之色。

他早就想找汉军的麻烦,以此立军功。

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

他下令全军集结。

魏军一千骑兵快速集结,随后快速向汉军逼近。

但在距离三百多米的时候,魏军骑兵的进攻方向突然想两侧包抄。

魏军骑兵的队形非常严密,在阵阵铁蹄声中,紧紧相随,然后伸展开,使骑兵都有空间射箭。

汉军步兵队形也十分严密。

很快,空气中就响起了无数弓弦的声音,弓箭从魏军骑兵群中倾泻而出,冲击在汉军的盾牌上,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有几个汉军中箭倒地,但汉军的整体防御却非常牢固。

魏军骑兵一轮射击完后,接连不断。

空中无数密集的尖细黑影呼啸而过,冲击在汉军的军阵里。

不过曹魏骑兵并非以骑射为主,还是以侧翼突击为主的,很快弓箭就射完了。

这也是有原因的。

一个单纯的突击骑兵训练需要时间,一个弓箭手训练更需要时间。

一个能在马上连续熟练地开弓的骑射手,那就需要时间加时间,难度更大。

曹魏骑兵大多来自中原,几乎不存在从小射箭的习惯。

见无法破汉军的防,张虎立刻下令侧翼突击。

他将司马懿的话抛到了脑后。

魏军在远处集结后,附近的百姓趁机惊恐奔逃。

魏军的骑兵稍作调整,便兵分两路,再一次向汉军冲击。

这一次是侧翼突击。

速度比刚才的骑射更快。

轰隆隆的铁蹄声,掀起无数碎草和尘埃,裹挟着魏军骑兵肆意的呼啸。

在靠近汉军只有两百米的时候,魏军骑兵开始加速,铁蹄声也变得急促起来。

小说《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