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萌萌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锦绣精品阅读

大明锦绣精品阅读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锦绣》,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作者“岁月神偷”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还有许多天真妄想之处。“臣斗胆,敢问陛下,这是何人的奏折?”刘三吾先开口道。给他们折子的时候,朱元璋刻意撕去了有朱允熥名字那一页,此时笑道,“你们别管谁的,说说!”刘三吾略微沉吟一下,“臣以为,此折所说实为大谬,驿站乃朝廷所立,用于传递军国大事,怎能对百姓开放!一旦开放,官民不分,容易酿出事端!”这倒不是无的放矢,驿站用于传递公文,......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4-14 18:4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绣精品阅读》,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锦绣》,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作者“岁月神偷”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还有许多天真妄想之处。“臣斗胆,敢问陛下,这是何人的奏折?”刘三吾先开口道。给他们折子的时候,朱元璋刻意撕去了有朱允熥名字那一页,此时笑道,“你们别管谁的,说说!”刘三吾略微沉吟一下,“臣以为,此折所说实为大谬,驿站乃朝廷所立,用于传递军国大事,怎能对百姓开放!一旦开放,官民不分,容易酿出事端!”这倒不是无的放矢,驿站用于传递公文,......

《大明锦绣精品阅读》精彩片段


“改驿站为邮政,为大明开源者!”

清晨,朝阳刚起,朱元璋已经坐在御案边,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却没想到摸到的第一本,居然是吴王朱允熥的条陈。

“为大明开源?”

开源就是开辟增加财政来源,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臭小子,口气不小!”

疆域越大,治理起来难度越大,同时疆域越大,贫富差距也越大。大明现在才刚刚建立没多久,还没完全从元末的战乱中走出来。百姓贫,国家贫,大臣们都在绞尽脑汁怎么化解财政的拮据。

而且漠北塞外又连年用兵,虽说都是胜仗,但是军费一项最是令人头疼。

许多大臣都不敢说的开源,你一个臭小子敢说!

朱元璋带着笑意,翻开奏折,缓缓阅读。

“大明有驿一千五百余处,用来传递公文接待过往官员。一驿有驿丞,吏员并帮工,小驿数十人,大驿数百人,还有马匹军械牲畜伙夫。为此,国家每年耗费钱粮百万之巨。”

看到这里,朱元璋缓缓点头,“臭小子有见识!”

“国朝初年,陛下下旨,非军国大事不得用驿。驿站只能为官府所用,但各地情况不同,驿站亦有不同。”

“北方边塞之地,战事频发,驿站不能为百姓所用。可是南方驻地,国泰民安,朝廷耗费钱粮供养驿站,岂不大材小用。”

“臣以为,如今天下商贸频繁,南方诸地除运河外,商队往来频繁。若驿站可开设商业用途,为百姓传递信件,为商旅提供住处,为货物提供仓储,则每年朝廷可收之钱,何止百万!”

“恩!”看到这里,朱元璋凝重起来。

他不是在老夫子教育下长大的皇帝,心中对于士农工商的等级并不十分认同,也没有看轻商人。他知道一个国家光靠百姓种地,是创造不出辉煌的盛世的。

只有世间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盛世,百姓乐业,可以务农,可以务工,当然也可以经商。

可同时,他对商人也有些偏见。

大明的京城在帝国的南方,天下最繁华的地方,商业都被世代经商的富人和达官显贵所控制,百姓最多是走街串巷的货郎。

那些达官显贵家的买卖,世代经商的豪富之家,有的是办法偷税漏税,让朝廷吃亏。

一直以来,朝廷收取商税,很是头疼。

想到此处,朱元璋放下奏折,对门外喊道。

“来人!”

“奴婢在!”黄狗儿出现。

“传中书舍人刘三吾,户部尚书傅友文,吏部尚书詹徽。”

“遵旨!“

赶上一个勤奋勤政的皇帝,大臣的日子不好过。朱元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阅读奏折,这就意味着大臣要起得更早。

太监去传旨,原内阁首辅的办公房中,几位臣子领命,整理衣冠仪表之后,快步而来。

奉天殿里,皇帝的脸藏在高高的奏折后。

众人不知道皇帝叫他们何事,心中多少有些忐忑。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

”行了,天天万岁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奏折后的朱元璋笑了笑,意味着心情很好,“都是人,谁能活到万岁?扯淡!”

说着,朱元璋把奏折给了太监,示意给大臣们看,“这有个奏折,你们看看,说说!”

臣子们对视一眼,先是刘三吾,随后传阅傅友文,詹徽。三人看后,脸色有些怪异。

他们都是大明中流砥柱,自然能看出奏折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可是其中有利也有弊,甚至还有许多天真妄想之处。

“臣斗胆,敢问陛下,这是何人的奏折?”刘三吾先开口道。

给他们折子的时候,朱元璋刻意撕去了有朱允熥名字那一页,此时笑道,“你们别管谁的,说说!”

刘三吾略微沉吟一下,“臣以为 ,此折所说实为大谬,驿站乃朝廷所立,用于传递军国大事,怎能对百姓开放!一旦开放,官民不分,容易酿出事端!”

这倒不是无的放矢,驿站用于传递公文,接待官员。要是开放给百姓用来传递信件物品等,万一弄错了公文,耽误国家大事,得不偿失。

“户部,你说说!”朱元璋在奏折后继续开口。

“臣倒是以为,这奏折有几处可取之处!”户部尚书傅友文笑道。

“哦?说说,哪里可取?”朱元璋又笑道。

傅友文再次看看奏折,开口道,”其中有一段白话文,臣以为可取。”说着,念了起来,“国家供养驿站车马人员,还要负责房屋修缮,给过往官员提供伙食,若是有人用还好。可很多驿站空在那里,白白耗费国家钱粮!”

“如果开放给民间百姓,可收取一定费用,如此一来驿站不但不用国家花钱贴补,反而会有结余!”

“你是说,开放给民间用,能给朝廷带来收入?”朱元璋又问道。

“开放的话,一定是的!”傅友文说道,“户部每年都要拿出大笔钱财供给各地驿站,如果驿站能自给自足,朝廷就省了一大笔钱。以去年为例,洪武二十四年,光是给长江以南的驿站,就高达纹银一百六十八万两,盐茶等物不算......”

“而且地方官吏层层克扣,真正到驿站手里的反而没多少是不是?”

朱元璋轻飘飘一句话,众人冷汗顿时下来了。

有官的地方就有贪,偏偏这位皇爷最恨的就是贪。即位以来,多少官因为银子两字,抄家灭族,掉了脑袋。

甚至有的官员因为贪污赈灾银子,直接被皇帝点了天灯,扒皮给百姓做了鸣冤鼓。

可就算是这么杀,地方上还是不长眼的继续贪。

今日皇爷忽然说道克扣二字,可是又哪里冒出了贪墨案,皇爷又要杀人?

想到此处,几位大明的大臣冷汗连连。

实在是被这位皇爷杀怕了,他老人家动起刀子来,那可真是人头滚滚。

谁知,朱元璋却没了下文,反而继续问道。

“吏部,你怎么看?”

吏部尚书詹徽赶紧道,“臣以为有利也有弊,陛下圣心独断,臣不敢妄言!”

这老油条一样的话,顿时让朱元璋大感心累。

他这皇帝是真累,臣子们都不明白他的心,事事都怕担责任,事事都要他做主。

无声叹息,朱元璋却没发作。

对黄狗儿说道,“去,传吴王来!”

吴王?

下面几个臣子对视一眼,这事和吴王有什么关系?

“折子是我家老三写的!”朱元璋的话音响起,似乎带着些骄傲地意味,“既然是他写的,咱也让他来说道说道!”

吴王写的?

臣子们顿时有些目瞪口呆。

尽管这折子中许多不切实际之处,但能写出这样条陈的人,一定是积年的官吏,认清官场民生之人。

可是没想到,居然是吴王。

吴王?

吏部尚书詹徽脑子转转,他原来就是太子在世的时候提拔起来的,一向和太子的姻亲们走得很近。

抬头偷偷看看御案,心中一横。

“启禀陛下,臣以为奏折很多可行之处!”


“回万岁爷的话,吴王殿下天不亮就起床了!”

御案上奏折堆积如山,朱元璋埋首在浩瀚的奏折里,一边看着奏折,边听着宫人的回报。

他是万人之上的皇帝,大明的宫城在他这里没有秘密,只要他想知道。

“天不亮就起来了?”朱元璋看着奏折的手一顿,问道,“他起那么早干什么?”

回话的宫人说道,“当时王八耻问吴王,殿下为何起的如此早。吴王说:古人闻鸡起舞,身为皇明嫡孙,不敢放纵倦怠!”

“呵呵!臭小子!”朱元璋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随后又有些骄傲,“闻鸡起舞,这股自律的劲头,随咱!”

宫人继续说道,“吴王殿下起床后,先是用冷水洗漱一番。”说着,看看朱元璋,继续说道,“殿下说,冷水洗了有精神,当年陛下征战之时,哪有热水毛巾可用?寒冬腊月都是冷水!”

“呵!”朱元璋又笑了起来,“咱打仗那时候,哪有功夫洗脸!”

宫人低头笑笑,继续说道,“随后,吴王开始在院中练武,练的什么奴婢说不上来,但听说是为了强身健骨,锻炼肌肉的法子。练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又打了一通拳法!”

“什么拳法?”朱元璋看着奏折问道。

“奴婢该死,吴王练的什么拳,奴婢也说不上来。但是奴婢看着,有杀气!”

“呵!”朱元璋再次笑出声,“你一个深宫中的阉人,知道什么是杀气?”

“练完之后,吴王喝了一碗小米粥,吃了三个素馅的包子......”

“素的?”朱元璋放下奏折抬头,“御膳房干什么吃地?给皇孙送素包子,胆大包天!”

“陛下!”宫人跪下磕头说道,“吴王殿下的早餐一共十六种,奴婢几个胆子敢怠慢,是殿下说,如今身在孝中,不能吃荤的,要给太子.....”说着,看看朱元璋,继续小声道,“吴王说,虽然不能给太子守孝三年,但是吃素也可以替......”

“胡说八道!”朱元璋直接把奏折扔在御案上,站起身,“他正是长身子的时候,早起练武强健筋骨,不吃荤的怎么行?”说着,咬牙骂道,“混小子,这股子犟劲儿和他爹一个样!”

又看看瑟瑟发抖的宫人,“你接着说!”

“后来吴王换好了袍服,没坐软轿,带着几个侍卫去了大学堂。”

“吴王和几位学士说,以前辜负了祖父期望,辜负了年华,也辜负了老师,以后要迎头赶上。还给几位学士,行了弟子礼。”

说着,宫人顿了顿,继续说道,“几位学士都夸赞吴王!”

“夸什么?”朱元璋问道。

“夸吴王为人谦逊,是贤王!”

“哦?”朱元璋可是知道这几位翰林学士的脾气,软硬不吃的读书人,朱允熥几句话就被他们如此夸奖?

接着,朱元璋站起身,“走,去大学堂看看!”

“来人,陛下出门,赶紧伺候!”

太监总管黄狗儿,赶紧招呼宫人上前。

“一边去!”朱元璋不耐烦的赶走,背着手,带着侍卫大步流星的出门。

轿子,朱元璋一辈子都没坐过那个玩意。

他这辈子,要么是骑马,要么是走路。

年少时用双腿游历大好河山,化缘。

成年后策动战马奔腾四方,征战。

轿子,娘们才坐那玩意儿!

尽管已是须发皆白,六十多岁的年纪,但是朱元璋龙行虎步,一点不比年轻人脚步慢。

没一会就到了 皇子皇孙读书的大学堂,刚迈步进门,就听里面传来朱允熥的声音。

苛政,猛于虎也!

朱允熥看着面前,对他的表现有些惊奇的齐泰继续说道。

“元之亡在于苛政,横征暴敛。不知民间疾苦,不顾百姓死活。当年我朱家定居在淮西,天灾人祸颗粒无收,可是官府不但不救济灾民,反而继续加税,最终导致民不聊生,盗贼四起!”

“面对各路义军,朝廷不但不招抚,不怀柔,反而一地反杀一地,一城反屠一城,如此暴政天下百姓寒心,岂能不反!”

“至于齐先生所说的 不修德行也是一方面,大元打压汉人,防备汉人。原金国境内的汉人为北人,宋朝之内的汉人为南人,无论是科举还是做官,南人皆难上加难。”

“士人得不到上升的途径,汉人长期被歧视对待。官府腐败不堪,中枢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只知道奢侈享乐,加税加税。土地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百姓动辄成为流民。”

“这些流民聚在各路义军之下,成为取之不尽的兵员。地方的豪强和朝廷离心离德,最终导致了大元分崩离析!”

“一个国家,要让底层的人民有向上的通道,要保持社会的稳定让百姓有饭吃,要开展基础建设,治理水患积极屯田。一个国家,要有包容四海的胸怀,皇爷爷曾说过,无论蒙汉苗黎都是大明的子民,要一视同仁........”

朱允熥侃侃而谈,周围人越听越是心惊。

这些翰林学士如何不懂得元亡的道理,若论追究元朝灭亡的根源,他们说的比朱允熥好。

可是朱允熥的观点和眼界却超过了他们,甚至许多是他们都没想到的方面。而且,他们是从臣子的角度考虑,朱允熥此时所说,似乎是站在君王的角度一样。

想想以前的朱允熥,再看看现在的朱允熥。

翰林学士们啧啧称奇,窗外方孝孺连连点头,看着朱允熥眼神中的欣赏溢于言表。

中枢舍人刘三吾捋着长须若有所思的同时,也在暗暗赞叹。

吴王这番话,怕是那些六部尚书也不一定能在仓促之间说出来。

见解独到,眼光长远,心思缜密,看清了大元的问题,看清了民间的问题,总结了大元的弊政。

皇族子弟,学问只是一方面,但是治国的才能和眼光才是最重要的。

听着听着,刘三吾,不由得又想起朱元璋那句话。

“熥儿,吾家千里驹也!”

光是听他对大元灭亡的观点,就不是千里驹这么简单。

忽然,刘三吾想到了皇帝对于皇储一事的看法。

看朱允熥的眼光顿时变了。

莫非,皇帝的意思,皇太孙立吴王?

想着他看看前排,一脸沉思的朱允炆,陷入沉思。

一时间连皇帝来了身边,他都没发觉。

听到脚步,刚回身,就见到朱元璋那张笑得见牙不见眼的脸。

“臭小子,想的好,说的好,都说到咱心里去了!”

朱元璋心中想到,作为出身最贫苦的皇帝,他和朱允熥的看法一样。

什么德行,什么礼节,什么礼仪其实都是扯淡。

当一个国家,不能让百姓吃饱,不管百姓的死活,百姓一定会造反。

“你!”朱元璋在刘三吾耳边轻声道,“考考他!”


种地,可比读书练武难多了。来这个世界快三个月,朱允熥的身体素质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可是在每次在地里干上那么一会活,都会腰酸背痛。


听了祖父的揶揄,朱允熥回头笑笑,随后再弯腰跟水田的里杂草较劲,但是手指忽然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

拿起来一瞧,顿时乐了。

”皇爷爷!“朱允熥举着手里的东西,回头喊道,”您看,田螺!“

“肥不肥?”朱元璋顿时坐起来,趿拉着布鞋走到水田边,笑道,“肥的话捞一碟,咱爷俩一会吃田螺!”

“好嘞!”朱允熥笑着在水田里摸起来。

“哎呀,咱地大孙子呀!咋这么笨呢?”朱元璋笑着甩了鞋子,进入水田,“咱告诉你,当年你爷爷小时候,十里八村的孩子摸田螺,没一个人能摸过我!”

说着,朱元璋咧嘴一笑,“看看,有啦!”

“皇爷爷,厉害!”朱允熥顿时马屁如云,随后又跟个孩子一样惊呼一声,“皇爷爷,水田里还有小鱼呢!”

“抓起来,炸着吃,香哩!”高兴之余,朱元璋的嘴里冒出了从小说到大的淮音。

天边斜阳起,满眼夏日红。

金色的余晖在大地上洒落,人间满是金黄。

金黄色的光透过了叶子,落在林间的饭桌竹席上。

简单的木桌上,摆着简单的饭菜。

米是去年宫里水田收获的稻米,晶莹剔透弹性十足。

菜是一碟姜蒜炒田螺,一碟煎得金黄的小鱼,一碟蒜苗炒虾米,一碟朱重八最爱的萝卜干炒咸肉。

干了许久的活,朱允熥又累又饿。

他早就摸通了朱元璋的性子,他这个皇爷爷最是见不得儿孙畏手畏脚,在他老人家眼里,狼吞虎咽才是好男儿。

所以爷俩刚刚做好,朱允熥先是给朱元璋盛饭,又给他倒了一小盅酒。

随后把炒咸肉那油汪汪的汤汁浇在米饭上,大口的吃了起来。

呼哧!呼哧!香!

一口下去肉油和米的味道,在嘴里完美的融合,脸上全是满足的愉悦。

“多吃,多吃!”朱元璋笑着给朱允熥夹了一块五花三层的咸肉。

“皇爷爷,您也吃!”朱允熥笑道。

“咱先喝酒!”朱元璋朗声一笑,白色的眉毛动动,随后拿起一个田螺美滋滋的吃着。

他的动作很娴熟,两声轻响之后,田螺的肉就进了他的嘴巴,然后再端起酒盅,小小的喝一口。

之后,又夹起一条金黄色的小鱼,一口咬掉脑袋,在嘴里嚼着。



“杀!杀!杀!“

校场之上,数万虎贲的怒吼之声遮天蔽日地动山摇。

吼声结束,急促的战鼓又再次响起,响彻天地。

咚咚咚咚!一声快过一声,一声急过一声。

大明虎贲的脚步伴随着鼓点的节奏,发出让大地震颤的脚步。

朱允熥视线中,只见随着点将台上的旗帜变化,校场上整齐的方阵也开始变化。

第一排黑压压如山一般缓缓前进的,是身着重甲的步兵。每个人的身上都是精心打造的盔甲,阳光之下盔甲的铁片上,闪烁着精心锻造的波纹。

看一支军队能否打仗,最直观的判断就是军容和士兵的精神风貌。在朱允熥视线中,十几人为一排整齐走过的士兵,目光坚定身材魁梧,队列之中隐含杀气,一看就是百战之兵。

只是朱允熥有些诧异,这个时代的就有这么整齐的队列了吗?不过随即想想,马上释然。

是自己太过少见多怪,这个时代的虽然没有后世那么整齐的队伍,那么让人精神抖擞的分列式。但是这个时代,步兵都是依靠战阵作战,要在战场上集阵。

尤其是大明,从起兵以来面对的就是靠骑射得天下的大元铁骑,如果步兵不能够保持整齐的队形,怎么打?

想到此处,朱允熥心中又有些好笑。因为他想起了曾经看过那些穿越小说,书中说古人不分左右。现在看来纯属扯淡,不分左右还不分东南西北吗?

在现代,朱允熥还真是见过许多人,分不清东南西北。

整齐的队列,森然的阵型,轰然的脚步。穿着铁甲的士兵,第一排是丈八长枪,再往后是铁斧铁锏铁骨朵等重型兵器。

在现代有人说,华夏因为锻造技术的失传,造不出倭国那样锋利的武士刀,其实也不全对。

华夏战争的规模太大,历朝历代动辄数十万人,武士刀显然不适合面积装备。而且在战场上,双方都是重装铁甲,武士刀只能挠痒痒。枪是百兵之王,要破对方的重甲,就要 用到铁斧铁锤等重器。

再说,战阵之中重器也绝对比刀片子管用,管你什么武士刀,一铁锏砸下来,顿时就得变形。

”大明完胜!“

重甲步兵前进之中,齐声呐喊,盔甲和兵器的光芒,让天地为之变色。

”殿下,这是虎威军!“蓝玉在朱允熥身边说道,”当年攻破元大都,俺姐夫,就是您的外公,亲率虎威军攻破城墙。阵斩大元淮王帖木儿不花,还有太尉秃噜不思。“

说着,蓝玉压低了声音,小声说道,”虎威军指挥使袁艺,副将袁兴都是陛下养子,他二人早年曾陪同太子读书。“

朱允熥看了看,虎威军中最前面两名骑马的将领,微微点头。

轰轰,这边目光还未收回,那边战马的马蹄如惊雷一样突然响起。

无数马蹄雷动,连巨大的点将台 也似乎晃动起来。

朱允熥定睛一看,”大明的骑兵!“

当先一个旗帜,高举一杆大旗,上书龙骧两个苍劲有力龙飞凤舞的大字。

紧接着数不清的高头大马上,是全身包裹在重甲之中的骑兵,前进的骑兵人马都有铁甲,似乎是移动的堡垒一样。

在重甲骑兵之后,是只穿着锁子甲的轻骑兵,他们手中的武器多是弯刀,但是每个人的马上都带着弓箭。

骑兵前进之中,一股蔑视天下的骄横之气,扑面而来。似乎在说,只要一声令下,无论敌人是谁,都将在大明的铁蹄之下,化为粉末。

更令朱允熥惊奇的是,这支龙骧骑军中有许多梳着发辫的胡人。

似乎看出了朱允熥心中疑问,蓝玉笑道,"大明战无不胜,塞外许多部族纷纷归顺,别看这些人在咱们军中不起眼,但是在塞外,说不上就是哪个部落的小王子!”

朱允熥也自豪的笑了笑,身为海纳百川的大明人,值得自豪。

但是笑容随即在他的脸上凝固,骑军之后的兵马深深的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有些失态的上前几步,想要把那支迎面而来的军队看的更加真切。

“火炮?“

”这么多火炮?“

迎面而来的是大明神机营,前面是扛着各种火铳的士兵。

朱允熥前世当过兵,他知道火器的发展历史。

华夏在宋朝时火药的威力大幅度提升,用作军事武器。

后来蒙古的军队攻破金朝上都,从皇宫中得到了这些金国曾经取自大宋的黑科技,并且带到了西征的路上。

在蒙古三次西征之中,火炮被大规模使用,古代伊朗王朝的都城就是蒙古人用火炮轰开,然后用毛毯包裹着投降的阿里发,活活踩死。

只是朱允熥没想到,这个时代的火器种类居然这么多。最前面的是三眼铳,后面还有盏口铳。

这些火铳和后世的火枪大有不同,但是发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这个时代的火铳口径更大,盏口铳的口径像是一个大碗,发射的是铁砂碎片等。

这在战场上,就相当于霰弹枪,一打一大片。

朱允熥看得目不转睛,火铳之后是骡马拉着的炮车,沉重的火炮前进中,轮子发出摩擦的声音。

炮管乌黑锃亮,上面铸有文字,各种火炮长短不一,看得朱允熥这个当过兵的人,心里直痒痒。

”原来,大明的火器这么先进了?“朱允熥喃喃自语。

大明再一次深深震撼了他,后世人们所了解大明都是落后,腐朽弊端丛生,似乎走进封建王朝死胡同里的大明。

但是现在的大明,却是国力最强大,军威最盛,将军仗剑天涯横扫天下的大明。可不是后来那个,被文臣,太监把持朝政,皇帝惰性十足的大明。

听到朱允熥的话,蓝玉又是朗声大笑。

”这才多少火炮,当年臣在漠北和北元皇帝决战,臣假装是孤军深入,引元军骑兵来攻。当时臣驻兵于高地之上,以骆驼为驼阵,上面架设各种火炮。“

蓝玉神采奕奕,似乎回到了当时的战场之上,”元军人马死了一地,冲锋的路都堵了,就是冲不过来。“

”等元军发现不对的时候,大明的大军已经把他们包抄了!他们后来想跑,驼阵撤掉,臣带着阵中的一千五百精锐骑兵,一举冲进了他们的中军!“

朱允熥听得眼睛放光,恨不得让蓝玉说上三天三夜,但此时不是说话的时候,此刻检阅的三军队列已经走完,在战旗的指引下,又如钉子一样站回原地。

阵阵风吹过,战旗剌剌地响。战旗边上,都是大明的好儿郎。

朱允熥走到点将台之前,那里有一个可以扩音的喊话铁喇叭。

“陛下旨意,命孤来看看即将出征的大明将士!”朱允熥从胸膛发出最嘹亮的声音,慷慨说道,“现在,孤看到了。孤看到了大明的壮士,看到了热血的儿郎,看到了我大明百战的精锐,看到了你们这些,为大明披肝沥胆,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

校场上,无数士卒的眼睛像火焰一样亮起来。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