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颜荀盛子戎的现代都市小说《古代言情:王爷他好像是断袖啊畅销巨作》,由网络作家“八字过硬”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王爷他好像是断袖啊》是作者“八字过硬”的倾心著作,颜荀盛子戎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常越回了家,血气下了头。顿时觉得今日在大殿上这一出实在丢人,同考生抬杠,同皇上斗气,实在是负了皇恩。是以后来宫里见他将科考主持的不错,赏下来的金银,他是一概不收。不收就罢了,恩却还是要谢,陛下没工夫见他,他就去西直门上谢,礼数做全的谢恩,动辄就是两三个时辰。如今都成了朝中一个逸闻。一想到常越那两个鼓鼓......
《古代言情:王爷他好像是断袖啊畅销巨作》精彩片段
不信神鬼之言的,全拿这事儿当个乐子瞧,信神鬼之言的,却拿这考生当个半仙儿信。
常越听了此事,觉得怪力乱神会坏了科考纲纪,于是当着考场就拘了那考生。
那考生自然不服,连日喊冤,后来不知谁在背后推了一把,将那考生和常越推到了陛下面前。
可是这个事儿,说到底只是人言而已,不似杀了人放了火,其中龃龉,极难断个清楚明白。
常越同那考生在殿上争的面红耳赤。
彼时的哥哥刚刚理政,先皇留下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利索,哪有时间听他们两个聒噪。
于是先问了常越一个私拘考生的罪,而后又问了考生一个妖言惑众的罪。
最后又把那考生丢进了考场里,只说让他考来看看,若能高中探花,便算他无罪。
常越觉得陛下判的不公,可又不敢拿皇上当个学生似得骂,是以心里憋着一口气。
又想起言官死谏,觉得自己不能说皇上不对,还不能以死明志吗?
是以当即就吃了秤砣铁了心,梗着脖子就要往龙椅上撞。
彼时的哥哥看着他那个顽固不化的样子,也是真的差一点就把人下狱了。
常侍郎如今能好端端活着,全赖他亲儿子还算清醒。
常京童自幼习武,根骨奇绝,一身硬功横练,寻常武夫在他手里走不过十招。
彼时他身居御前侍卫,整日在宫中巡逻,他爹撞龙椅那天,就是他一个壮士举鼎,将他爹从殿上给举出去了。
回来还同陛下告了个罪,说他爹认死理,但对社稷可谓是死心塌地,今日种种,不过是性情使然。
常越回了家,血气下了头。
顿时觉得今日在大殿上这一出实在丢人,同考生抬杠,同皇上斗气,实在是负了皇恩。
是以后来宫里见他将科考主持的不错,赏下来的金银,他是一概不收。
不收就罢了,恩却还是要谢,陛下没工夫见他,他就去西直门上谢,礼数做全的谢恩,动辄就是两三个时辰。
如今都成了朝中一个逸闻。
一想到常越那两个鼓鼓的腮帮子,在西直门左一个谢主隆恩,右一个吾皇万岁的样子,我就很想笑 。
常京童同我幼时有过几回照面,此刻也没让我下马盘查,而是直接牵了我的马,将我引进了皇城中。
“王爷此番回来,可还走么?”
“办完了事就走”
常京童点点头:“幼时王爷曾点拨过末将两招枪法,若王爷得空,待末将下了值来寻王爷切磋切磋如何?”
我乐了:“怎么?你在京中没对手了?”
少年挠头一笑:“华将军辞世后,久不见蛟魂枪的风骨了,如今还能耍这枪法的,唯有王爷了”
我坐在马上,伸手摸了摸他的头。
“你爹一个文痴,又生出来你这么个武痴,也是奇了”
说罢,也不待他回话,我便夹了马腹,向着宫中飞奔而去。
周遭风景随风而动,我却无心欣赏这阔别已久的皇城。
西直门近在眼前,御林军巡查之声渐渐入耳,我在御街前停了马,低头看着自己身上穿的轻铠。
方发觉若是这样入宫,只怕又要被言官骂没规矩。
索性勒了缰绳,调转马头向着璞王府,先回府中换过朝服吧。
我人还没进府中,便在街头同梁管家碰了个对头,他老人家一愣,疑心自己看花了眼,
待看清了是我后,险些泪洒街头,我下了马将人扶起。
“好说!”
这厢打好了酒,我迫不及待掀了酒坛上的红布封头,酒香瞬间扑了满面。
馥郁浓厚,闻之心醉。
我托着酒坛灌了自己一口,酒液顺着喉头一路烧到心口,真是痛快。
向熹含笑瞥了我一眼:“这样喝,怕是走不到靡靡街了”
我乐了:“你也瞧不起我”
向熹从我手中接过酒坛,也学着我的样子猛灌了一口,只道:“你这样的酒量,若是到了草原上,只怕会叫人灌死”
“喝酒难道是为了同人搏命么?本王喝酒,喝的是一个醉眼看人间的妙趣,尔等蛮夷如何能懂?”
向熹笑而不语,伸手指了指前路,说话间靡靡街已至。
靡靡街头立起一座门桥,门桥四周满是花灯围绕,街中人头攒动,呼喝叫好之声不绝,真是热闹。
我拉着向熹就往人堆儿里扎,循着人最多的一个花楼面前停了脚步,想来那小二说的花魁献艺,便是在这个楼子里了。
我仰头看向楼头牌匾,上书香z兰笑三字,不觉一笑,这三个字取的倒妙。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z兰笑,人间的无上妙音,也不过如此了。
交了进门的银子,小伙计便引着我和向熹进了楼中,楼中开庭极大,三五层楼的宾客席面。
中堂开一四面台,台上乐师齐坐,台下数十张酒食案子。
一张案子配着两把落地的圈儿椅,圈儿椅的扶手头上,还镂雕着锦簇花团。
我同向熹坐在了四方台正对面的酒案上,小伙计手脚麻利,同我们上了一盘干果,一盘鲜果后便招呼客人去了。
此刻歌姬还未上台,堂中宾客哄闹一团,我坐在圈儿椅里,用手撑着脑袋看向台上的一众乐师。
不想一看之下,倒见了故人。
付桐抱着一架箜篌坐在一众乐师后面,不仔细瞧还瞧不出来。
他面色白净,身量又比一般男子娇小些,此刻静静坐在人后,一双骨节分明的手,正拨弄着箜篌的丝弦,大约是在调音。
我怔了一瞬,我找了付桐近一年,不想会在这里遇见他。
冥冥中或有天意,付桐调罢了丝弦音调,抬眸一瞬,便和我四目相接。
他显见是害怕了,黑白分明的一双眸子,顿时慌张不已,目光相触一瞬,他便本能的垂了头。
我心里蓦然一痛,想起京中做下的荒唐事,顿时觉得脸烧起来。
向熹从来敏感,顺着我的目光往台上一瞧,一眼便看见了付桐,他不知我和付桐的渊源,只问道:“你认识他?”
我难免心虚,胡乱点了个头,便道:“往日京中的一个旧相识”
向熹笑,眉宇间有些少年人的调皮。
“前几天有个四儿,这几天又来个旧相识,你原不该带着我拜姻缘庙的,咱们的终身,怕是私定的有些早了”
我知他是醋了,可这番话却不似向熹往日的口气,忒促狭了些,我被说臊了脸。
只得将他手握住,语重心长道:“你听我解释......”
向熹一挑眉,将手从我手里抽走,抬眼盯着我,他的手比我的大些,此刻从善如流的捏住了我的下巴。
这番调戏的姿态做足,向熹眯眼看着我轻笑:“子戎,你怎么总在同我解释”
少年的眼里好似含着碎星,一片奇异绿色从他瞳中荡漾开来,被蛊惑也罢,被引诱也好。
我叹了口气,认输般的将额头抵在他额头上:“我从前混账,饶过我这一回吧”
离着玉门关不远的地界儿,是中原第一雄关之称的嘉峪关。
现今嘉峪关的守将颇有些来历,乃是老太傅颜荀的幼孙颜问慈,他如今也才二十一二,将及了冠。
颜荀到底是个大儒,学富的那五车里头还存着一车兵书,这一车兵书悉数都教给了这位小贤孙。
颜问慈受了如此博学的教诲,也确实学以致用,将嘉峪关整治的风调雨顺,又是治沙又是引水,又是重耕又是开荒。
虽然这位小贤孙将嘉峪关守的固若金汤,然而本王到底是个皇亲,论官职还是压他一头,即便他爷爷万分的看不上本王。
他却仍要每月给本王发来一封述职的军书,交代交代嘉峪关的境况,兵练的如何,农耕的如何,春风刮了几日,秋雨落了几许。
这一月也不例外,军书由信使送来,我坐在书案前拆了浆好的封口,信上字迹端正,横钩之间不难看出这笔字承了颜荀的风骨,亦有少年人的刚直。
信上内容同上个月没什么分别,打头是一切如常,末尾是问王爷安。
唯一一句闲话便是听闻王爷帐下得一仆从,身量颇似匈奴,望王爷秋毫明察,莫要色令智昏。
我看着纸背上这两句话,一时笑出了声,兔崽子比他爷爷还管得宽。
我如今被流放关外,全赖他爷爷上了一道折子,如今他来同我述职,还不忘提点着我的德行。
我这个王爷,做的委实窝囊。
老的糟践完我,小的也跟着不学好。
我将书信搁在蜡上点燃了,顷刻烧成几片飞灰,又召了辛乔盛凯进来,只道:“咱们往嘉峪关走一趟”
辛乔闻言一愣又拱手:“王爷可是要拜会颜将军?”
我点了个头,辛乔又道:“如今春日将至,营中正是耕种饲畜的时节,人员来往繁杂不已,还需留个将官坐镇”
“是这个道理,你心细谨慎留下便是,本王带着盛凯和向熹去,你且替向熹备匹马”
辛乔几不可查的皱了眉头,却始终没吭声,只拱了拱手便领命而去。
隔日天明,我带着盛凯和向熹朝着嘉峪关赶路。
越往东去气候越暖,不过走出去百八十里,荒漠景色便成了一丛丛绿草茵茵。
路上宿在黄泥砌成的小客栈中,说是客栈,里头也不过两三个房间,夜里盛凯同我问了安后便歇下了。
然而此刻却有一桩为难事。
余下只有一个房间,向熹不肯和盛凯同眠。
盛凯自然也不会邀约,他是上沙场的副将,如何肯和仆役同寝。
如今本王坐在榻上,一步之遥便是四方桌子,四方桌子旁坐着向熹。
时辰快至子时一刻,我俩就这样大眼瞪着小眼。
“你怎么不睡?”向熹问道。
“要说回王爷......你身上伤未好全,也没个褥子叫你打地铺,本王心里不大落忍”
虽然已至春日,可关外到底寒凉,夜里极容易受风。
向熹一笑,唇红齿白:“那咱们一道睡了”
我扶额叹了口气:“不可”
“为什么?”
“不为什么”
我将榻上的棉被铺在了地上:“你垫着棉被睡吧”
向熹笑,我不知他在笑什么,只觉得没了被子也不必脱外衫了,今夜合衣而眠吧。
我这厢刚沾了枕头,向熹就吹熄了火烛,窸窸窣窣解了衣裳躺在棉被上。
今日在马背上颠腾了一天,腰背酸疼的厉害,我在榻上翻来覆去,一时竟睡不着。
向熹好似也翻了个身,声音轻而和缓:“你睡不着吗?”
“嗯”
“你叫什么?”
“什么?”
“你汉人的名字叫什么?”
我一愣,忽然发觉他还不晓得我的名讳,从前一直教他喊王爷以免被责罚,却忘了知会他我的名姓。
“盛子戎”
向熹闻言淡淡嗯了一声,又问道:“是什么意思?”
“盛是皇姓,子是太宗爷给的,戎取戎马一生的意思”
向熹似懂非懂:“盛是皇帝的姓,你姓盛,为什么不是皇帝?”
土砌的房子不太挡风,窗棂里钻进来几丝儿刁风,一缕一缕缠进屋子里来,绵绵的凉。
我莫名抖了抖,翻了个身将自己蜷起来。
“你这话只能在本王面前说,若叫别人听到了,死都喊不得冤,日后不准提这话了”
我合上眼睛打了个哈欠,睡意袭来,迷蒙之间听见向熹说道:“你想做皇帝吗?”
我困极了,只道:“同想不想没有干系......”
隔日天色大明,日光满满当当撒了一屋子。
我醒来时,先是一惊,后是一叹。
惊的是向熹不知何时躺到榻上来了,还用棉被将我和他拢在一处,他的手还环在本王腰间,好似一对野鸳鸯。
叹的是盛凯是个粗性儿的武将,见我迟迟没起身,就直接推门进来看,而后便看见本王同向熹共枕而眠的画面。
我半撑着身子,向熹还在睡。
盛凯站在四方桌旁同我相顾无言,一时间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我叹了口气,将额角的青筋按了按:“你听本王解释......”
盛凯连忙摆手:“王......王爷您忙,末将给您把着门”
“......”
他娘的,你把什么门啊你。
盛凯走后,向熹才悠悠醒来,揉了揉眼睛道:“你怎么坐着?”
“你何时爬上来的?”
向熹的绿眼睛迎着日光,一脸懵懂无知的少年模样:“太冷了,冻的骨头疼,就上来了”
还......还挺可怜的。
唉,罢了。
日阳高照,我带着两人又上了路,盛凯显见是被早上那一幕唬着了,他又是个喜怒皆形于色的莽撞人。
此刻贼眉鼠眼的策马在我身后,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又看看向熹。
心里在想什么,本王用肘子猜也猜的到。
唉,本王这一生,就难落下个好名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