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刘禅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全集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主角刘闪刘禅,是小说写手“排骨”所写。精彩内容:瞪着刘闪,似乎想要抓活的!刘闪条件反射般后退几步,身后又有两名叛军顺着云梯爬上城头。刘闪心头大骇,眼看自己就要被包围,只得发狂般地大喝,并拎起长枪一阵乱舞。一名叛军挡开刘闪的长枪,另一人手执木盾和大刀,此二人刚刚逼身上前就倒在地上,刘闪还未回过神,另外两人已被向宠的长剑刺穿胸口,刘闪满身都是敌兵的鲜血。两名已经受伤的宿卫军将刘闪护在身后,向宠也不耽搁......
《精品全集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彩片段
经过几百宿卫军和城中百姓的共同努力,城上守军付出了伤亡二百余人的代价,终于挡住刘永和刘理叛军的第一波攻势,城下的五百多叛军尸体,并未让刘永和刘理停止攻城。
成都周边的兵马部署,他们应该调查得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将会有三天的时间拿下成都。因此这二人并不着急,此时正在整顿兵马,准备天黑之前发起第二次攻城。
城南突然黄沙漫天,正是孟光带领的一千卫戍部队赶到。然而,他们被刘永提前布署的一千兵马阻在城外;孟光知道城中情况紧急,远道而来的兵将未及休整就擂响战鼓,试图突破前方的阻拦冲入城内。
孟光的人马气势如虹,刘永部队且战且退,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孟光付出二百多人伤亡的代价,终于冲到城南三里的位置。
孟光毕竟只是文臣,不是经常统兵的武将,他看到了一丝入城的希望却不知有诈,急忙令兵将不计代价地一路猛冲。几百人眼看就要冲入城内,突然东、西两侧各杀来五百兵马,孟光的部队三面被围,仅剩的几百兵马很快就损失殆尽,孟光也在几名兵卒的掩护下,狼狈地往南退去。
击退孟光的刘永和刘理再无顾忌,将剩下的五千兵马全部投入到攻城。这一次,叛军的攻势增加了许多,城上的石块和滚木很快就用尽,不少叛军已经爬上城头,与为数不多的宿卫军扭打成一团。
刘闪手握一把长枪躲在城垛之后,一名叛军刚刚爬上城头,刘闪猛地向他刺过去,对方灵巧地躲开并跃上城头,恶狠狠地瞪着刘闪,似乎想要抓活的!
刘闪条件反射般后退几步,身后又有两名叛军顺着云梯爬上城头。刘闪心头大骇,眼看自己就要被包围,只得发狂般地大喝,并拎起长枪一阵乱舞。
一名叛军挡开刘闪的长枪,另一人手执木盾和大刀,此二人刚刚逼身上前就倒在地上,刘闪还未回过神,另外两人已被向宠的长剑刺穿胸口,刘闪满身都是敌兵的鲜血。
两名已经受伤的宿卫军将刘闪护在身后,向宠也不耽搁,挺身向前几步,几名刚刚爬上城头的叛军又被向宠斩于剑下。
向宠折断一名宿卫军肩上的箭柄,将其扶坐在城边后迅速折回,刺伤一名叛军后对刘闪说道:“陛下!城头叛军凶狠,你还是去宫里避一避吧!”
“不用,避得了一时,避不了一世!”刘闪看着城上受伤的宿卫军和百姓说道:“大家都拼死而战,朕岂能弃之不顾?”
刘闪说罢,紧握长枪往城头上的一名叛军刺去,身旁的两名宿卫军也不迟疑,手中的长剑刺向他的头部,此人见状大惊,脚下一滑就跌至城下,是死是活无人关心。
“大家再坚持一会儿!天黑之后,叛军必会撤兵!”向宠大喝道,眼看刘闪暂无危险,赶紧向十几米远,刷刷几剑后,爬上城头的两名叛军一死一伤。
此时,突有一名身材矮小的士兵挺枪直刺,受伤的叛军当场陨命。
刘闪愣了愣神,急忙叫道:“璿儿!谁叫你上来的?赶紧回宫去!”
“父皇!是孩儿自己要来的,而且母亲和皇后都同意了!”刘璿欣喜地说道,手中的长枪耍得像模像样,应该练过很长的时间。
刘璿说罢,灵巧地转过身挥动长枪,一名刚刚冒头的叛军被刺伤后跌落城下。
很快,城下又有几十名手持各式兵器的百姓涌上城头,这边压力稍减后,向宠让几名宿卫军贴身保护刘闪和刘璿,急忙往西面的城墙奔去。
“父皇,那日你教训得对!母亲和皇后也教会孩儿很多东西!孩儿已经明白了:如果没有姜维叔叔那样的统帅,总有一天,这城下会站满吴兵和魏兵!”
“璿儿,你长大了!”刘闪欣慰地点头说道,眼里全是赞许的目光。眼前这位手执长枪,身披胄甲的孩童并不是自己的孩子,却比自己的孩子更让刘闪感觉亲切。
城上的百姓越来越多,城下终于传来鸣金收兵的信号,刘闪却更加焦躁,因为幸存的宿卫兵已经不足百人!
明日,叛军只需一次冲锋就能拿下成都城,而巩志的援兵,最快也得后天傍晚才能到达!
刘闪和众多协助守城的百姓,他们已经一整天没有吃东西,早已饥肠辘辘。
眼看叛军已经退去,许多百姓赶紧送来大饼和清水,刘闪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又见许多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城上。
朝中众臣带着自己的家丁,张皇后和几名嫔妃也带着一群婢女、内侍来到城上。他们将十几筐大饼和清水,挨个送给宿卫军和协助守城的百姓,这一幕让刘闪感激不已,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果叛军攻入成都,皇宫中,不过就换了一位姓刘的皇帝,宫中大不了换一批嫔妃!这大汉仍是刘家的大汉,这些大臣仍是大汉的大臣,这些百姓仍是大汉的臣民。
如果不是自己附身在刘禅的身上,如果不是自己改变了太多的事情,这场叛乱,或许根本就不会发生,也不会有几百名精壮的百姓战死在城头。
如果不是这场叛乱,这些百姓完全可以安居乐业,可以说他们完全是为自己而死!
他们的死是否值得?他们只是普通百姓,他们也有自己的妻儿和父母!
天色已经漆黑一片,城上燃起无数的火把,众人都防备着可能偷袭的叛军。
一名身着绿色袄裙的女子突然出现在城上,她远远地挨个查看那些身穿甲胄的兵卒,每次都失望地离开,直到来到刘闪跟前。
“将军……”女子百感交集,借着忽明忽暗的火光,她仔细端详着刘闪,眼泪如珠帘般落下:“将军!我终于找到你了!”
刘闪确定自己没有看错,急忙将她搂在怀里,怜惜地擦拭着她的面颊:“昭仪!我们在山上找了你好几天!你一个弱女子,这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将军!那日我跌到崖下并没受伤,我想从另一边绕上山,可是找不到上山的路,只能一路往下,然后就到了剑阁……我想起你要带我去成都,所以,就一路找到这里了。”
李昭仪把经过说得很简单,然而,其中的苦楚只有她自己能体会。
刘闪对她的回答自然不满意,刨根问底许久,这才知道了所有的经过,对这位既执着又坚强的女子敬佩不已,两人就这么偎依着,直到天明。
南门外,号角声声,金鼓齐鸣。
五里外,黄沙漫天,一支万人大军正在整军备战。
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刘闪的心头:巩志的部队应该出现在东门,而且,他不可能来得这么快!
刘闪让人从医馆找来几个瓷钵和磨杵,将硫磺敲碎后放入钵中,研磨着硫磺的同时,心里恨恨地咒骂着反叛的姜维,也在咒骂着自己。
姜维反叛,确实是自己用人不当。他自己反叛倒也罢了,竟然带着巴东郡刚刚征收的粮草,还带着5000兵卒,并且吴班和高翔二将也跟着他投敌,这种事,在大汉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
身穿凤袍的张星彩见刘闪脸色不好,一直没有插话,只是慢慢地研磨着自己钵里的硝石,几名婢女也放下其它事情,用心地研磨着许多木炭。
刘闪记得自己上高中的时候,化学老师曾提过“一硫二硝三木炭”的配方。只不过在那个时代,硫磺和木炭易得,但硝酸钾却属管制药品,普通人自然没办法去测试。
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度量衡,但这个时代没有精确称量物品的电子称,刘闪只能在医馆找到一把铜衡杆,可以基本准确到“钱”这个单位。
几种药品已经研磨得极细,刘闪按配方口诀将几种物品混在一起,小心地研磨混合均匀,然后把混合好的黑色粉末,均匀地撒在一块麻布上。
带着火星的干木条慢慢地靠近麻布,直到完全触到这些粉末,仍没有发生想象中的剧烈燃烧,只有星星点点的小火星,以及断断续续的噼啪声。
难道化学老师说错了?刘闪大失所望,详细排查了自己配制“黑火药”的每个过程,还是找不到试验失败的原因。
刘闪拾起一块木炭,在地上写下记忆中的那条化学反应方程式,研究了许久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教的不是这三种药品的“重量”配方!
“一硫二硝三木炭”,只是老师为了方便学生记忆,自己归纳的配平这个方程式的方法,这里的“一二三”只是不同药品的分子份数。
这会儿已经很晚了,先前研磨的三种药品不够再做一次试验,刘闪只好拉着张星彩先去就寝。
刘闪曾经说过“一有情况立刻来报”,信使自然不敢耽误,三更和五更时分,又收到两条战报。
一条是巩志所发的请求援兵的奏表:永安城已经岌岌可危,城中只有五百来个兵卒;另一条是探马报来的消息,证实姜维已经降吴,他亲自领着一千兵卒,将粮草押运至吴国巴东城,吴军主将全琮率兵与他同行。
刘闪知道,自己收到奏表时已在一天以后!在当前这时候,永安城肯定已被吴将攻破!
刘闪只能祈祷,希望廖化的兵马早日到达朐忍,否则,空虚的巴东郡定然不保。
今日,刘闪并未上朝。天已大亮时,他仍然沉浸在温柔乡里;另一方面,他是不敢面对众多大臣,正是自己的瞎指挥才让永安失陷,并且让守将巩志和李丰生死未卜。
永宁殿的婢女都是新来的,刘闪猜想她们是不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她们都会察言观色:刚刚听到房里有动静,刘闪还未开口,她们就来到榻边,侍奉自己和张星彩起身;两人刚刚洗漱完毕,桌上已经摆好热气腾腾的早膳。
刘闪昨夜并未听到声音,也不知道她们是何时研磨的药品,几个小木箱里已经装满了极细的粉末,如果只靠她们几个人,磨了这么多,应该一夜没睡。
“星彩,这点铢钱可不够赏赐啊!”刘闪呵呵笑道:“赏!每人赏一千铢!”
刘闪顾不上吃饭,重新配好一份药品,然后小心地用燃烧的木条,缓缓靠近这些黑色的粉末。
“扑哧!”
明显的火焰腾起一米多高,殿外顿时被一团黑烟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香味。
试验的时候刘闪知道危险,虽然离得较远,手上和脸上仍被熏得焦黑,张星彩和十几名婢女吓得大惊失色。
“陛下!”
黄晧倒是勇敢,不顾一切地冲上来。刘闪满不在乎地笑道:“朕没事,你再去医馆,找几个小口的瓷罐过来!越快越好!”
刘闪没时间吃饭,张星彩也不肯吃。
考虑到她的肠胃不好,刘闪强压着继续试验的冲动,陪着她吃过早膳,然后让婢女找了些极薄的丝帛,费了好大的劲才做好一条粗粗的引线。
刘闪将引线插入罐中,在殿内的花园中找到些极小的石子和瓦砾,将其烘干后与黑色粉末一同混合后装入罐中,罐口用碎布堵住后,又弄了些半干的稀泥继续封紧。
刘闪不知道这颗土炸弹的威力,自然不敢在宫中试验,让黄晧给自己弄了件内侍的衣服,犹豫了一下,让张星彩也换上婢女的衣服,她也没多问。
“黄晧!”刘闪欣喜地说道:“命人准备一辆马车,咱们今天出宫去玩,哈哈哈!”
黄晧听闻要出宫去玩,屁颠屁颠地亲自去准备车马。
张星彩听闻刘闪要带自己出宫,欣喜之余,她也想让妹妹陪同,刘闪自然应允。索性让黄晧召来掖庭令,让嫔妃们自己决定,愿意出宫游玩的都可以同行。
当然,刘闪这样做也有自己的目的:他是想看看那些不知姓名的嫔妃样貌如何,他还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妃嫔!
刘闪琢磨着,可能还有一些如同张皇后、王贵人那样的妃嫔,她们的牌子,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在自己面前,自然不能凭牌子的数量去猜测。
刘闪毕竟来自一千多年之后,他现在虽是皇帝,但他会尊重每一个女子,绝不会冒然前往妃嫔的寝殿去逐一过目,担心自己若是不喜欢,会进一步地伤害她们。
自汉代起就有“一入宫门深似海”的说法。那些嫔妃入宫之后,生老病死都只能在宫里,至于电视上说嫔妃有“探亲假”,这恐怕也难以考证。
如果受到皇帝宠信的妃嫔还好一些,那些失宠的妃嫔,可能几十年也见不到皇帝一面,更不可能有“探亲假”或出宫的机会,只能孤独地老死在宫中。
后世的名曲《汉宫秋月》,就细致地刻画了宫中女子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哀怨,对爱情和自由充满着的强烈渴望。
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从这记载就能看出,就算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入宫后也难以见到皇帝一面,一直过着冷清孤寂的生活,只能年复一年的老去。
她听说宫中女子有“与匈奴和亲”的机会后,果断毛遂自荐,宁可远嫁草原大漠的匈奴,也不愿孤独寂寞地老死于宫中。
刘闪也想借此次出行,看看那些妃嫔的意愿,如果她们愿意离开皇宫,刘闪肯定不会阻拦,还会给一大笔铢钱。
本想悄悄出宫玩一玩,现在变成了结伴出游。向宠不敢大意,亲自领着400多名宿卫军护驾,三十多辆马车呼啦啦地出城,声势确实浩大。
刘闪与张氏姐妹同乘一辆大车,心里乐呵着:这个时代的皇帝,恐怕是多个封建王朝中最自由的皇帝;结伴出游不用经过谁的同意,若是前几年,领兵亲征或四处逃难也是家常便饭。
刘闪并未忘记此次出宫的目的,车队沿着官道行出十余里,刘闪让其它车辆先行,自己和向宠悄悄钻入一片密林中。
向宠按刘闪的指示,用随身的佩剑在地上掏出一个小坑。刘闪小心地将罐子埋入坑中,然后用脚将表面踩紧,点燃引线后拉着向宠就跑。
“轰!”
身后一声不大的闷响传来,黑烟尚未散去,刘闪迫不及待地凑上前,顿时兴奋不已。
刚才埋罐子的地方,已经变成箩筐大小的坑,周围拇指粗的树枝被碎石砸断了许多,还有很多碎石深深地嵌在粗大的树干上。
闻声赶来救驾的宿卫军见到刘闪安然无恙,终于松了口气,全都一脸的懵逼,却不敢开口询问。
试验再次成功,刘闪本就没有游山玩水的兴致,也不想扫了31个妃嫔的兴致。
追上张星彩的马车后,刘闪跟她嘀咕了几句,让她们继续游玩,并让向宠保护她们的安全,自己带着几名宿卫军匆匆赶到武库。
刘闪简单地跟张绍提了张皇后的情况,很快就回到正题。
刚才试验成功的只能算不成熟的“土地雷”,它仍然需要点燃引线,根本不可能用在战场上。
刘闪的最终目的,是做一种稍小的“投石车”,能将“土地雷”抛至五百米米以外。
投石车很简单,将现有的大型投石车适当改小就行,关键是这个炸弹本身,它绝不能用简单的瓷罐子,只能用金属外壳。否则,它扔出去还没爆炸就先摔碎了。
刘闪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冶金工艺如何,也不知道铁罐子外壁的厚薄,只能让张绍联系铸铁工匠,仿照瓷罐的模样制作几个厚薄不同的铁罐。
这个张绍实在太笨,刘闪说了十几遍他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此时刘闪已经急得满头大汗。
“捷报!”
“捷报!”
“永安大捷!”
……
“永安会有捷报?”
刘闪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刚跑出武库就看见几匹快马向宫中疾驰而去,刘闪大叫几声他们都没听见,急忙跳上马车迅速返回。
作者将黑火药提前了300多年,作为本文少有的金手指,仅供各位看官YY娱乐,不必深究。另外,“一硫二硝三木炭”,现代的高中生应该不会陌生,大家看看而已,娱乐就行,勿要尝试。
一个万里挑一的美丽女子进入皇帝的后宫,而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这个过程与民间百姓结婚的程序上大体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礼记》中约定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不同的是,皇家的大婚仪式更为隆重和讲究。
在汉代的鼎盛时期,皇帝彩礼对皇后的娘家人来说,确实是一份真正的厚礼,仅黄金就要送万斤以上。就算后面的东汉时期,权臣梁冀的女儿被选为皇后时,汉桓帝刘志“聘黄金二万斤,纳采鴈璧乘马束帛,一如旧典”,礼金更是翻了一倍。
刘禅与张星彩成婚时,大汉正处于征战后的恢复中,此时刘备和张飞早已不在,二人在相父诸葛亮的主持下简单地成了婚,即使如此,二人至少有一个完整的婚礼。
按照汉代的礼制,能够与皇帝举办婚礼的女子,唯有皇后一人而已,就算皇后突然亡故,就算其他的嫔妃再得宠幸,她们都不可能与皇帝有一场婚礼。
李昭仪身为普通百姓家的女儿,她曾经说过,不在乎刘闪是将军还是士卒,也不在乎他是百姓还是流寇,只要刘闪不打她,能给她衣食,她都会跟刘闪在一起。
此时的李昭仪已经知道,刘闪是大汉的皇帝,也知道自己很快就会被册封为真正的“昭仪”,她并没有为此而欣喜。她哭泣的原因,是自己嫁人时竟然没有一场婚礼,哪怕是最为简单的婚礼。
历史上的刘禅降魏之后,数百个宫女和嫔妃中,不甘受辱而拔剑自刎的,唯有李昭仪一人!由此可见她性格的刚烈和忠贞。
刘闪并不是鼓励或赞赏女子的“忠贞不二”,而是仅仅从普通女人的角度考虑,也从宫中女子的“不幸”考虑,他决定给李昭仪一个简单的婚礼,哪怕违背礼制又如何?
“昭仪,天冷了,小心别冻着!”刘闪小心地将李昭仪扶到床边,温柔地给她盖好被子:“你是我唯一的昭仪!我一定给你想要的婚礼!”
李昭仪默默地点了点头,刘闪强压着身体和心里躁动,只是从背后搂着她,一直到天明。
早朝上,落荒而逃,并且损了一千名士卒的孟光并未受到责罚,他毕竟是文臣,不懂得统兵之法,但其勇于率兵勤王的行为,却受到刘闪和众臣一致赞赏。
刘闪将五百名无当飞军补充了宿卫军,剩余的一千五百人仍然交给孟光,用于保证铸币作坊的安全;另外,刘闪得知向宠只是偶尔教教刘璿枪法,于是正式加封向宠为太傅,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经常指点刘璿和其他皇子。
众臣都不会干涉刘闪的后宫,但他们一致反对刘闪提出“举办婚礼”要求。经过一翻唇枪舌战的激烈辩论,刘闪和众臣各退了一步,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免去应有的“三书六礼”,也不用诏告天下,就在宫中,为李昭仪举办一个汉式的“拜堂”仪式。
对刘闪来说,这是自己挑战固有的汉代礼制的重大胜利!因为除了吴太后之外,刘闪和李昭仪都无长辈,那些“三书六礼”自然没有必要;李昭仪要的只是一个仪式,也无需昭告天下。
几日后,吉日,坤宁殿,彩乐声声,莺歌燕舞。掌管宫中礼制的“奉常”孙玄,按照传统习俗,为二人举办了一场民间极为常见的汉式婚礼,并亲自宣读告文:
“赞曰:惟天地以辟,万物滋养于斯,日受其精,月润其华,天礼之奥含于其中,人以婚礼定其礼,三牢而食,合卷共饮,自礼行时,连理成,比翼具,虽万难千险而誓与共患,纵病苦荣华而誓而与弃,仰如高山哉,其爱之永恒,浩如苍穹哉,其情之万代,相敬如宾,各尽其礼,家合事兴,不变不易,天长地久,为尔佳缘,特为赞颂。”
告文宣读完毕后,身穿大红汉袍的刘闪和凤冠霞帔的李昭仪步入殿内,在赞者和十几名婢女的协助下,逐一完成了沃盥礼、祭祀礼、同牢礼、合卺礼、信物礼、解缨礼、结发礼、执手礼等十几个繁琐复杂的程序。
最后的“证婚礼”由丞相蒋琬做为证婚人宣读告文:
“盖闻
易正乾坤夫妇为人伦之始
诗歌周召婚姻乃王化之源
是以
鸣凤锵锵卜其昌于五世
夭桃灼灼歌好合于百年
今新郎刘禅世泽贻芳才誉素着
新娘李湘仪温婉贤惠绣阁名姝
允称璧合珠联之妙
克臻琴谐瑟调之欢
增来鸿案之光
结此凤仪之好
爰于此良辰美景欢言嘉礼共协唱随
入洞房而喜溢花烛辉煌
睹华屋之欢腾笙歌迭奏
欣此时宜室宜家烂门庭而有耀
卜他日而昌而炽庆瓜瓞兮绵长
用志燕喜以抒忱为尽长乐未央之颂
特贺鸳盟而书牒愿敦二好无尤之文
寅筮吉辰行合卺之礼
伏愿
百年偕老永结琴瑟之欢
五尽其昌早协熊罴之庆
证婚人蒋公琰恭贺新禧”
婚礼完成后,二人被几名“执事侍女”和“灯笼侍女”送至刘闪的承德殿,刘闪的心久久未能平静。
汉式婚礼,讲求的并不是热闹,而是庄重!其核心只有一个“礼”字。经历了这场简朴的汉式婚礼,刘闪发现:经过这一千多年的变迁,后世的人们,丢失了太多太多重要的东西。
在刘闪生活的时代,婚礼上的新人都会喝交杯酒,其实它源自汉式婚礼的“合卺礼”:双方杯里的酒非常苦涩!这杯苦酒,象征夫妻二人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同甘共苦,共同体验各种酸甜苦辣。
一千多年后的人,经常在影视剧中经常听到的“结发之恩”或“结发妻子”,这也源汉式婚礼中的“结发礼”:就是分别剪下新郎和新娘的头发一缕,然后将其结在一起,发相结,心相印;这个礼节象征夫妻一体,相濡以沫,永不离弃,要求新人要牢记夫妻之义,结发之恩。
李昭仪静静地坐在榻上,轻轻地握着刘闪的手,口中喃喃地重复着“执手礼”中赞者的话:“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刘闪突然想到自己是皇帝,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嫔妃,李昭仪只是其中的一个!可是对她来说,自己却是她的全部!
刘闪鼻子一酸,动情地说道:“昭仪,你永远是我的昭仪!这宫里只会有一个昭仪!”
“陛下……”李昭仪的头缓缓靠在刘闪的肩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