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绣畅销巨作》,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锦绣》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朱允熥朱元璋是作者“岁月神偷”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露出些寂寥,“原来皇后在时和咱说过,宫里这些地方都种了花花草草可惜了,不如种些蔬菜,养些鸡鸭!”“当时咱还笑话她,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说到这,朱元璋眼神又有些悲痛,“当日,听她的好了。以前在应天的时候,军粮紧张,她在王府里也种了许多庄稼。”“咱在外打仗,她带着几个儿子在地里忙活。老大听话,说啥干啥,老四总是不老实,干一会农活,就惦记舞刀弄枪!”“咱有......
《大明锦绣畅销巨作》精彩片段
詹徽,大明吏部尚书。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晚年废除了 流行千年的丞相制,设立六部,六部大臣直接归皇帝管辖,更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的权力。
大明开国不过二十余年,统一天下时间更短。
文臣武将没有那么泾渭分明,而且这些人达官显贵之间,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联。所以当蓝玉传话请詹徽过来,后者二话不说,一个正二品的文臣,直接到了武人的队伍里。
“老詹!”蓝玉靠近些,小声说道,“你读书多,认字也多,你给咱们琢磨琢磨,皇上给三爷这吴王的封号啥意思?”
詹徽看看左右,“吴乃是万岁登基之前.........”
“说点干货,恁读书人就是这么墨迹!”蓝玉瞪眼道。
詹徽也不恼,他俩是姻亲,继续说道,“依在下看来,怕是皇储之位,要落在皇孙的头上!”
“那不是应该的吗?”景川侯曹震道,“吴王是太子的嫡子,当然........”
说着,只见詹徽摇摇头,“皇孙未必是皇嫡孙,侯爷难道不知道,昨儿皇上还封了二爷为淮王!”
众人顿时有些发怔,淮可是他们的家乡。
从根上说,他们都是淮人。
一个是皇帝登基之前的国号。
一个是大明皇族老家的封号。
还真不好说呀!
“俺不管那些,反正俺就认吴王,天王老子也不好使!”
东莞伯何荣一副兵痞的样子,咧嘴说道,“三爷是太子嫡子,三爷的娘是常大将军的闺女,俺就认他!”
众人纷纷附和,可是蓝玉却若有所思。
“你这么肯定,那位子会落在皇孙头上?”蓝玉在詹徽耳边说道 ,“太子虽然没了,可是诸王正是年富力强......”
说着,蓝玉的脑中忽然想起一个英武不凡的身影。
燕王。
燕王朱棣,驻兵在北平,为大明驻守国门。
从军事的角度和能力上来说,蓝玉十分欣赏燕王。
燕王数次深入漠北,打的蒙古人不断后撤,麾下都是骄兵悍将虎狼之士。
可是从个人情感,以及其他方面来说,蓝玉对燕王防备极深。
前年,他奉皇帝之命为大将军,征讨漠北蒙古。
大明开国武将,死的死老的老。蓝玉已经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凭借赫赫战功,还有大将军这个身份,蓝玉发现,他竟然调动不了燕王手下的兵马。
那些精兵强将,只认他燕王,不认什么大将军,更不认朝廷。
当时太子朱标尚在,蓝玉多次给太子写信说过,燕王有异志。
可是太子仁厚,对兄弟手足颇为宽容,根本没听进去。
其实不是没听进去,而是太子在,燕王有异志也要压在心底,他根本无法撼动太子的地位。
但是现在太子没了,真要是那个位置落在皇孙身上。
届时陛下百年之后,怕是血雨腥风!
“哼哼!”想到此处,蓝玉冷笑两声,心道。
“不怕你有反心,就怕你不来!那个位置若真是落在三爷头上,你燕王敢反,俺就跟你老账新账一起算!”
“万一要不是三爷呢?”
蓝玉又陷入迷茫。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三爷年纪尚小,平日也没什么明主的样子,万一万岁爷不喜欢?
蓝玉刚毅的脸上,露出一丝落寞。
他蓝玉能有今日,靠的是两个人。
一是他的姐夫,朱允熥的外公常遇春。当年若不是常遇春极力在皇帝面前推荐,他还是一个小兵。
第二就是太子,自己的性子有些粗暴跋扈,若不是太子念着亲情维护,怕也是早死了。
而且开国之后,太子更是力排众议,数次在皇帝面前给自己加官进爵,让自己独领一方。
“俺蓝玉虽然是粗人,但是俺知道啥是忠义!皇储之位必须是三爷,若不是三爷,以后俺拼了命不要,也要扶三爷上位!这样俺才对得起俺的姐夫,对得起俺外甥女,对得起太子爷!”
~~~
紫禁城,奉天殿,后院。
初春的鲜花在阳光下盛开,朱元璋独坐在花厅之中,面如沉水似乎在想着什么。
侍卫宫人都在皇帝十步之外,屏声静气,丝毫不敢打扰沉默的皇帝。
朱元璋手边的石桌上,简朴的瓷碗中装着一碗金黄色的小米粥,里面一颗剥了皮晶莹剔透的鸡蛋,还有两盘小菜,一个烧饼。
身为天下至高无上的帝王,朱元璋却简朴的让人不敢置信,所穿的是布衣,所吃的不过是普通百姓人家的饭食。
虽然他是皇帝,可是他心中始终记得自己的出身,一个饭都吃不饱的农家子弟。年少时跟着父兄在地里辛苦劳作,粗茶淡饭半饥半饱的生活告诉他,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而当了皇帝之后,他也深知,百废待兴的大明帝国之中,还有许多人在忍饥挨饿。
渐渐地,粥凉了,香味也散了。
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见状,斗胆上前,小声说道,“陛下,用膳吧!”
黄狗儿五十多岁,原是大都城蒙元皇宫中的太监,后大都城破,被俘虏送至应天府宫中,伺候大明皇帝。
蒙元时天子宠信奸臣宦官,可是如今的大明,皇帝对这些没卵子的人,极为厌恶。只是伺候,在朱元璋的眼里太监算不得人,只能照顾他的起居,其他事一概不能多嘴。
若不是黄阿狗尽心尽力了伺候了几十年,只怕是这句用膳都不敢说。
“吃不下!”今天是朱标送葬的日子,朱元璋正在悲伤之中,没有半点食欲,“拿下去吧,留着咱晚上吃!”说完,挥挥手显得有些不耐烦。
“陛下!”
黄狗儿忽然跪下,磕头说道,“奴婢斗胆,请陛下进一些。您已经几天没好好用膳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奴婢无用之人,实在是心疼主子!”
“你......”朱元璋本想发怒,可是最后那句心疼主子,让他心中一缓。
他厌恶太监,但不是无情之人,何况这个奴婢伺候了他十几年。
“知道了,拿下去吧,咱现在不想吃!”说着,朱元璋站起来,在花园之中走动,见到那些盛开的花草,脸上露出些寂寥,“原来皇后在时和咱说过,宫里这些地方都种了花花草草可惜了,不如种些蔬菜,养些鸡鸭!”
“当时咱还笑话她,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说到这,朱元璋眼神又有些悲痛,“当日,听她的好了。以前在应天的时候,军粮紧张,她在王府里也种了许多庄稼。”
“咱在外打仗,她带着几个儿子在地里忙活。老大听话,说啥干啥,老四总是不老实,干一会农活,就惦记舞刀弄枪!”
“咱有一次回家,正好看见他们娘几个在那收割庄稼!”朱元璋的脸上显先是露出幸福,随后又变成暴怒,忽然用力踩踏着那些盛开的鲜花。
“开这么好看,有个球用?当吃还是当喝?你开这么好看,给谁看?咱媳妇和儿子都没了,你她娘地还开这么好看?”
他本是武人,虽然年老可是力气还是很大,几番踩踏之后,精心修正的花草已是不成样子。
“陛下!”暴怒之时,身后传来声音。
“说!”朱元璋怒道。
“中书舍人刘三吾大人来了!”宦官报告。
朱元璋平复下心中怒气,整理下衣服,“让他过来!”
没一会儿,一位夫子模样,稳重大方的读书人被带了进来。
大明中书舍人刘三吾。在废除宰相制度之后,中书舍人就等于半个宰相,非皇帝的心腹,有大才干者不能居之。
后世人都说,朱元璋不喜欢读书人,其实实在冤枉了他。
朱元璋喜欢的是,那些愿意做实事,有真学问,有好的品德的读书人。
他也乐于倾听,善于任用这些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一心为民的读书人。
“臣,刘三吾参见陛下!”刘三吾五十多岁,面容儒雅。
“起来吧!”朱元璋摆摆手,吩咐道,“给刘大人搬个凳子来!”
边上侍奉的黄狗儿,赶紧以首领太监之尊,给刘三吾搬来一个凳子。
刘三吾连谢都没有一个,直接一屁股坐下。
黄狗儿也不敢让他谢,肃手退到一边。
“找你来有个事儿!”朱元璋也搬个凳子,和刘三吾面对面坐下。
“陛下何事?”刘三吾问道。
“沐英咋了?”
朱允熥在朱元璋的身上,看到了罕见的失态和焦急。
此刻朱元璋不像是一个皇帝,而更像是一位关心子侄的老者。
沐英,是朱元璋和马秀英收养的第一个孩子。
古往今来,军中大将都有收养义子的传统,并且委以重任。或是率领精锐护卫主帅,或是冲锋陷阵,或是掌控士卒。
但沐英,绝不止如此。
他出身孤苦,定远一户农家孩子,八岁时随母亲逃难,母亲病死,马皇后见他可怜,便收养在身边。
从那以后沐英改姓朱,名文英。
十二岁沐英就开始跟在朱元璋屁股后面,上阵征战,他不但作战勇猛,还为人孝顺,侍奉马秀英如同亲生母亲,对待朱家的孩子们,也是一副长兄的模样。
从他成为朱家养子到现在,一路走来几十年,他早已是朱家的一份子,在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心中,并不亚于亲生骨肉。
就连朱元璋那些成年的皇子,见到沐英都要恭敬的叫一声哥哥。
他不是朱元璋唯一的养子,却是朱家人最喜欢,最信任的那个。
朱元璋登基为帝,为了皇族血统和继承问题,不能让这些养子再跟随自己的姓氏,让他们纷纷恢复原来的姓氏。唯独沐英,恳求义父义母不愿为官,不求显贵爵位,只求继续当朱家的儿子。
当时马秀英拉着沐英的手哭道,不管你姓什么,你都是我的儿子!
为了报答朱家的恩德,沐英选择姓沐,沐浴天恩的沐。
大明建国,沐英不愿为中央贤爵,先是征讨吐蕃,后又出征漠北,立下赫赫战功,最后主动镇守云南边地,扫清蒙元余孽,灭掉大理段氏,震慑藩国为大明守护国门。
除了赫赫武功,沐英还在云南实施了无数德政,兴办水利,开设交通,设立学校。
他这人不骄,不横,不贪,不残,不暴。
朱元璋曾说过,有英儿驻守云南,咱放一百个心!
前些年,马皇后故去,远在云南的沐英哭到吐血,一病不起。
沐英的沐家,在今后几百年里,用他们家族无数男儿的热血,诠释了这个沐字。
沐家世代镇守云南,沐家在,云南的土司几百年没敢发生过反叛。一代代沐家男儿在边关,默默的为大明守卫疆土。
直到最后一位沐家家主,沐天波战死在缅甸。
现在,云南八百里加急,莫非?
“拿来!”朱元璋直接从黄狗儿手里抢过奏折,朱允熥发现他的手在抖。
随后,朱元璋脸上的表情变得狰狞起来,“传旨,让太医院院正马上去云南,凡是京中有的药材,无论什么,只要于英儿有益,全部送去!”
“皇爷爷!”朱允熥站起来,搀扶朱元璋道,“怎么了?”
“你自己看吧!”朱元璋坐下,长叹一声,“沐英,快不行了!”
朱允熥心中一惊,打开奏折。
“臣,沐春泣血上奏!”
沐春是沐英的长子,奏折是他写的。
“家父听闻太子故去,嚎啕大哭吐血三升,一病不起。臣遍请名医,都说时日无多也。臣沐家累受皇恩,家父曾言死后要葬于东陵外,陪侍于皇后陵寝之边......”
看着手中的奏折,朱允熥脑中不禁浮现出往日画面。
洪武二十年,自己还年幼,沐英进京。自己在父亲朱标的带领下,见过沐英。
那是一个身材魁梧,脸上都是温和微笑的中年人。
当时,朱标称沐英为英哥儿。
自己用晚辈礼,见过沐英。后者笑容慈爱,神色亲近,送了自己一把藩国的弯刀。
沐英离京的时候,朱标带着几个年幼的藩王,送出去好远好远!
他们在玄武湖畔,哽咽着道别。
“先是咱的嫡长子没了,现在又轮到沐英了?”朱元璋满脸苦涩,悲声道,“这是咋了?为啥咱这老头子,头发都白了,还要经历丧子之痛!”
说着,一把将桌子上的酒菜滑落,“一个个都离咱而去,让咱咋活?”
“爷爷!”朱允熥乖巧的跪在朱元璋身边,轻轻扶着对方的后背。
后世人都说朱元璋多残暴,其实朱允熥的记忆告诉他,朱元璋是最重视亲情的人。他和马秀英收养的孤儿,都养在自己家中,和自己的儿子们一起长大。
马秀英亲手教这些孩子读书识字,朱元璋教这些孩子武艺。打仗亲兄虎弟,上阵父子兵,以沐英为首的这些义子,也没让义父义母失望,各个都是好样的。
“爷爷,别急!沐公只是病了,他正值壮年,常年练武的人,身子强壮,现在看着急,养一阵子就好了。”朱允熥轻声说道。
“哎!”朱元璋叹息一声,“人老了,最见不得的就是这个!”
此时的朱元璋,坐在那里,花白的头发和皱纹显示着他的苍老。帝王也是人,尤其是朱元璋这样出身草莽,重视家庭的帝王,更难舍心中对家人的感情。
他一生杀了许多大臣,功臣,可是没有杀过任何的家族中人,哪怕是当初背叛他的亲侄儿,也不过圈禁了事,他侄儿的后人,还都封了藩王。
那些外甥们也都由他养大,当成亲生的一样,个个都是世袭的国公,看着他们成家立业,传宗接代。
还有那些统兵大将的义子们,以前马皇后在世时,每逢年节都张罗着给那些义子家的孩子,制备新衣裳。
“爷爷!”朱允熥继续说道,“孙儿求您一件事儿!”
“咱们爷孙俩,有啥求不求!”朱元璋似乎有些疲惫,轻声道。
“再过几个月就是您的寿辰了!”朱允熥笑道,“如果在民间,老寿星做寿,正是一家团聚的时候。孙儿想,干脆咱们今年热闹热闹!”
朱元璋诧异的抬头,眼神中有欣喜。
“把叔叔们都叫回来,把您那些义子也都找来,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好好乐呵几天!”朱允熥继续说道,“您也顺便看看那些您的孙子,干孙子,干孙女,多好?”
朱元璋脸上的皱纹在笑容中绽放,眼神中带着无比的向往。
皇帝虽然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但也是孤家寡人。
百姓家平常的天伦之乐,在皇帝这里却是奢侈品。
朱允熥的提议,正说进了朱元璋的心里。
皇宫很大,可是却不像家,只有自己这个皇帝和一群嫔妃,见面是各种繁复的礼节,一点没有个家样。
可是渐渐的,朱元璋笑容褪去,变成苦涩。
连连摇手,“不行,不行,不能让他们来!”
又叹息一下,继续说道,“藩王进京是大事,他们一大家子连同护卫要上万人,沿途官府不免要尽心招待。如今各地官府都不富裕,他们进京拜寿是好事,可是滋扰地方,加重百姓负担却是坏事!”
“咱虽然是皇帝,但是不能为了咱一人乐呵,让百姓跟着受苦,不行不行!”
朱允熥心中生出几分敬佩。
这才是为民着想的好皇帝,生怕进京的儿子们,给地方上带来财政负担和赤字。
若是什么后世的十全老人,这个大帝那个大帝。他们为了自己高兴,哪管你百姓的死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