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萌萌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完整篇章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完整篇章

宝妆成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实力派作家“宝妆成”又一新作《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夏晓兰刘芬,小说简介:,谁叫我不痛快,我就让她先不痛快——您说我呆在家里,大家都不高兴,不如我搬出去?”搬出去?能搬到哪里去?刘芬急了,哪有没嫁人的姑娘家搬出去的!夏晓兰没撞死,比以往更难缠了,一副滚刀肉的样子,差点把夏老太气晕过去。但夏晓兰从来就不是柔顺的性子,夏老太刁钻,三婶刻薄,夏晓兰本人也不好惹。三婶巴不得夏晓兰滚远一点,免得在家丢......

主角:夏晓兰刘芬   更新:2024-06-17 03:4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夏晓兰刘芬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完整篇章》,由网络作家“宝妆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实力派作家“宝妆成”又一新作《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夏晓兰刘芬,小说简介:,谁叫我不痛快,我就让她先不痛快——您说我呆在家里,大家都不高兴,不如我搬出去?”搬出去?能搬到哪里去?刘芬急了,哪有没嫁人的姑娘家搬出去的!夏晓兰没撞死,比以往更难缠了,一副滚刀肉的样子,差点把夏老太气晕过去。但夏晓兰从来就不是柔顺的性子,夏老太刁钻,三婶刻薄,夏晓兰本人也不好惹。三婶巴不得夏晓兰滚远一点,免得在家丢......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完整篇章》精彩片段

精选一篇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现代言情、重生、HE、佚名现代言情、重生、HE、小说《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佚名,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宝妆成,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目前已写5029394字,小说最新章节224:母校演讲,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连载中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书友评论

作者写得有点像流水帐,所有相遇的人就是为了衬托女主?!该灭的人不灭,所以女主作。

还不错,不是傻白甜女主,值得推荐

故事架构清晰,引人入胜。文笔很赞,值得一看。

章节推荐

519:李凤梅的生活智慧

520:夏晓兰很邪门儿的

521:乖乖吐出来

522:兴师问罪

523:杜大少请缨

作品阅读


夏总心里堵了一口气。

她是没能把那声“妈”叫出口,可刘芬却是为了她而跪地求人。她现在成了“夏晓兰”,继承了原主的身份和大部分记忆,可她对于原主的遭遇感到憋屈——“夏晓兰”长了一张狐狸精脸,却是个脑子空空的花瓶,她一颦一笑都有点媚,在30年后绝对是受人追捧的尤物,在80年代她这样的叫“轻浮”!

农村人不会这么高端的形容词,他们就一个词形容夏晓兰……浪!

因这长相,夏晓兰平时名声就不太好,她还干出了抢堂姐夏子毓对象,大白天脱光了勾引未来姐夫的丑事,不仅被村里的唾沫星子淹死,连夏家人都容不下她。

可抢对象的事还能说有待商榷的话。

大白天脱光了勾引未来姐夫这事儿,是真的没有!

就是说出去没人信,还有人信誓旦旦说夏晓兰不仅勾引姐夫,还和隔壁村的二流子光溜溜在草垛子里打滚。流言传遍了村里,甚至传遍了十里八乡,夏晓兰百口莫辩,夏家人推波助澜,夏晓兰终于选择了撞柱自杀。

夏总见多识广,知道世上的冤案多了去,她哪能件件都去掺和?

可她现在成了“夏晓兰”,这口锅就不乐意背了。

夏家人个个面目狰狞,想要逼死她。地上跪着的女人,是这具身体的亲妈,也是夏家最疼爱原主的人,夏总不打算忍了:

“妈,你先起来!”

她使劲把地上的刘芬拽起来,刘芬怕碰着她伤口,就没挣扎。

真的叫出了那声“妈”,好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夏总最羡慕“夏晓兰”的有两点,一是长得漂亮,还不是一般漂亮;二来有个十分疼爱她的亲妈,而夏总小时候父母双亡,她没享受过这种亲情!

她是那个女强人夏总。

也是80年代,在流言中自杀的夏晓兰。

没有选择的机会,只能两个身份合二为一。

“晓兰,听妈的话,好好给你奶认个错……”

刘芬的脸上全是愁苦。刘芬一向受婆婆的气,受妯娌的气,受丈夫和女儿的气,万事喜欢恭顺忍让。可惜夏家没人吃她这套,越是忍,这些人越是欺负她——原主在这点上也不是个好东西。

夏老太却尖叫起来:“我没有当破鞋的孙女儿,臭不要脸的小婊子,连子毓的对象都想抢!!”

夏晓兰太阳穴突突跳。

随着她职位越升越高,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和低段位的泼妇正面交锋了。

但夏晓兰手撕漂亮女业务员,拳打欠货老赖供货商的功力还在!

“奶奶!”

她用尽全身力气大喊了一声,总算暂时压倒了夏老太:

“您不认我这个孙女,我却要叫您一声奶奶的,我对咱老夏家充满了感情……您一口一个破鞋、小婊子的骂,不是等着村里人看咱家热闹?我是没啥名声了,家里的姐妹们总要嫁人吧,和破鞋当姐妹,难道就很有面子?”

夏晓兰是真不懂,偏心也不讲究下策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家人不一致性对外非得把她踩死?在农村,夏晓兰名声不好,夏家没嫁人的闺女哪个能抬起头!

夏老太顿时被噎住,夏晓兰三婶表情也很难看。

家里较大的三个姑娘,夏子毓20岁,人家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找到了情投意合的对象。夏晓兰18岁,眼看着是嫁不出去的破鞋,三婶的大女儿也已经17岁,转眼就要找婆家。

三婶真是恨得夏晓兰牙痒痒,又不得不压低了声音,咬牙切齿道:

“你还有脸说,我们家红霞都是被你耽搁的,你怎么不去死!”

堂妹夏红霞脸上也全是怨恨,在她妈背后跃跃欲试。

刘芬气得满脸通红,“她婶,晓兰才刚醒……”

刘芬瘦瘦的身躯挡在女儿面前,想和人辩驳,偏偏生性懦弱,被人挤兑时一句话都说不顺溜。

夏晓兰把刘芬轻轻拉到身后:“您别急,我不和她们吵架,我是讲道理的人。”

夏老太真恨不得捏死眼前这讨债鬼,偏偏讨债鬼还不自知,眼神扫视一圈,反而笑了:“我撞了一回柱子阎王爷不收我,现在我打算好好活下去。我要活的好,谁叫我不痛快,我就让她先不痛快——您说我呆在家里,大家都不高兴,不如我搬出去?”

搬出去?

能搬到哪里去?

刘芬急了,哪有没嫁人的姑娘家搬出去的!

夏晓兰没撞死,比以往更难缠了,一副滚刀肉的样子,差点把夏老太气晕过去。

但夏晓兰从来就不是柔顺的性子,夏老太刁钻,三婶刻薄,夏晓兰本人也不好惹。三婶巴不得夏晓兰滚远一点,免得在家丢人现眼:

“你能搬到哪里去?别是想去你姥姥家避风头,过几天又回来!”

搬出去正好,家里房间不宽裕,夏晓兰自个儿还独占一间,正好空一间房子出来,三婶打量着这虽破却收拾的干净屋子,已经打算要让她女儿夏红霞搬进来住——闺女大了要嫁人,是该有自己的屋了。

“家里在河滩上不是有间老屋?一个村头一个村尾,我就到那里住,免得大家看我碍眼!”

夏晓兰说出原本的打算。

夏老太不依不饶:“你丢人现眼,没打死你算好的了,那还得分一间屋给你住?”

尽管那河滩上的老房子已经摇摇欲坠,夏天蚊虫多冬天冷,还紧邻村里的牛棚味道也大,夏老太就是不想痛快答应,让夏晓兰太舒坦。

她总觉得夏晓兰醒来后哪里发生了变化。

还是胡搅蛮缠的,却有了章法……夏老太挺敏感,不想夏晓兰脱离自己掌控。

夏晓兰笑眯眯,“那我就不搬,家里有吃有喝的也不错,反正我名声也坏了,就安心在家当老姑娘好了!大姐是金贵的大学生,她以后总不会看着自己妹妹饿死吧?”

夏晓兰果然太难缠了,一直没说过话的大伯娘也眼皮狂跳。

夏晓兰想要赖上她家子毓?!

“唉,大娘是不信那些人的话,晓兰你现在是和家里人赌气,一个大闺女离开家要怎么活?大娘劝劝你奶奶,我们大家都退一步,冷静冷静。”

大伯娘把夏老太拉出了门,三婶也赶紧跟了上去。

屋里几个小辈都用仇视的眼光看夏晓兰,刘芬在低泣,夏晓兰叹气:

“您别哭了,我呆在家里是活不下去的。”

忍一下辱骂,夏家也不可能真的弄死她……但夏晓兰不愿意忍,她有机会重生一次,为什么要活得如此憋屈?!

没过多久,夏老太她们又进来。

“老房子给你住,你要死还是活都和老夏家没关系!”

夏晓兰得寸进尺又要带走安家的家什,夏老太拿这滚刀肉没办法,最终丢给她一小袋红薯:

“快点滚!”

小说《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咕咚。”

小伙子喉结抖动,咽了口水。

是面太香了?

是夏晓兰太漂亮了!

这种破县城,还有这样的绝色?

皮子白的晃眼睛,眼睛里汪着水光,尖下巴,明明是很正经的蓝色上衣,被她鼓鼓的胸一撑,顿时变得不正经了。额头上缠着一圈儿白纱布,可见隐隐的血迹,越发惹人怜爱了。

看她小口口吃面,真让人恨不得变成碗里的面条……其实今天在县城一路走,到哪儿都有这样惊艳的目光。刘芬以为别人的注目是因为母女俩穿得破,其实都是看夏晓兰的。

面摊大婶重重敲了一下碗,总算把这小伙子给扯回神了。

“你要吃面不?”

小伙子有点不好意思,把大饭盒递给面摊大婶:“瞧您说的,老远儿就被面香给勾来了,要两碗,装饭盒带走!”

一口京腔,原来不是本地人。

夏晓兰眉头一皱。今天是有人偷偷打量她,可也没有这个外地人这么直接大胆的。

还是不太适应眼下的这张脸,想想她顶着一张不好看的脸活了几十年,一时间很容易忘记她眼下长得有多好看。单是买锁还不保险,一会儿吃完面就去买把剪刀。

大骨头汤在小炉子上咕咕翻滚着,面条擀的又薄又细,外地小伙子要的两碗面很快就煮好了。给了钱还舍不得走呢,一步三回头的。

刘芬也觉得不对劲,加快了吃面的速度。

3毛钱的面是大海碗装的,刘芬把碗里的汤喝得一滴不剩,这时候的人肚子里都没油水,敞开肚子吃,女人一顿吃一斤馒头都轻轻松松。

夏晓兰又拉着刘芬去买刀。

她之前就想买把菜刀,不锈钢的菜刀看上去质量就好,还是沪市生产的……一把卖5元,夏总当时扭头就走了。东西是好,兜里的钞票不经花,现在想想,买把剪刀也行的。

外地小伙子端着两大盒面条,依依不舍回到车上,把面汤给洒了。

驾驶室坐着个男司机,剪着板寸头,脸长得有棱有角的,从哪个年代的审美来说都很帅气。

“瞧你那出息!”

下车买面的同伴不乐意了:“诚子哥,我就没见过这么漂亮的人,你要见了,保证你也走不动路。”

京城满大街有多少大姑娘小媳妇?

他就没见过比刚才那位长得更好看的。

不是那种硬邦邦英气的长相,是娇娇媚媚的,看上去不太正经,最勾男人的长相。

“咱先前就说好了,就带你跑这么一趟,这当中的门路你能学多少算多少。学不会,你乐意窝哪儿窝哪儿去,要不你现在就留在这县城喇蜜?”

喇蜜是京话里泡妞的意思,诚子哥这人有点邪气,脾气也不好,下车买面条的小伙子就不敢说话了。两人把面条吸溜完,又把大车开着走了。

两条腿没有四个轱辘跑的快,过了两条街又恰好遇见了夏晓兰母女。

“诚子哥,你快看!”

副驾驶室的小伙子闹腾的不像话,诚子哥眼皮一撩,就看见个背影。蓝色打补丁的衣服,宽宽大大的,越发显得女孩子的身段玲珑有致。耳朵后露出的皮肤白的不像话……什么漂不漂亮的,女人不都是两个眼睛一张嘴?没意思。

小伙子惋惜的不得了。

“得,你和她没缘呐~~”

诚子哥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车子很快就开出了安庆县,去沪市还要两天,长途车不仅累,还怕遇到抢货劫道的,哪有空看欣赏什么漂亮妞。

眼睛不老实的外地人给夏晓兰提了个醒,她又跑去买了把大剪刀。

没有锅,也买不起,干脆又买了个搪瓷缸凑成一对,这玩意儿能肩负起煮东西、装东西、喝水等等功能,再划算不过。再加两双筷子,原本的9.2只剩下6块钱。这钱夏晓兰也不敢花了,野鸭蛋不是那么好找的,反正大河村的鸭子窝是被洗劫一空,还想靠捡鸭蛋卖钱,就得跑去其他村子去——靠母女两个人捡,只能挣点糊口钱。

夏晓兰想做倒卖鸡蛋的生意,手里有个20块本钱,就不用再去翻芦苇荡了。

大河村离县城就是两个小时,哪还有比大河村更远的村子呢?

走3个小时进城卖10个鸡蛋,卖1块5毛钱,来回是6个小时。她要是用0.12元/个的价格,平时大家愿意走6小时的路多赚那3毛钱,过几天就是打谷子的时候了,连半大孩子都有下田帮忙,谁有空来县城卖蛋。农忙半个月家里的鸡蛋不卖掉,大热天的要臭掉……夏晓兰就想抓住这特殊时期,赚差价。

一个鸡蛋赚两三分钱不多,一天有100个就是两三块。

除去下雨天不好进城,一个月怎么也要赚个70块以上。听起来不太多?夏晓兰上辈子有个年纪大的客户,给夏晓兰讲自己80年代在县招待所上班,一个月工资是36元。83年,有钱的是早几年就开始做生意的个体户,不过这些人藏得很深,别人也看不出来他们有多少家底。能光明正大拿高工资的,不是公务员和事业编,“脑体倒挂”现象严重,知识分子的工资没有工人高,特别是石油和煤矿等重工业领域,一个月拿一二百元的工人都不少。同时期,重点高中老师一个月也就几十块!

收入最低当然是农民。

夏晓兰要是一个月能赚70元,只怕夏家知道了,也愿意把她请回去当菩萨供着!

手里没有本钱,也没有可以利用的关系,夏晓兰知道发家的第一步很不好走,且慢慢来吧。

带着东西,两人又走了两个小时回到大河村。

把东西先放回破屋去,有了把铁锁安全感上升好多。又到牛棚还了老王头的手电筒,夏晓兰觉得额头伤口处痒痒的,刘芬让她去卫生站换药。夏晓兰也很重视这问题,跑来跑去一身汗,她也怕伤口感染。

换药也不贵,主要是给伤口消毒。

医生还是有点医德的,和长舌妇不一样,仔细给夏晓兰看了看伤口:

“别担心,恢复的挺好,看样子不会留疤。”

夏晓兰松了口气,“让您费心了。”

母女俩从卫生站出来,刘芬拉住夏晓兰衣袖:

“那是不是你舅?”

夏家就在村头,一个小个子男人在和夏老太吵架:

“反正你们夏家黑心烂肺的,把我妹子和外甥女弄死了,你们不把人交出来,我把夏家砸个稀巴烂!”

小说《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马甲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现代言情、重生、HE、佚名现代言情、重生、HE、小说《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佚名为主线。宝妆成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目前已写5029394字,小说最新章节224:母校演讲,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现代言情、重生、HE、这本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书友评价

以前的看过了!三观超正,内容丰富 故事框架大。所有埋下的坑都全部填好!用作者的话来说,女主是一朵霸王花。这是一部被书名毁了的小说

看这么多年的小说,还是第一次评论。这本小说确实好,人物描写丰满,情节清晰,内容精彩,是我目前为止没有跳跃式看过的小说,期待作者的新作!

郑州现在疫情,没法上班。连着看好几天这本书了,商都不就是郑州的别称吗?书中提到的烩面,还有二七路,百货大楼,西一街等,看来作者是郑州老乡。我骄傲[大笑][大笑][大笑]

热门章节

109:媳妇寄得,甜!

110:天价房租?

111:也是于奶奶的房子

112:装修店面

113:把摊子摆到铁路宿舍去

作品试读


20斤红薯两个人吃,本来就支持不了几天。

今年的新粮还没下来,等夏大军回来,肯定要找刘芬回去的,但夏家会原谅晓兰吗?刘芬正想着明天回娘家想想办法,刘家也穷,夏晓兰舅舅却是个穷大方,总不会眼睁睁看着外甥女饿死。

正盘算呢,夏晓兰抱着一堆干树枝回来,眼睛亮亮的,说要吃烤红薯。刘芬看她精神好,真是再苦都愿意:

“好,妈给你烤红薯吃。”

却见夏晓兰把柴火拨开,露出了野鸭蛋。

刘芬也挺高兴,野鸭蛋个头和鸡蛋差不多大,一看就是芦苇荡里捡到的。有了这点鸭蛋,夏晓兰可以补补身体,现在瘦的风都能吹倒,刘芬可心疼了。

“再给你煮个鸭蛋。”

老破屋没有锅具,乡下人不讲究,用搪瓷缸子煮个蛋绝对行。夏晓兰却拦住她妈:“鸭蛋现在不能吃,我们的好日子就落在这野鸭蛋上了,现在村里人惦记着田里的粮食,还没时间割芦苇,我想多找点野鸭蛋拿到城里去卖……今晚我们就去芦苇荡,能抓两只野鸭子也挺好。”

刘芬没干过这种事。

夏家没分家,平时攒起来的鸡蛋,都是她婆婆和大嫂拿进城去卖的。大河村走到县城要两小时,没事儿大家也不会去城里。可夏晓兰能言善辩,刘芬说不过女儿,又习惯了顺从,竟找不到反驳的话。

母女俩各吃了一个红薯,刘芬想着要去城里卖鸭蛋的话,至少得有两个篮子。她跑去外面弄了些芦苇杆子回来,刘芬编了两个小筐:

“没工具,也没泡过水,用不了一个月肯定坏。”

刘芬把芦苇筐用石头压着放在河里泡,还挺嫌弃自己的手艺,夏晓兰已经觉得那是编织工艺品了,反正两个夏晓兰都不会这玩意儿!

母女俩晚上要去当“偷蛋贼”,编完筐子就抓紧了睡觉。大门没锁拿木头顶住,屋里也没床,夏晓兰用干净的芦苇杆铺在地上。幸好现在是八月,要不然这四处漏风的老破屋非得把人冻出毛病。

没有闹钟,心里存着事儿,也没睡多久夏晓兰被窸窸窣窣的声音弄醒,原来刘芬已经把芦苇筐从河水里捞回来。

“你再睡会儿,妈先去找。”

芦苇叶子割在人身上火辣辣的,要不野鸭蛋放在那里,怎么会没人去捡?这是个辛苦的活儿,刘芬不想女儿吃苦,‘夏晓兰’原本也娇滴滴的,没干过多少农活。

夏晓兰摇头,“两个人一起去。”

两个人找得快还安全,她们连个手电筒都没有,只能就着月光。幸好今晚的月光给力,明天肯定又是个大晴天。

夏晓兰母女拎着小筐,尽量往偏僻地方去找。碰到了芦苇荡就有野鸭被吓飞,好不容易摸到野鸭窝,里面是空的。

等找到第一窝蛋时,把牛棚的狗给惊着了。

看牛棚的孤寡老王头很警觉:“谁在那里!”

电筒光晃了两下,刘芬把夏晓兰挡在身后,十分没脸:“……叔,是我,捡几个鸭蛋给孩子补补。”

“大军家的?”

老王头看母女俩满头都是草屑。

夏晓兰被赶出家门儿的事大河村都知道了,老王头也不太喜欢夏晓兰,就算没有作风问题,这闺女的眼睛里没长辈,平日里连人都不叫一声。不过刘芬挺可怜的,夏晓兰额头上还缠着渗血的纱布,老王头想了想,把手里电筒递给刘芬:

“明天再还我。”

刘芬感激的眼圈都红了。

夏晓兰想,大河村也不全是混蛋,她也十分诚恳:

“谢谢王爷爷。”

老王头有点意外,他瞧了夏晓兰一眼,把狗牵回牛棚,不再管母女俩的事了。

有了手电筒的相助,这一片的野鸭窝就遭殃了。夏晓兰母女俩走了几小时,捡了有七八十个野鸭蛋,用两个芦苇筐装着,刘芬还有点懵。

除了鸭蛋,她们还找到一窝已经孵化的小鸭子。

“可以养活的。”

身上的绒毛都长齐了,刘芬挺高兴。

夏晓兰想到那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破屋,摇摇头:“养大了也说不好是便宜谁呢,一起卖掉。”

刘芬有点舍不得。

不过她和夏晓兰自己吃饭都成问题,养几只野鸭子的确太惹眼了。

两人回家把蛋逐一检查,加上夏晓兰之前捡回来的12个,一共有82个没孵化的。也等不及天亮,夏晓兰就和刘芬一起去出发进城,怀里掏出来两个红薯,就是娘俩的口粮。

烤红薯这种东西,夏晓兰第一顿吃是新鲜,是野趣。

连吃两顿吧,她心里就不乐意了。幸好她小时候吃过很多苦,落到这种境况仍然能坚持,要是换一个白富美穿来,肯定第一天就被逼疯了。

生存,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才能奢求更好的生活!

抱着这个信念,夏晓兰闷头赶路,到了县城时天已经微亮。大河村穷,庆安县却是有点经济底子的,县里有个大的肉联厂还有农机厂,养活了许多工人。大河村牛棚里养出来的牛,就是要卖给肉联厂的。

就算是肉联厂的工人,平时能捞着点肉,蛋却不好买。安庆县下面的乡镇,养猪养牛的多,养家禽的少。

“去哪儿卖?”

安庆县两个大厂,工人有钱,黑市也就围着这两个厂转。肉联厂的效益好,工人兜里有钱,按刘芬说不如拿到肉联厂旁边卖。

夏晓兰却反其道而行:

“我们去农机厂外面转一转。”

农机厂的工人多,夏晓兰对这种厂子更熟悉点。

走到农机厂时,天都亮了。厂子里工人们骑着自行车,夏晓兰看见路边有几个手里也拿着东西的,看来是同行……真好,有人拿着鸡,有人提的是新挖的红薯,今天没有卖蛋的竞争者。

刚找了个位置,就有个提菜兜的大妈围上来:

“卖的鸡蛋?”

夏晓兰也没故弄玄虚,“是野鸭蛋,全是新鲜的,您要是看上了,比鸡蛋便宜卖给您。”

野鸭蛋和鸡蛋个头一样,还比鸡蛋便宜的话,肯定很划算了。口感细不细嫩,哪管那么多!

市价的鸡蛋要0.12元一斤,还要用粮票,农民自己拿来卖的鸡蛋,不要粮票就1.5元。夏晓兰刚才就打听过了,鼻子下面一张嘴,客客气气和人打招呼,嘴巴甜一点,也没谁把卖价当秘籍藏着。

看大妈站着不走,显然是动心了,夏晓兰心中有数:

“您要是买10个以下呢,给您算一角三分钱一个,10个以上就一角两分钱,20个以上是一角一!”

她的阶梯促销价把大妈搞得有点懵。

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本来想买几个的,大妈掏钱买了21个……大妈的生活智慧不容小觑,便宜要占,也没有真的昏了头。

夏晓兰收了二块三,还把一分钱的零头给抹了。

她把钱交到刘芬手里,刘芬都没回过神来。周围几个卖货的也在看夏晓兰,这姑娘长得妖妖娆娆的,没想到说话办事都很爽利!

小说《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晓兰,你咋知道卖东西的法子?”

刘芬捏着钱,也觉得她女儿聪明得不要不要的。

夏晓兰理直气壮反问,“这还需要学吗?”

围观几个人哭丧着脸,这不需要学,那我们一大把年纪肯定活到狗身上去了。

没过会儿,之前买鸭蛋的大妈领着几个人冲过来,“就是她,人还没跑呢!”

刘芬吓得脸发白,还以为鸭蛋出问题了。大妈领着同伴把夏晓兰包围了,“鸭蛋还是刚才那价不?”

夏晓兰点点头,“那当然,多买就便宜。”

大妈的同伴们七嘴八舌说起来,还想让夏晓兰再便宜一点,一会儿又说野鸭蛋不如鸡蛋爽口,一会儿又挑剔大小。夏晓兰只是笑,嫌货才是买货人,她让这几个人过过嘴瘾就行。

果然,见夏晓兰油盐不进,始终笑脸迎人,大妈带来的三个人仍然把剩下的野鸭蛋瓜分一空。84个鸭蛋,卖给4个人,都是卖的21个……夏晓兰早算好的了,就是要抓住顾客想占小便宜的心理。

当然,这三个人连1分钱的零头都没收。

之前挑三拣四的,真付了钱又喜滋滋的。

夏晓兰失算的是她带来的几个小野鸭不好卖,城里人住的地方小,也没余粮喂鸭子,她的野鸭崽推销不出去。

84个野鸭蛋,卖了9块2毛钱,夏晓兰把钱给刘芬,刘芬却让夏晓兰自己收好。夏晓兰想在城里转一转,找找赚钱的机会。卖红薯那个凑上来:

“你这鸭崽子用红薯换不换?”

这人是看夏晓兰卖野鸭蛋眼热,城里人没地方养,他有地方啊!

夏晓兰是真不想吃红薯,这东西吃多了胃会胀气,但刘芬是愿意换的。红薯这东西产量高,现在又是收获期,一斤红薯可能连个鸡蛋都换不了,鸡蛋在83年金贵着呢。

夏晓兰想了想,让那人给个20斤的整数,8只小野鸭就全给他了。

这人不乐意:

“一斤换一只,养大飞走亏大了!”

没驯化的野鸭当然会飞走,夏晓兰特别认真嘱咐着老乡:“把翅膀的毛剪掉,它往哪儿飞?您要是觉得20斤红薯太多,那我带回去自己养了。”

红薯是真卖不上价,鸭子可以用菜叶子、青草和蚯蚓等喂,除了麻烦点又不费粮食。8只鸭子养到大能有两只下蛋,一天至少也要两毛钱。一个月3块,一年就是36块。

夏晓兰把账算给对方听,老乡没讲价了,真用20斤红薯换了小鸭子。母女俩把红薯装在芦苇筐里,顺着县城转起来。

刘芬从来不知道钱有这么好赚。

卖野鸭蛋的钱加上20斤红薯,怎么也有10块了。农村人在田地里刨食,一年到头也赚不到200元,这钱有一部分还要用在种子和化肥上,真正能攒下的钱少之又少……这些钱,家里孩子得上学,最好祈祷家里人不要生大病。

一天10元,一个月岂不是300块?

一年能赚多少钱,刘芬都算不清了。

可惜这野鸭蛋也不是天天都能捡的。刘芬还有点可惜那小鸭子:“妈也能养,剪了翅膀让它下鸭蛋,是长久的事。”

夏晓兰没有不耐烦,她知道刘芬是真正的农村妇女没啥见识,又在消息和观念闭塞的80年代,人老实本分加逆来顺受,她以后要带刘芬跳出大河村那破地方,就得慢慢让刘芬改变观念。

“鸭崽子不一定能养活,时间太长我们也等不起,当然是换现在紧缺的粮食,养大了谁知道它几天下一次蛋?一年365天都下蛋不可能的。”

夏晓兰解释的仔细,刘芬就懂了。

两人在县城里转一圈儿,在县城供销社买了点盐、蜡烛和火柴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一花钱刘芬就心疼,但家里什么也没有,夏家连床被子都没让她们带出来……刘芬心痛钱,胆子也大了点:“回去我就把你衣服拿出来。”

夏天是不冷,但不换衣服不洗澡人也要馊。

夏晓兰本来想在粮店买点精粮,人家问她要粮票,她拿不出来只能买高价粮,想想那个没锁的破屋子也存不住东西,夏晓兰又买了把铁锁,没买粮。

83年,一部分地区已经在逐渐取消各种“票”,凭票购买不是那么严格了,起码在安庆县,一些日用品是不需要凭票购买的。当然,粮票和肉票,还有要买电器的工业券是仍然存在。

夏晓兰知道,社会的变革越是快,这当中越是充满了商机。

她知道连拿着粮票才能买到食物的时候会彻底过去,那她就会避开从这里面赚钱,倒卖粮票简直是在自己作死。

遍地的商机是信息不对等,是社会变化太快,好多人懵懵懂懂的还没反应过来!

她不需要抓住所有的机会,只要抓住那么一两个,就能在80年代一跃而起……

“晓兰,我们回去不?”

刘芬不太习惯面对太多人,县城逛久了让她不自在。

城里人穿得也不一定多好看,人家衣服干干净净的,不像她和夏晓兰的衣服,打着好几个补丁,一看就是乡下来的。夏晓兰最爱面子的一个人,本来也有几件没补丁的衣服,她撞了头,老三家的红霞跑进屋里把好衣服都翻走了。

刘芬那时候哪里顾得上这种事,她还指望着夏老太开恩,同意送女儿去医院。

刘芬要回去,夏晓兰饥肠辘辘的,想到还要走两小时挺绝望。

“吃碗面再走吧!”

路边上的小摊不要粮票,一碗大骨头汤面才3毛。

汤是奶白色的,面条白白的,刘芬都忘记上次吃这样的精粮是什么时候。

“婶子,给我们煮两碗面!”

夏晓兰拉着刘芬坐到小凳子上,骨头汤的香味一直在往鼻子里钻。刘芬摆手:“要一碗,就一碗!”

她怎么舍得花3毛钱吃碗面?

夏晓兰不管她,直接给了面摊的大婶6毛钱。大婶一边煮面一边夸:

“你这闺女孝顺,大妹子你将来也是享福的命。”

刘芬黑黄的脸上露出点笑意。

可想到夏晓兰在十里八乡跌到底的名声,香喷喷的大骨头汤面端上来,刘芬都没食欲。

“突突突突——”

一辆大车停在了路旁,副驾驶室的门打开,跳下来穿军靴的小伙子,手里拿着两个大饭盒。他被骨头汤的香味吸引来,一抬头,两个眼睛就黏在了夏晓兰身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